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26
-
意志的品质有( )。
- A. 自觉性
- B. 果断性
- C. 坚韧性
- D. 自制性
- A. 认知者的经验
- B. 认知者的性格
- C. 认知者的品质
- D. 认知者的需要
- A. 桑代克
- B. 武德沃斯
- C. 奥苏伯尔
- D. 贾德
- A. 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
- B. 社会关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 C. 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 D. 社会主义可以完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 A. 四书
- B. 文法
- C. 修辞
- D. 辩证法
- A. 上位学习
- B. 概念学习
- C. 下位学习
- D. 并列结合学习
- A. 安吉尔
- B. 华生
- C. 斯金纳
- D. 苛勒
- A. 高效性
- B. 循序渐进性
- C. 实践性强
- D.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 A. 生理性动机
- B. 社会性动机
- C. 内部动机
- D. 外部动机
- A. 社会关系
- B. 人际关系
- C. 教育关系
- D. 师生关系
- A. 活动的难易
- B. 竞赛动机的激发
- C. 被他人评价的意识
- D. 注意的干扰
- A. 遗传
- B. 环境
- C. 教育
-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 A. 体育
- B. 体育、美育
- C. 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 D. 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 A同化性迁移
- B顺应性迁移
- C重组性迁移
- D具体迁移
- A. 非条件反射
- B. 无条件反射
- C. 条件反射
- D. 生来的反射
- A. 《大教学论》
- B. 《普通教育学》
- C. 《人的教育》
- D. 《教育漫话》
- A. 观察法
- B. 读书法
- C. 文献法
- D. 行动研究法
- A. 感知运动阶段
- B. 前运算阶段
- C. 具体运算阶段
- D. 形式运算阶段
- A. 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1877年)
- B. 彼得罗夫斯基的《年龄与教育心理学》)(197年)
- C. 布隆斯基的《科学的改革》(190年)
- D. 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190年)
- A. 教育的性质
- B. 教育的任务
- C. 教育的内容
- D. 教育的规律
- A. 不一致
- B. 反对
- C. 一致
- D. 相同
- A. 倾听
- B. 鼓励
- C. 询问
- D. 会谈
- A. 2006
- B. 2007
- C. 2008
- D. 2009
- A. 教育测量
- B. 教育测验
- C. 考试
- D. 教育评价
- A. 教育活动
- B. 教育教学活动
- C. 教学活动
- D. 课外活动
- A. 50%
- B. 100%
- C. 150%
- D. 200%
- A.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 B. 洛克的《教育漫话》
- C. 卢梭的《爱弥儿》
- D.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 A. 维持动机作用
- B. 促进和维持功能
- C. 思想教育作用
- D. 培养纪律功能
- A.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 B. 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察举制
- C. 科举制察举制提拔制
- D. 科举制九品中正制察举制
- A. 正迁移与负迁移
- B. 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
- C. 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
- D. 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 A. 宗教本位论
- B. 社会本位论
- C. 个人本位论
- D. 文化本位论
- A. 智力正常儿童
- B. 智力超常儿童
- C. 弱智儿童
- D. 品德良好儿童
- A. 美国
- B. 英国
- C. 苏联
- D. 中国
- A. 巩固性
- B. 循序渐进
- C. 理论联系实际
- D. 启发性
- A. 教学目标
- B. 课程目标
- C. 教育目的
- D. 教学计划
- A. 2~3岁
- B. 4~5岁
- C. 6~11岁
- D. 12~18岁
- A. 组织策略
- B. 复述策略
- C. 计划策略
- D. 调节策略
- A. 多疑
- B. 焦虑
- C. 心神不安
- D. 情绪低落
- A. 教育法律
- B. 教育行政法规
- C. 教育政府规章
- D. 教育单行条例
- A. 本我
- B. 忘我
- C. 超我
- D. 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