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
自我效能感
- 8
-
叙事研究
- 9
-
教育制度(广义)
- 10
-
操行性行为
- 11
-
社会知觉
- A.孔子
- B.荀子
- C.孟子
- D.韩愈
- A.1879
- B.1897
- C.1789
- D.1798
- A.壬寅学制
- B.癸卵学制
- C.壬戌学制
- D.壬子癸丑学制
- A.教育的政治功能
- B.教育的经济功能
- C.教育的文化功能
- D.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
- A.关注情境阶段
- B.关注生存阶段
- C.关注学生阶段
- D.关注教学阶段
- A.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 B.维持班级秩序
- C.形成良好的班风
- D.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 23
-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 A.内容改革
- B.方法改革
- C.课程改革
- D.思想改革
- A.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 A.认知方式和认知途径
- B.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
- C.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
- D.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
- A.现实性
- B.必然性
- C.可能性
- D.方向性
- A.指导实践法
- B.榜样示范法
- C.陶冶法
- D.品德评价法
- A.感知运动阶段
- B.前运算阶段
- C.具体运算阶段
- D.形式运算阶段
- A.十二大
- B.十三大
- C.十四大
- D.十五大
- A.道德素养
- B.专业知识
- C.教学技能
- D.教育机智
- A.个体本能
- B.外在环境
- C.机体成熟
- D.基因复制
- 32
-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 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
- 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 A.自主性
- B.开放性
- C.时效性
- D.教育性
- A.政治制度
- B.生产关系
- C.经济基础
- D.生产力
- A.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 B.教师在教育中的权威作用
- C.教师处于顾问地位
- D.学生在活动处于中心地位
- A.皮亚杰
- B.华生
- C.马斯洛
- D.弗洛伊德
- 37
-
课程计划的中心是( )。
- A.进行课时分配
- B.设置教学科目
- C.安排教学顺序
- D.做出学年编制
- A.关键期
- B.机能期
- C.发展期
- D.差异期
- A.经济
- B.政治
- C.文化
- D.人口
- A.建立学生档案
- B.班主任工作总结
- C.班主任工作计划
- D.操行评定
- A.因材施教原则
- B.循序渐进原则
- C.巩固性原则
- D.启发性原则
- A.内发论
- B.外铄论
- C.成熟论
-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 A.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 B.学生特点
- C.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 D.学校的要求
- A.算法式
- B.启发式
- C.综合式
- D.概括式
- A.孟禄
- B.华生
- C.沛西·能
- D.马克思
- A.创新性
- B.动态性
- C.高效性
- D.综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