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辽宁省普兰店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试卷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根据数字使用规范,下面写法正确的是(  )。

  • A.初步统计项目支出五十四点二万元
  • B.研究报告的字数要求不能少于5千500字
  • C.文章的标题可用三号字体
  • D.这所学校始建于98年
3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办事公道是对厂长、经理的职业道德要求,与普通工人关系不大
  • B.诚实守信是每一个劳动者都应具有的品质
  • C.诚实守信可以带来经济效益
  • D.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信守承诺者往往失败
4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 A.增大对农村投入
  • B.城乡发展一体化
  • C.农村城镇化
  • D.农业发展集体化
6

我国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

  • A.以人为本
  • B.生产质优价廉的产品
  • C.诚实守信
  • D.为人民服务
7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关系是(  )。

  • A.概念的内涵越深,其外延越广
  • B.概念的内涵越浅,其外延越广
  • C.概念所包含的属性越多,其外延越广
  • D.概念所包含的属性越少,其外延越广
8

“不找任何借口”,这是世界500强企业关于优秀员工的12条核心标准之一,意思是(  )。

  • A.埋头苦干,无须向任何人解释工作中的失误
  • B.学会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
  • C.剥夺了员工为自己辩护的权利
  • D.工作中出了事故,只能在主观上找原因
9

造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有(  )。

  • A.网络游戏的吸引力
  • B.学业压力大
  • C.自制力比较差
  • D.家庭环境不良
10

不同专业创造力的最佳年龄表现为(  )。

  • A.自然科学领域的创造力在青年期达到最高峰
  • B.自然科学领域的创造力在中年期甚至老年期达到最高峰
  • C.人文科学领域的创作高峰在青年期、中年期甚至老年期
  • D.人文科学领域没有创作高峰
16

教师羞辱学生,导致学生自杀,老师应该(  )。

  • A.承担全部责任
  • B.承担大部分责任
  • C.承担过错责任
  • D.不承担责任
17

立法明确实施素质教育的是(  )。

  • A.教育法
  • B.义务教育法
  • C.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 D.未成年人保护法
19

对义务教育中“义务”的理解,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国家有开办学校、任用教师、提供教材等便利儿童入学的义务
  • B.儿童及少年在学龄期有入学接受教育的义务
  • C.家长有让子女入学接受教育的义务
  • D.学校有免费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义务
21

下列属于受教育者的义务的是(  )。

  • A.使用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 B.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 C.在学业成绩上获得公正评价
  • D.按规定获得奖学金
28

表象的作用包括(  )。

  • A.积累理性知识
  • B.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桥梁
  • C.为想象提供素材
  • D.创造新形象
29

一题多解能培养学生的(  )。

  • A.逻辑思维
  • B.辐合思维
  • C.发散思维
  • D.求异思维
30

维果茨基提出教育教学与心理发展关系的几个重要问题是(  )。

  • A.最近发展区思想
  • B.教育应在发展的前面
  • C.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
  • D.模仿是重要的学习来源
31

按照马斯洛理论,休息属于(  )。

  • A.生理需要
  • B.生长性需要
  • C.社会需要
  • D.缺失性需要
32

关于动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 B.个体产生动机由内驱力决定
  • C.动机水平与效果不是直线关系,而是呈倒U形曲线关系
  • D.完成比较复杂的课题.其最佳的动机水平为高动机强度
33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有(  )。

  • A.桑代克
  • B.华生
  • C.巴甫洛夫
  • D.斯金纳
34

关于感受性规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感受性指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
  • B.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或刺激强度
  • C.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
  • D.对于不同的感觉来说,韦伯分数是不同的
35

迁移这一行为动词,属于课程标准中的(  )学习水平。

  • A.知识
  • B.技能
  • C.过程与方法
  •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8

多血质的人其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本特征是(  )。

  • A.强、平衡、灵活
  • B.强、不平衡
  • C.强、平衡、不灵活
  • D.弱、灵活
39

不属于科尔伯格提到的认识发展的六阶段内容的是(  )。

  • A.惩罚和服从定向
  • B.社会契约定向
  • C.维护生命定向
  • D.普通道德原则定向
40

下面观点不符合建构主义思潮的是(  )。

  • A.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 B.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 C.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情感和健全人格
  • D.教学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41

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生存与种族延续的事件是(  )。

  • A.灾难性压力源
  • B.生物性压力源
  • C.叠加性压力源
  • D.精神性压力源
42

意义学习的核心是(  )。

  • A.概念学习
  • B.符号学习
  • C.命题学习
  • D.表征学习
43

下面课堂教学活动符合奥苏贝尔提出的“先行组织者”的是(  )。

  • A.教师提出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B.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开国大典”的视频
  • C.教师把已经学过的“凸透镜”的特点再次讲解
  • D.教师提供问题的多种可能的假设,开阔学生的思路
45

受应试动机影响较小的是(  )。

  • A.能力倾向测验
  • B.投射测验
  • C.智力测验
  • D.自陈式测验
46

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发生在(  )。

  • A.幼儿期
  • B.童年期
  • C.青春期
  • D.青年期
47

表示个体智力在年龄组中所处位置的是(  )。

  • A.离差智商
  • B.比率智商
  • C.百分等级
  • D.标准分数
48

精神分析理论之所以被称为深层心理学,其原因是(  )。

  • A.不承认潜意识层面心理活动的存在
  • B.十分强调意识活动对人类心理的作用
  • C.十分强调潜意识对人类心理的作用
  • D.否认意识层面心理活动的存在
49

“情人眼里出西施”是一种(  )。

  • A.刻板印象
  • B.首因效应
  • C.性别印象
  • D.光环效应
50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任务的要求,自觉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注意转移的快慢难易取决于原来注意的紧张程度和引起注意转移的新对象的性质
  • B.先前的注意紧张程度越高,新的注意对象越不符合人的需要和兴趣,注意的转移就越困难
  • C.个体的神经过程灵活性和自我控制能力也影响注意的转移
  • D.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分配性是衡量儿童注意力品质的两个重要指标
5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心理过程是具有鲜明的静态特性的心理现象
  • B.个性心理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
  • C.自我意识是一种内在的决定着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
  • D.心理状态有它的认识侧面、情感侧面、意志侧面,是个性结构中的自我调节系统
53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抽象的逻辑思维这个表现属于(  )。

  • A.感知运动阶段
  • B.前运算阶段
  • C.具体运算阶段
  • D.形式运算阶段
55

备课的内容包括(  )。

  • A.钻研教材
  • B.了解学生
  • C.考试命题
  • D.制定好教学进度计划
58

我国对教师概念的界定,包含的两个方面内容是(  )。

  • A.教师职业是一个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 B.教师是教育者,教育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 C.教师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
  • D.教师劳动是一种精神劳动
59

学校教育制度确立,受(  )所制约。

  • A.政治制度
  • B.社会生产力
  • C.科学技术水平
  • D.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61

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还是成长发展中的儿童少年的(  )。

  • A.事务包办者
  • B.精神关怀者
  • C.衣食提供者
  • D.错误包庇者
62

赫尔巴特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下列论述中体现了他的教育思想的有(  )。

  • A.建立了规范教育学
  • B.强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
  • C.主张“做中学”
  • D.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65

教育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  )。

  • A.德育内容
  • B.德育方法
  • C.德育原则
  • D.德育手段
66

宋代著名思想家朱熹提出“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这体现了教学的(  )。

  • A.启发性原则
  • B.因材施教原则
  • C.巩固性原则
  • D.循序渐进原则
67

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

  • A.夸美纽斯
  • B.赫尔巴特
  • C.苏霍姆林斯基
  • D.杜威
68

赫尔巴特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  )。

  • A.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规律
  • B.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认识相结合规律
  • 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
  • D.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规律
71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客体
  •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客体
  • C.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主导
  •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是主导
72

教师社会地位的最直观表现是(  )。

  • A.社会作用
  • B.经济待遇
  • C.政治地位
  • D.职业权利
74

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是(  )。

  • A.教育制度
  • B.教育规律
  • C.教育目的
  • D.教育系统
77

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

  •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B.政治经济制度
  • C.文化传统
  • D.科学技术
78

在人的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是(  )。

  • A.遗传因素
  • B.环境因素
  • C.教育因素
  • D.人的主观能动性因素
79

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 A.壬寅学制
  • B.壬戌学制
  • C.癸卯学制
  • D.六三三学制
80

孔子是教育平等的首创者,针对这一想法,他的论述为(  )。

  • A.因材施教
  • B.有教无类
  • C.性相近,习相远
  • D.禁于未发
81

一个国家整个教育制度中最主要的和最核心的部分是(  )。

  • A.学校教育制度
  • B.教育方针
  • C.教育经费控制
  • D.教育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