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模拟试卷(5)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5

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根据相关教育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教师备课时无法预见到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教师见机行事,就顺势而为,以摆脱尴尬.引导学生讨论是为了拖延时间,直接导致这堂课无标准答案
  • B.教师备课时无法预见到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但能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讨论.有效处理了突发事件,反映了教师的教育机智
  • C.学生敢于在课堂上不遵循教师要求,表明这个学生平时就不遵守纪律,胆大妄为,目无师长,无视权威,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表现出他与众不同的个性
  • D.学生敢于在课堂上不遵循教师要求,表明这个学生平时学习就思维独立,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不从众。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坚持表达自己的意见
30

针对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 A.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 C.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 D.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2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包括(  )。

  • A.先进的教育理念
  • B.良好的教育能力
  • C.一定的研究能力
  • D.广博的文化知识
33

学习的指导教育的特征至少包括(  )。

  • A.是以培养人的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 B.是人类特有的人事活动
  • C.是人类社会传递经验的活动
  • D.是人类个体特有的有意识的活动
34

班集体的教育作用主要有(  )。

  • A.有利于形成学生群体意识
  • B.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 C.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 D.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6

下列哪些因素制约着教学内容的制定?(  )

  • A.教育目的
  • B.生产力发展水平
  • C.儿童的年龄特征
  • D.教师实际水平
37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用表扬奖励和批评处分,此时要注意的地方有(  )。

  • A.一律严格要求
  • B.注重宣传和教育
  • C.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
  • D.公平、公正、合情合理
38

教育要素包括(  )。

  • A.教育影响
  • B.教育形态
  • C.教育者
  • D.学习者
39

人的本质特点在于(  )的统一。

  • A.自然性与社会性
  • B.交往性与道德性
  • C.受动性与能动性
  • D.选择性与创造性
40

下列关系中,属于教育基本活动规律的有(  )。

  • A.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 B.教育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 C.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 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44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群众性活动和(  )。

  • A.科技活动
  • B.文艺活动
  • C.小组活动
  • D.个人活动
45

知识按其表征形式,可分为(  )。

  • A.陈述性知识
  • B.理性知识
  • C.条件性知识
  • D.感性知识
47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  )。

  • A.天津水师学堂
  • B.京师大学堂
  • C.福建船政学堂
  • D.京师同文馆
4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观是(  )。

  • A.主体性评价观
  • B.专业性评价观
  • C.发展性评价观
  • D.生成性评价观
49

在学校的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

  • A.以年轻一代成长为目标的社会关系
  • B.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关系
  • C.以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为目标的心理关系
  • D.以传承文化为目标的授受关系
50

下列选项属于教育的基本要素的是(  )。

  • A.教育目的
  • B.教育影响
  • C.教育制度
  • D.教育环境
52

(  )形式的课外活动最能体现因材施教的特点。

  • A.群众性活动
  • B.小组活动
  • C.个人活动
  • D.班级活动
53

遵循“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基本程序的教学模式的是(  )。

  • A.范例教学模式
  • B.抛锚式教学模式
  • C.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 D.情境—陶冶教学模式
5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师观是(  )。

  • A.主体性的教师观
  • B.以人为本的教师观
  • C.专业化的教师观
  • D.促进发展的教师观
56

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是(  )。

  • A.教学目标设计
  • B.教学内容设计
  • C.教学时间、措施设计
  • D.教学评价设计
57

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时,在基本价值取向方面,长期存在的对立是(  )的对立。

  • A.神本位与人本位
  • B.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
  • C.社会本位与自然本位
  • D.个人本位与自然本位
58

综合实践活动中实践性学习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

  • A.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B.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 C.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D.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9

适应学生智力水平差异的最佳教学组织形式是(  )。

  • A.跳级或留级
  • B.分校
  • C.班内分组
  • D.同质分班
60

下列选项属于班级管理常用的模式是(  )。

  • A.随机管理
  • B.权威管理
  • C.定性管理
  • D.目标管理
61

教育研究方法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  )。

  • A.教育观察法
  • B.教育实验法
  • C.教育调查法
  • D.教育测量法
62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是贯彻(  )原则的体现。

  • A.因材施教
  • B.巩固性
  • C.启发性
  • D.最优化
65

要使“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变成“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其必要条件是(  )。

  • A.直接经验的参与
  • B.课堂教学作用
  • C.教师的作用
  • D.教材体系的建构
66

下列不属于新课程结构特点的是(  )。

  • A.均衡性
  • B.综合性
  • C.单一性
  • D.选择性
67

根据测验目的,项目难度一般确定在(  )。

  • A.0.1~0.3之间
  • B.0.3~0.7之间
  • C.0.7~0.9之间
  • D.0.9以上
69

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

  • A.思想教育
  • B.教学
  • C.课外活动
  • D.社会实践
71

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数、外等课程属于(  )。

  • A.综合课程
  • B.潜在课程
  • C.活动课程
  • D.学科课程
72

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  )。

  • A.教育政策
  • B.教育价值取向
  • C.教育模式
  • D.教育方法
73

课程评价包括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一个方面。课程评价具有(  )的功能。

  • A.导向、诊断、激励和预示
  • B.导向、诊断、决策和促进发展
  • C.激励、预示、决策和促进发展
  • D.激励、诊断、预示和促进发展
74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 A.关心学生的学习
  • B.教学
  • C.教书育人
  • D.管理学生
76

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是(  )。

  • A.教师的素养
  • B.学校的管理
  • C.国家的政策
  • D.学生的认识
77

从教学评价的功能看,可将教学评价分为(  )。

  • A.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 B.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
  • C.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 D.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
78

良好班级形成的标志是(  )。

  • A.确立了班级发展目标
  • B.建立了班级的核心队伍
  • C.建立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 D.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81

形成性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

  • A.发现问题
  • B.分班、分组
  • C.调控教学
  • D.阶段性总结分析
83

学科教学目标水平最高的是(  )。

  • A.知识水平
  • B.理解水平
  • C.分析水平
  • D.综合水平
84

教学过程的根本目的在于(  )。

  • A.传授知识
  • B.培养技能
  • C.培养人
  • D.育德
85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

  •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 D.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86

课外活动不包括(  )。

  • A.社会活动
  • B.科技活动
  • C.选修课
  • D.文学艺术活动
87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不包括(  )。

  • A.自主学习
  • B.探究学习
  • C.合作学习
  • D.接受学习
88

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

  • A.收集资料
  • B.选择课题
  • C.提出假设
  • D.制订方案
89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 A.了解学生
  •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90

课程改革倡导(  )三种学习方式。

  • A.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 B.自主学习、意义学习、合作学习
  • C.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合作学习
  • D.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学术学习
93

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有: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  )。

  • A.教师上课的心情
  • B.教学环境的好坏
  • C.教学报酬的多少
  • D.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94

被誉为“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最高成就”的是(  )。

  • A.《理想国》
  • B.《学记》
  • C.《大教学论》
  • D.《论演说家的教育》
96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得到(  )。

  • A.一般发展
  • B.全面发展
  • C.情感发展
  • D.自我实现
97

班集体必须具备四个基本特征,其中(  )是形成班集体的基础。

  • A.明确的共同目标
  • B.一定的组织结构
  • C.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
  • D.必要的活动
98

“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  )的教育内容。

  • A.原始社会
  • B.奴隶社会
  • C.封建社会
  • D.现代社会
100

现代教学需要构建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  )”。

  •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性
  • B.交互主体性
  • C.学生主体性
  • D.教师主体性
102

教育研究的基本性质包括(  )。

  • A.文化性、价值性、伦理性
  • B.客观性、科学性、系统性
  • C.系统性、综合性、验证性
  • D.客观性、创新性、文化性
103

教学评价的依据是(  )。

  • A.学绩测验
  • B.量化指标
  • C.教学目标
  • D.常模参照
104

综合课的结构的主要环节是(  )。

  • A.组织教学、复习检查
  • B.讲授新课
  • C.巩固新课
  • D.检查知识、技能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