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安徽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权威专家预测试题(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7

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以下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

  •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 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8

以下不属于熟练操作特征的是(  )。

  • A.立即反应代替了多次的尝试
  • B.微弱的线索得到利用
  • C.各个局部动作独立性增强
  • D.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
29

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  )。

  • A.能否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
  • B.能否关注教学情境
  • C.能否自觉关注学生
  • D.能否更多考虑班集体建设
30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和(  )。

  • A.学习方法
  • B.学习定势
  • C.学习时间
  • D.学习内容
31

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  )。

  • A.教育政策
  • B.教育价值取向
  • C.教育模式
  • D.教育方法
33

以下属于教师一般权利的是(  )。

  • A.文化教育权、学术自由权、受聘权
  • B.受聘权、获取报酬权、政治权
  • C.名誉权、培训进修权、教育教学权
  • D.政治权、文化教育权、公民人身自由权
35

古诗句“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描写的心理现象是(  )。

  • A.空间错觉
  • B.时间错觉
  • C.运动错觉
  • D.视觉错觉
37

下列学校行为,没有违背《义务教育法》的是(  )。

  • A.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
  • B.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
  • C.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
  • D.独立开展分组教学等教改实验的
38

“拔苗助长”违反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

  • A.阶段性
  • B.顺序性
  • C.差异性
  • D.不均衡性
45

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取向确定应注意的问题包括(  )。

  • A.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问题
  • B.人的理性和非理性问题
  • C.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
  • D.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问题
46

桑代克曾做过一个实验:被试者被蒙上眼睛后练习画4英寸长的线段,经过3000多次练习,毫无进步。对该实验的结果最适当的解释是(  )。

  • A.被试者缺乏学习动机
  • B.被试者练习过多导致疲劳
  • C.被试者不知道自己练习的结果
  • D.未对被试者进行学习评价
47

(  )认为,学习者学会的是整个刺激情景的相对关系,而非单个刺激的特征。

  • A.格式塔的学习理论
  • B.认知学习理论
  • C.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
  • D.西蒙的狭义心理学理论
5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这一法律规定始出于(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5

下列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是(  )。

  • A.合理复习
  • B.位置记忆
  • C.亲自参与
  • D.学业求助
57

(  )是衡量一个人品德好坏的客观标准。

  • A.道德认识
  • B.道德情感
  • C.道德行为
  • D.道德意志
58

皮亚杰认为认知的本质是(  )。

  • A.学习
  • B.模仿
  • C.强化
  • D.适应
59

后继学习对先行学习的影响叫(  )。

  • A.顺向迁移
  • B.逆向迁移
  • C.正迁移
  • D.负迁移
63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 )。

  • A.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 B.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 C.协调好各任课老师的关系
  • D.搞好家校联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