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
基本板书
- 9
-
班主任
- 10
-
成长记录袋
- 11
-
教案
- A.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 B.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
- C.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
- D.提高人的智慧水平的教育
- E.注重自主性、创造性的教育
- 13
-
人格的基本特征有( )。
- A.独特性
- B.稳定性
- C.综合性
- D.社会性
- E.整体性
- 14
-
学习的定义说明( )。
- A.学习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 B.学习引起的变化是持久的
- C.学习引起的变化是短暂的
- D.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 E.学习是生理心理成熟的结果
- A.全优发展
- B.健康发展
- C.全面发展
- D.自由发展
- E.个性发展
- A.顺序性和阶段性
- B.稳定性和可变性
- C.发展速度的不均衡性
- D.共性和差异性
- A.爱国主义情感
- B.集体主义情感
- C.义务感
- D.责任感
- E.立志忠于人民教育事业
- A.弗洛伊德
- B.华生
- C.桑代克
- D.巴甫洛夫
- A.强度
- B.新异性
- C.变化
- D.对比
- A.痕迹衰退说
- B.同化说
- C.干扰说
- D.动机说
- A.反射
- B.认知结构
- C.学习
- D.能力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 A.前制度化
- B.制度化
- C.非制度化
- D.义务教育
- 24
-
“杀鸡给猴看”是( )。
- A.直接强化
- B.自我强化
- C.负强化
- D.替代强化
- A.相当于
- B.不低于
- C.略高于
- D.略低于
- A.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变化”的思想
- B.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的《人是教育的对象》
- C.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 D.卡普捷列夫发表的《教育心理学》
- A.想学习了,于是去图书馆看书
- B.肚子饿,引起觅食活动
- C.两耳不闻窗外事
- D.坐怀不乱
- A.强迫行为
- B.强迫观念
- C.焦虑
- D.强迫恐惧
- A.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生活中心
- B.学生中心、社会中心、实践中心
- C.教师中心、实践中心、生活中心
- D.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
- A.近因效应
- B.晕轮效应
- C.社会刻板效应
- D.首因效应
- A.布鲁纳
- B.巴格莱
- C.杜威
- D.赫钦斯
- A.强一均衡一灵活型
- B.强一均衡一不灵活型
- C.强一不平衡型
- D.弱型
- A.1789年
- B.1798年
- C.1879年
- D.1897年
- A.生物起源说
- B.神话起源说
- C.心理起源说
- D.劳动起源说
- A.治疗
- B.补救和矫正
- C.预防和促进
- D.外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