2013年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考前冲刺试卷(十)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7

教育学是研究与揭示(  )的一门社会科学。

  • A. 教育环境
  • B. 教育现象
  • C. 教育规律
  • D. 教育方法
19

下列属于《学记》中提出的教学原则有( )。

  • A. 教学相长
  • B. 及时而教
  • C. 道法自然
  • D. 道而弗牵
20

特殊儿童是指在教育上有特殊需要的儿童,下列选项属于特殊儿童范围的是( )。

  • A. 资质优异儿童
  • B. 智力落后儿童
  • C. 情绪困扰儿童
  • D. 学习困难儿童
21

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 )。

  • A. 相似性
  • B. 材料特性
  • C. 原有认知结构
  • D. 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22

测验实用性反映了试题的基本质量,其基本要求是(  )。

  • A. 便于组织
  • B. 便于实施
  • C. 容易评分
  • D. 结果要容易解释
23

班级授课制的传统模式为( )。

  • A. 教师中心
  • B. 学生中心
  • C. 课堂中心
  • D. 书本中心
24

在教育目的问题上,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 )。

  • A. 卢梭
  • B. 裴斯泰洛齐
  • C. 斯宾塞
  • D. 涂尔于
25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是( )。

  • A. 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 B. 班集体的设计者
  • C. 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 D. 班级的教育者
26

“性相近,习相远”说明了( )的作用。

  • A. 先天素质
  • B. 教育环境
  • C. 家庭环境
  • D. 社会环境
27

下列关于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的突出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

  • A. 简明扼要地表现知识
  • B. 直观性很强
  • C. 提高了教学效率
  • D. 使教学有效地贯彻了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29

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  )。

  • A. 正迁移
  • B. 横向迁移
  • C. 负迁移
  • D. 纵向迁移
31

小学生常常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  )。

  • A. 道德情感不深
  • B. 缺乏合理行为技能
  • C. 道德认识不足
  • D. 道德意志力不够
33

狭义的师德范畴不包括(  )。

  • A. 教师的幸福
  • B. 教师的义务
  • C. 教师的人格
  • D. 教师的修养
35

“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

  • A. 相对评价
  • B. 绝对评价
  • C. 定性评价
  • D. 定量评价
37

孔子提出的教育目标是培养(  )。

  • A. 君子
  • B. 兼士
  • C. 圣人
  • D. 绅士
38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的
43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

  • A. 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 B. 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 C. 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 D. 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45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各方面素质的( )。

  • A. 和谐发展
  • B. 均衡发展
  • C. 全面发展
  • D. 快速发展
47

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的心理学流派是(  )。

  • A构造主义学派
  • B机能主义学派
  • C精神分析学派
  • D人本主义学派
49

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  )时期。

  • A. 奴隶社会
  • B. 封建社会
  • C. 资本主义社会
  • D. 社会主义社会
51

教师资格是依据( )制定的。

  • A. 教育法
  • B. 教师法
  • C. 义务教育法
  • D. 职业教育法
53

小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主要特点有( )。

  • A. 小学阶段创造力呈发展趋势,其中流畅性最低、变通性居中、独创性最高
  • B. 在小学一至三年级阶段,学生的创造力呈阶梯上升状态
  • C. 在小学阶段,男女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基本上同步,性别差异不明显
  • D.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创造力呈现上升趋势
55

( )是指课业内容及其进程。

  • A. 课程
  • B. 教材
  • C. 作业
  • D. 课程标准
56

“不陵节而施”体现了(  )。

  • A. 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 B. 启发性教学原则
  • C.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 D. 巩固性教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