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爆炸和火灾
- B.电击
- C.妨碍生产
- D.电伤
- A.保护接地、保护接零
- B.双重绝缘、电气隔离
- C.等电位环境、不导电环境
- D.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
- A.绝缘电阻
- B.吸收比
- C.耐压强度
- D.泄漏电流
- A.用于防止由漏电引起的单相电击事故
- B.用于防止由漏电事故引起的火灾和设备烧毁事故
- C.用于检测和切断各种一相接地故障
- D.有的漏电保护装置还可用于过载、过压、欠压和缺相保护
- A.郑某毫无电气安全知识,随意使用不合格的电气设备
- B.潜水泵未有装设合格的漏电保护器
- C.民工到井下作业未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
- D.潜水泵未有装设接地保护
- A.带电设备附近起重作业缺乏具有电气安全知识人员监护
- B.带电设备附近起重作业未作好安全保护措施,如带绝缘手套等
- C.起重物体未按规定保持在1千伏以下有1.5米的最小距离
- D.错误地采取抢救方法,贻误抢救时机
- E.相线绝缘层破损,绝缘不良
- A.无专人监护
- B.叶某光身赤脚穿越狭窄的电气部分进行工作,是违反安全规程
- C.开关板与设备距离太小,不符合开关通道要保持1米以上的规定
- D.电气设备损坏造成裸露带电,没有经常检查及时修理
- A.电焊机裸露电源线螺丝,未装设防护罩,违反安全规定
- B.用电场所管理不良,作业场地与通道危险性增高
- C.蔡某工作时未戴绝缘手套
- D.蔡某不应跨越电焊机
- A.未有装设漏电保护开关和穿绝缘鞋
- B.带电作业缺少监护人员
- C.调相处应在插头部分,而不应在接头处
- D.带电作业未戴上绝缘手套,违反安全规程
- A.最先
- B.延时
- C.最后
- A.60
- B.70
- C.85
- A.先断开高压侧油开关
- B.先断开低压侧油开关
- C.先断开低压侧油开关后断开高压侧油开关
- A.最大短路
- B.最大过负荷
- C.额定
- A.过负荷保护
- B.速断保护
- C.瓦斯保护
- A.更换同级高压保险熔体
- B.更换容量大一级的高压熔体
- C.查明熔断原因再更换
- A.可不经外部检查重新投入运行
- B.须经外部检查无故障后才可重新投入运行
- C.经简单的电气测量无故障后才可重新投入运行
- A.两个独立电源
- B.两回路
- C.专线
- A.电磁式
- B.感应式
- C.电动式
- A.接地
- B.挂标示牌
- C.验电
- A.15天
- B.一个月
- C.三个月
- A.次级过流继电器
- B.过电压继电器
- C.瓦斯继电器
- A.0.5
- B.2
- C.10
- A.1
- B.2
- C.4
- A.全部停电
- B.全部带电
- C.部分停电,已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 A.一拉到底
- B.重新合上
- C.保持不动
- A.工作票签发人
- B.工作许可人
- C.工作负责人
- A.工作票签发人
- B.工作许可人
- C.工作负责人
- A.控制盘和低压配电盘.配电箱.电源干线上的工作
- B.非当值班人员用绝缘棒和电压互感器定相或用钳表测量高压回路的电流
- C.高压设备上工作需要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者
- A.65
- B.85
- C.95
- A.高压室内的二次接线和照明等回路上的工作,需要将高压设备停电或做安全措施者
- B.非当值值班人员用绝缘棒和电压互感器定相或用钳表测量高压回路的电流
- C.高压设备上工作需要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者
- A.不准过载
- B.允许过载
- C.允许短时间有限的过载
- A.接近1
- B.大于1
- C.小于1
- A.相间短路
- B.单相短路
- C.过负荷
- A.95
- B.100
- C.105
- A.挂警示牌
- B.设置遮拦
- C.安装警铃
- A.1千伏不低于1兆欧
- B.1千伏可小于1兆欧
- C.1千伏不低于2兆欧
- A.操作票
- B.第一种工作票
- C.第二种工作票
- A.高压隔离开关
- B.高压负荷开关
- C.高压少油量断路器
- A.电压互感器
- B.电流互感器
- C.电流互感器和低压变压器
- A.先检查原因,排除故障前,严禁投入变压器
- B.先投入备用变压器后检查
- C.应先检查动作原因,认为不能运行即投入备用电压器
- A.手动操作
- B.电磁操作
- C.弹簧操作
- A.拉开隔离开关
- B.断开上级油开关
- C.报告领导后
- A.起到降压
- B.起到限流
- C.起到监视跳闸线圈的完好情况
- A.电磁式
- B.感应式
- C.电动式
- A.停电后进一步检查
- B.强送电一次
- C.马上请示上级进行处理
- A.电压差
- B.循环电流
- C.具有不同的损耗
- A.40
- B.50
- C.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