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14
- B.16
- C.18
- D.20
- A.学前教育
- B.初等教育
- C.中等教育
- D.高等教育
- A.禁止开放
- B.免费开放或优惠开放
- C.优先开放
- D.定期开放
- A.80%
- B.85%
- C.90%
- D.95%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 A.情调
- B.激情
- C.心境
- D.应激
- A.合理宣泄法
- B.理智调节法
- C.幽默法
- D.升华法
- 30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提出,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__________。
- A.骨干教师
- B.教学名师
- C.特级教师
- D.教育家
- A.遗传素质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 B.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的过程及阶段
- C.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影响
- D.遗传素质不会因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发生变化
- A.一般迁移
- B.特殊迁移
- C.具体迁移
- D.逆向迁移
- A.《孟子》
- B.《学记》
- C.《论语》
- D.《中庸》
- A.抽象
- B.概括
- C.具体化
- D.系统化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 A.稳定的、内部的、可控的
- B.稳定的、外部的、不可控的
- C.不稳定的、内部的、可控的
- D.不稳定的、外部的、不可控的
- A.强化法
- B.系统脱敏法
- C.消退法
- D.合理情绪疗法
- A.国务院
-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 C.县级人民政府
- D.乡政府
- A.完整的人
- B.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
- C.具有主体性
- D.以系统学习直接经验为主
- A.25%
- B.30%
- C.35%
- D.40%
- A.均衡性
- B.综合性
- C.稳定性
- D.选择性
- A.注意分配
- B.注意转移
- C.注意分散
- D.注意稳定
- A.感知运动阶段
- B.前运算阶段
- C.具体运算阶段
- D.形式运算阶段
- A.强化法
- B.系统脱敏法
- C.消退法
- D.合理情绪法
- A.示范性
- B.连续性
- C.广泛性
- D.创造性
- A.近景的、外部的
- B.近景的、内部的
- C.远景的、外部的
- D.远景的、内部的
- A.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 B.师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关系
- C.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 D.师生在学习活动中形成权威与信徒的关系
- A.可以超越社会历史而存在
- B.不受生产发展制约
- C.对政治经济有促进作用
- D.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 A.癸卯学制
- B.壬寅学制
- C.辛卯学制
- D.戊申学制
- A.不收学费,收取杂费
- B.收取学费、杂费
- C.不收学费、杂费
- D.收取学费,不收杂费
-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 B.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 D.了解和研究学生
- A.因疏忽未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 B.体罚学生,情节严重,构成犯罪
- C.以获取利益为目的,暗示学生接受有偿家教
- D.周末在校外社会培训机构兼职、兼课
- A.遗传
- B.环境
- C.教育
-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 A.孔子
- B.墨子
- C.荀子
- D.孟子
- A.神经衰弱
- B.焦虑症
- C.抑郁症
- D.强迫症
- A.学习和培训
- B.沟通和合作
- C.培训和流动
- D.交流和互访
- A.随意注意
- B.不随意注意
- C.有意注意
- D.有意后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