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教育目的
- B.培养目标
- C.教学目标
- D.课程目标
- E.政治制度
- A.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 B.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 C.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 D.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 E.教师的职业素养
- A.辩证唯物主义
- B.形而上学
- C.历史唯物主义
- D.唯物主义
- E.机械唯物主义
- 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 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 C.重视基础知识的结构化
- D.重视能力的培养
- E.重视个别差异
- A.教育观
- B.人才观
- C.应试升学观
- D.教育质量观
- E.精英教育观
- A.说理教育法
- B.榜样示范法
- C.实际锻炼法
- D.陶冶教育法
- E.指导自我教育法
- A.每次尽可能长
- B.有明确的观察目的
- C.随时记录
- D.可利用现代手段
- E.每次时间不宜过长
- A.有教无类
-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C.教学相长
- D.兼爱非攻
- E.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17
-
课堂板书的特点有( )。
- A.超越性
- B.实践性
- C.审美性
- D.直观形象性
- E.简洁性
- A.德育
- B.智育
- C.体育
- D.美育
- E.生育
- A.共同的奋斗目标
- B.班主任的要求
- 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 D.共同的活动
- A.《大学》
- B.《中庸》
- C.《论语》
- D.《学记》
- A.教育制度
- B.学校教育制度
- C.教育体制
- D.学校领导制度
- A.民主型、惩罚型、放任型
- B.专断型、放任型、民主型
- C.放任型、监督型、正义型
- D.惩罚型、正义型、权威型
- A.杜威
- B.加德纳
- C.赞科夫
- D.布鲁纳
- 24
-
教师节为每年( )。
- A.10月9日
- B.9月10日
- C.9月1日
- D.10月10日
- A.教育哲学
- B.教育心理学
- C.教育学
- D.教学论
- A.直观教学
- B.启发教学
- C.比较
- D.变式
- A.安置性测验
- B.形成性测验
- C.指代性测验
- D.总结性测验
- A.能力
- B.性格
- C.气质
- D.智力
- A.感知运动阶段
- B.前运算阶段
- C.具体运算阶段
- D.形式运算阶段
- A.认知模式
- B.体谅模式
- C.价值澄清模式
- D.社会模仿模式
- A.讲授教材
- B.选择教材
- C.修改教材
- D.自编教材
- A.宏观的
- B.间接的
- C.一般的
- D.特殊的
- A.1903
- B.1908
- C.1913
- D.1924
- A.先快后慢
- B.先慢后快
- C.前后一致
- D.快慢不定
-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 B.洛克的《教育漫话》
- C.卢梭的《爱弥尔》
-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 A.大众性
- B.公平性
- C.终身性
- D.未来性
- A.省级教育主管部门
- B.市级教育主管部门
- C.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
- D.学校
- A.课程计划
- B.教案
- C.课程标准
- D.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