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湖北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专家预测试卷(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下面是一位实习教师的教学日志。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小黎的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她个性很特殊。在班上,她与同学的关系不太融洽,甚至有点紧张。开学初曾与一男同学打架,对班主任的批评教育反应强烈,存在明显的抵触情绪。有一次晚自修课上,她戴耳机听音乐,被值日班干部提醒并记下名字,她当众撕掉记录本并辱骂班干部。同学们基本上对她敬而远之,避免与她发生正面冲突。表面上她与同学们相安无事,实际上特别渴望别人对她的认同和欣赏。可是她又把自已封闭起来,不能真诚地与人交流,时时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在班级里她没有真正要好的朋友。在学习上,她几乎丧失了兴趣。老师上课时,她表现出爱理不理的样子,有时连课本都不愿打开;甚至有时自顾自地写东西、做小动作等。做作业完全凭心情,心情好就做,心情不好就不做。她常常通过写日记、看小说的方式逃避现实,但她读的大多是离奇、鬼怪的故事书。她在E1记中写道:“课根本就听不进去,整天在混日子,学校像座监狱把人关在里面。而我需要自由……”小黎的表现跟她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有关。我在实习期间尝试努力去改变她。但收效甚微。面对小黎,我感到力不从心……问题:(1)如果你是小黎的班主任,你将采取什么具体措施来转化她?(2)根据小黎的特点,对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应遵循哪四项德育原则?(3)请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根据小黎独特的性格特点,如何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4)以小黎等留守儿童的成长为例,你怎样看待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8

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六个层次,依次是(  )。

  • A.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
  • B.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
  • C.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
  • D.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2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下列不属于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

  • A.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 B.有优秀的教师
  • C.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 D.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
30

(  )是衡量一个人品德好坏的客观标准。

  • A.道德认识
  • B.道德情感
  • C.道德行为
  • D.道德意志
33

“心有余悸”是描写人在恐惧中的(  )。

  • A.心境状态
  • B.应激状态
  • C.激情状态
  • D.热情状态
36

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  )。

  • A.学生的智力水平
  • B.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
  • C.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
  • D.学习的方法
37

“严慈相济”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 A.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 B.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相结合
  • 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 D.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40

学生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布鲁纳
  • B.罗杰斯
  • C.皮亚杰
  • D.卢梭
41

下列不属于操行评定的一般步骤的是(  )。

  • A.学生自评
  • B.小组评议
  • C.信息反馈
  • D.统一安排教育活动
42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教学应用是(  )。

  • A.结构教学
  • B.程序教学
  • C.认知教学
  • D.情境教学
43

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的是(  )。

  • A.夸美纽斯
  • B.马卡连柯
  • C.伊拉莫斯
  • D.赫尔巴特
45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 A.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 B.使学生更快乐地学习
  • C.使学生更全面掌握知识与技能
  • D.对传统教育课程的改革
46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现象的是(  )。

  • A.望梅止渴
  • B.画饼充饥
  • C.谈虎色变
  • D.叶公好龙
48

在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的是教师的哪一种素养?(  )

  • A.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
  • B.崇高的职业理想
  • C.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
  • D.过硬的教育基本功
49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 A.学生具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50

现代教学需要构建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  )”。

  •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性
  • B.交互主体性
  • C.学生主体性
  • D.教师主体性
51

下列行为需要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是(  )。

  • A.体罚学生严重的
  • B.克扣教育经费
  • C.殴打教师情节严重的
  • D.侵占学校校舍
52

教学工作基本组织形式是(  )。

  • A.个别教学
  • B.分组教学
  • C.课堂教学
  • D.现场教学
53

与形式训练说迁移理论观点联系最为紧密的是(  )。

  • A.逆向迁移
  • B.负迁移
  • C.特殊迁移
  • D.一般迁移
55

儿童多动综合症高峰发病年龄是(  )。

  • A.4~6岁
  • B.6~8岁
  • C.8~10岁
  • D.10~l2岁
57

(  )是调整教育关系的行为规则总称。

  • A.宪法
  • B.教师法
  • C.教育政策
  • D.教育法
58

(  )是指接受、加工、存储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 A.认知能力
  • B.操作能力
  • C.社交能力
  • D.模仿能力
61

一般而言,教育强制措施主要是采用(  )等行政处分,或由司法机关做出裁判。

  • A.警告、记过、降级、撤职、开除
  • B.警告、严重警告、记过、降级、开除
  • C.警告、记过、降级、停薪留职、开除
  • D.通报批评、警告、记过、降级、开除
63

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  )。

  • A.能否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
  • B.能否关注教学情境
  • C.能否自觉关注学生
  • D.能否更多考虑班集体建设
64

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  )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 A.思想教育
  • B.政治教育
  • C.思想品德
  • D.政治道德
65

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取向确定应注意的问题包括(  )。

  • A.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问题
  • B.人的理性和非理性问题
  • C.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
  • D.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问题
66

通过创设良好的情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是(  )。

  • A.说服法
  • B.榜样示范法
  • C.陶冶教育法
  • D.实践锻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