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专家预测试卷(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1

以下关于动作技能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复杂的动作技能比简单的动作技能保持的时间更短
  • B.动作技能的遗忘进程与无意义音节的遗忘进程是一样的
  • C.动作技能的学习不存在迁移现象
  • D.技能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练习高原现象
22

我国义务教育经费的来源不包括(  )。

  • A.国家财政拨款
  • B.城乡教育费附加
  • C.社会集资、捐款
  • D.家长为孩子付学费
26

以下关于“先行组织者”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由奥苏伯尔提出
  • B.在正式学习之前呈现
  • C.往往是比学习内容概括性更高的材料
  • D.指的是课堂教学中的教师
27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 A.内容改革
  • B.方法改革
  • C.课程改革
  • D.途径改革
28

下列群体中,不属于正式群体的是(  )。

  • A.班级学生群体
  • B.班团组织
  • C.学科小组
  • D.老同学
30

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的是(  )。

  • A.实用主义教育学
  • B.实验教育学
  • C.文化教育学
  • D.批判教育学
31

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的知识,称为(  )。

  • A.陈述性知识
  • B.程序性知识
  • C.理性知识
  • D.感性知识
32

注意是意识( )的表现。

  • A.广泛性和集中性
  • B.警觉性和选择性
  • C.普遍性和特殊性
  • D.一般性和重点性
33

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是指两个具有平等法律地位的教育关系主体之间产生的教育法律廷系,通常被视为(  )。

  • A.教育民事法律关系
  • B.教育行政法律关系
  • C.教育刑事法律关系
  • D.保护性教育法律关系
35

教育目的要回答的一个根本问题是( )。

  • A.教育的方向
  • B.教育为谁服务
  • C.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 D.教育怎样培养人
36

对于教学基本规律的叙述,下列不正确的是(  )。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 B.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从直接经验反馈间接经验
  • C.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统一
  • D.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
37

布鲁纳认为,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是(  )。

  • A.发现学习
  • B.机械学习
  • C.意义学习
  • D.接受学习
38

保证教育法律实施最重要的保障是( )。

  • A.教育立法
  • B.教育行政执法
  • C.教育法律制裁
  • D.教育司法
40

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  )。

  • A.顺向正迁移
  • B.逆向正迁移
  • C.顺向逆迁移
  • D.逆向负迁移
42

我国规定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

  • A.教书育人、尊重学生、终身学习
  • B.为人师表、遵纪守法、勤奋工作
  • C.为人师表、无私奉献、文明儒雅
  • D.教书育人、乐教勤业、人格示范
43

间接认识和间接经验的学习有助于提供接受知识的效力,但它的局限性也很明显。以下不属于其局限性的是(  )。

  • A.妨碍了学生认识的完整性
  • B.导致学生缺乏内在的认识动机
  • C.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
  • D.加重学生学习的负担
44

人的身沁发展,其涵义指的是一个人(  )。

  • A.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在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
  • B.从出生到14周岁期间,在德智体诸方面发生的积极变化
  • C.从小学一年级入学起到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在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变化
  • D.一生当中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
4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制定主体是(  )。

  • A.中共中央委员会
  • B.国务院
  •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D.教育部
46

似动现象是指(  )。

  • A.物体在空间中移动而被知觉为运动的现象
  • B.物体在空问中并没有位移而被知觉为运动的现象
  • C.双眼视差
  • D.知觉的理解性
48

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是由( )决定的。

  • A.文化传统
  • B.受教育者的需求
  • C.生产力发展水平
  • D.教育的规模
49

如果认为抑制是一种迁移现象,那么前摄抑制属于(  )。

  • A.逆向负迁移
  • B.顺向负迁移
  • C.逆向正迁移
  • D.顺向正迁移
50

班级管理的各项原则中,(  )是社会主义民主管理原则的具体要求和体现。

  • A.全员激励原则
  • B.自主参与原则
  • C.教管结合原则
  • D.通情达理原则
54

标志着我国教育法制建设已经步入正轨,一个依法治教的新局面正在逐步形成的(  )。

  • A.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颁布
  • B.1993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颁布
  • C.1980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颁布
  • D.1998年8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56

下列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

  • A.观察力
  • B.记忆力
  • C.意志力
  • D.思维力
57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其主要存储形式是(  )。

  • A.声音代码
  • B.现象代码
  • C.语义代码
  • D.图式代码
58

按照科尔伯格的观点,道德发展的最高水平是(  )。

  • A.后习俗水平
  • B.前习俗水平
  • C.他律水平
  • D.自律水平
59

教育政策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

  • A.教育策略
  • B.教育方针
  • C.教育行动准则
  • D.教育法规
61

对学生进行体罚和变相体罚主要侵犯了学生的(  )。

  • A.财产权
  • B.受教育权
  • C.人身权
  • D.知识产权
62

有关行政部门在接到申诉书后,针对不同的情况,应作出的处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接到申诉书后,直接根据法律规定对其申诉作出裁决
  • B.对于符合申诉条件的应予以受理
  • C.对于不符合申诉条件的.可以不予受理
  • D.对于申诉未说清申诉理由的,重新提交申诉书
64

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的知识是(  )。

  • A.感性知识
  • B.理性知识
  • C.程序性知识
  • D.陈述性知识
65

在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的是教师的哪一种素养?( )

  • A.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
  • B.崇高的职业道德
  • C.丰厚的文化科学知识
  •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66

当代中国教育导向的主导思想是(  )。

  • A.科举考试
  • B.应试教育
  • C.英才教育
  • D.素质教育
67

关于教师个性心理品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就是教师具有一定倾向性与稳定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 B.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具有鲜明的社会道德价值取向
  • C.教师个性心理品质具有直接的道德价值取向.
  • D.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
69

我国课程设计主要涉及(  )三个层次。

  • A.课程计划
  • B.学科课程标准
  • C.教科书
  • D.课后作业
70

贯彻教育的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不包括(  )。

  • A.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 B.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 C.不能迁就学生
  • D.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73

教育法律救济的基本原则有(  )。

  • A.事后救济原则
  • B.主管权限专属原则
  • C.正当程序原则
  • D.责任到人原则
  • E.学生优先原则
74

下列属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的有(  )。

  • A.民主平等
  • B.尊师爱生
  • C.教学相长
  • D.宽容理解
  • E.师道尊严
75

一般来说,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可以分成操作(  )。

  • A.熟练阶段
  • B.整合阶段
  • C.模仿阶段
  • D.定向阶段
  • E.学习阶段
76

德育有其独特和重要的功能,可概括为德育的(  )。

  • A.社会功能
  • B.个体功能
  • C.导向功能
  • D.教育功能
78

近代教育思想家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主要教育观点是(  )。

  • A.教育即生活
  • B.教育即生长
  • C.学校即社会
  • D.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79

群体的程度可分为(  )。

  • A.初级群体
  • B.合作群体
  • C.次级群体
  • D.松散群体
81

下列关于教师法律救济说法正确的是(  )。

  • A.权利受到损害为前提
  • B.具有民事性
  • C.是第一权利
  • D.是第二权利
83

自我肯定行为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

  • A.请求
  • B.拒绝
  • C.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 D.接纳
84

影响学习迁移的客观因素包括(  )。

  • A.学习材料的相似性
  • B.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 C.学生的参与
  • D.教师的指导
85

根据学习对学习者的个人意义,人本主义学习将学习分为(  )。

  • A.主动学习
  • B.被动学习
  • C.无意义学习
  • D.有意义学习
86

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

  • A.教育促进个体主体意识的发展
  • B.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
  • C.教育促进人的观念的变化
  • D.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
  • E.教育促进人的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87

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把注意分为(  )。

  • A.无意注意
  • B.有意注意
  • C.有意前注意
  • D.有意后注意
90

学生学习的特点有(  )。

  • A.被动性
  • B.主动性
  • C.多重目的性
  • D.专一性
91

衡量一名教师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志是要看他们能不能做到教书育人。下列属于教师育人的基本内容的是(  )。

  • A.教师不能只重视智育而轻视体育,不能只传授知识而忽视德育
  • B.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智力是育人的关键
  • C.为了完成教育任务,教师必须坚持身教重于言教,以身立教
  • D.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其民主与法制观念,重视学生对文化素质教育
92

新课程改革中课程功能转变的目标是引导学生(  )。

  • A.学会学习
  • B.学会合作
  • C.学会生存
  • D.学会做人
  • E.学会包容
93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包括(  )。

  • A.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
  • B.学生的定型期望
  • C.班集体的特点
  • D.教师的行为方式
94

德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  )。

  • A.德育目标
  • B.德育内容
  • C.受教育者
  • D.德育活动条件
  • E.德育方法的职能、实用范围和实用条件
95

教学工作一般包括(  )几个环节。

  • A.备课
  • B.上课
  • C.批改作业
  • D.课外辅导
  • E.学生学业成绩考核与评定
96

联结派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

  • A.桑代克
  • B.班杜拉
  • C.苛勒
  • D.皮亚杰
97

新课程中的学生观要求(  ):

  • A.学生是发展的人
  • B.学生是独特的人
  • C.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 D.学生是受教育的人
  • E.学生是主动学习的人
98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  )来实现的。

  • A.教育促进社会改革
  • B.教育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
  • C.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
  • D.教育可以提高人的修养
  • E.教育直接创造生产力
99

班主任的学校安全工作职责是(  )。

  • A.密切配合学校、家长做好学生安全思想工作
  • B.平时要加强教室、运动场所等地方的安全检查,随时向学校报告,及时消除隐患
  • C.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掌握安全常识,提高学生自身保护能力
  • D.加强班级财产安全管理,防盗窃、防破坏
100

最早的迁移的传统理论有(  )。

  • A.相同要素说
  • B.概括说
  • C.关系转移理论
  • D.形式训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