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卷(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一堂困惑的展会

师:小朋友们,今天的晨会课方老师想问问大家长大了想做什么。有哪个小朋友先来说说呀?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

生:老师,我想当一名科学家,我想发明机器人。

生:老师,我想做一个音乐家,我最喜欢上音乐课了。

生:老师,我长大了要当一名警察,抓好多好多坏蛋呢!

学生们说了许多职业,我听了很满意。这时,我看到在角落里,有一只不常见的小手拼命往空中伸着。哦,原来是班里的后进生余小斌。我立刻叫了他。

师:余小斌,你来说说,你长大了想做什么?

他大声地说道:老师,我长大了要当一名清洁工!

说完,他笑嘻嘻的好像在等我表扬。还没等我开口,同学们就一阵哄堂大笑。他意识到回答的不符合要求,但又不知为什么,站在那里不知所措。我也愣了一下,止住了学生的笑声。

师:你怎么会想到要做清洁工呢?

余:老师说过,清洁工也很了不起的。

我一时无言以对,闹了半天罪魁祸首是我自己啊!我被他的回答激怒了!

师:老师说清洁工人了不起,是要让你们尊敬那些叔叔阿姨,保护好我们的环境,不是让你把清洁工当作理想。你应该有一个了不起的理想才对。以后再想想!好,现在下课!

(1)你赞成该教师对余小斌说的话吗?为什么?

(2)如果是你,你会对余小斌说什么?

3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老师招收本校学生在自家寄宿,被托管的学生平时在老师家吃住,周末由家长接回,这种托管方式俗称“养小猪”。

一位女儿读小学六年级的黄姓家长,流着泪说起了这样一件事。黄家离女儿就读的小学步行仅10分钟路程。但最近女儿哭着、闹着要到老师家去当“小猪”。为了能到老师家当“小猪”,女儿甚至以绝食相要挟。黄姓家长只好搬来了女儿的外婆。在外婆怀中,女儿抹着泪细说了为何非要去老师家当“小猪”:

如果是住在老师家,无论是期末考、期中考还是平常考,老师都会提前把试卷让这些同学做一遍,所以每次考试,在老师家里住的同学,都是班上前几名,老师每次表扬也就是表扬这几个同学。有一位姓林的母亲说:“我儿子回来给我说过这样一件事,他们班上有一次期中考,全班考最差的那位同学被老师用书敲了脑袋,老师一边敲,一边发火骂道:‘你怎么这样笨,昨天晚上才做了一遍,告诉你这道题不能这样做,你还是这样做!天下再找不到第二个像你这样笨的人了!’”

(1)案例中“养小猪”的老师是否违反职业道德?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2)根据《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如何评定“养小猪”老师的师德考核等次?并说明你评定的理由。

24

德育过程要“反复抓,抓反复”所依据的德育规律是__________。

  • A.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 B.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 D.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25

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以教谋私,热衷于“有偿家教”现象,这实际上违背了__________。

  • A.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 B.依法执教的职业道德
  • C.严谨治学的职业道德
  • D.廉洁从教的职业道德
29

以下各项中,不属于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的是__________。

  • A.成败经验
  • B.替代经验
  • C.言语说服
  • D.结果期待
31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是德育过程的__________规律的体现。

  • A.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32

下列不属于新课程对教师要求的是__________。

  • A.教师本位的促进者
  • B.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 C.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 D.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33

合理情绪疗法认为心理治疗的重点是__________。

  • A.改变认知
  • B.觉察经验
  • C.宣泄情绪
  • D.训练行为
35

以下各项中,属于特殊能力的是__________。

  • A.观察能力
  • B.应变能力
  • C.思维能力
  • D.记忆能力
36

根据《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某教师__________,考核小组不能因此将该教师师德考核等次定为不合格。

  • A.因疾病不承担班主任工作
  • B.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影响恶劣
  • C.歧视、侮辱学生,影响恶劣
  • D.在学校向学生宣传宗教
37

下列不属于班级授课制优点的是__________。

  • A.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 B.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 C.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 D.有利于满足每一位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38

教师的以下行为中,遵循注意规律的是__________。

  • A.对教学重点在音量、音调上予以强调
  • B.发现学生上课走神,立即点名制止
  • C.上课前公布学生成绩
  • D.用彩色粉笔把黑板边缘装饰得格外醒目
3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__________,可以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罚或解聘。

  • A.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 B.体罚学生,经学校教育有所改正
  • C.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 D.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
43

根据《教师资格条例》规定,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认定,不需要提交的证明是__________。

  • A.身份证明
  • B.学历证书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
  • C.体格检查证明
  • D.户口簿
44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的重点要放在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

  • A.知识和技能
  • B.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 C.情商和智商
  • D.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
48

学会骑自行车的人,再学骑摩托车就会感到容易些,这是由于__________。

  • A.定势的作用
  • B.迁移的作用
  • C.原型启发的作用
  • D.注意的转移
52

“暗送秋波”体现的是情绪情感的哪一种功能?

  • A.适应功能
  • B.动机功能
  • C.组织功能
  • D.信号功能
56

“矮子里找高个”是一种__________。

  • A.相对评价
  • B.绝对评价
  • C.定性评价
  • D.定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