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2014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预习测试题(4)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3

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

  •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 B.积极性
  • C.适应性和社会性
  • D.内化性和意志性
26

使人成为自由、幸福的人,是教育的(  )。

  • A.个性化功能 
  • B.社会化功能 
  • C.个体享用功能 
  • D.人口功能
27

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的测定称为(  )。

  • A.配置性评价 
  • B.形成性评价 
  • C.诊断性评价
  • D.总结性评价
28

( )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水平的标志。

  • A.教师良心
  • B.教师公正
  • C.教师义务
  • D.教师荣誉
30

下列现象属于负强化的是( )。

  • A.如果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就允许他们看一个小时的电视
  • B.如果学生不认真完成作业,就让他们抄课文
  • C.如果学生不认真完成作业,就不许他们看电视
  • D.如果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就免除他们抄课文
32

学生认知结构的不断分化所依靠的学习形式是( )。

  • A.上位学习
  • B.下位学习
  • C.并列结合学习
  • D.发现学习
35

品德形成的标志是( )。

  • A.道德信念
  • B.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
  • C.价值内化
  • D.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36

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 )。

  • A.学习动机
  • B.认知内驱力
  • C.自我提高内驱力
  • D.附属内驱力
37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 A.认知成分
  • B.情感成分
  • C.行为倾向成分
  • D.认知与情感成分
38

学生放学回家后既想看电视又想做作业的心态体现的是( )。

  • A.双趋冲突
  • B.双避冲突
  • C.趋避冲突
  • D.单趋冲突
39

( )是借助语言进行面对面的思想交流的一种特殊语言。

  • A.对话言语
  • B.独自言语
  • C.书面言语
  • D.内部言语
41

“列举圆形结构的物体”属于( )发散思维。

  • A.用途扩散
  • B.结构扩散
  • C.方法扩散
  • D.形态扩散
43

新课程改革下的学生评价的核心是(  )。

  •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
45

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

  • A.科尔伯格
  • B.皮亚杰
  • C.斯金纳
  • D.巴甫洛夫
48

下列分别属于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和客体的是( )。

  • A.教师学生
  • B.学生教师
  • C.学校教学仪器
  • D.教师学校
49

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

  • A.政治经济制度 
  • B.科学技术
  • C.生产力 
  • D.社会性质
50

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是( )。

  • A.斯金纳
  • B.巴甫洛夫
  • C.桑代克
  • D.班杜拉
53

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  )。

  • A.内发论 
  • B.外铄论 
  •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 D.平衡论
54

“狼孩”的例子从反面说明了教育促进个体(  )功能的重要性。

  • A.个性化 
  • B.社会化 
  • C.职业化 
  • D.主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