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对电脑网络依赖程度高
- B.存在安全风险
- C.对操作技术要求高
- D.数据处理程序复杂
- A.一天之内
- B.核定灾害损失之后
- C.灾害结束之后
- D.尽可能短的时间之内
- A.电话
- B.书信
- C.快报
- D.手机短信
- A.细菌性肠道传染病
- B.皮炎
- C.感冒
- D.甲型肝炎
- A.死亡牲畜数量×当地牲畜市价
- B.死亡牲畜数量×当地牲畜市价+牲畜业设施损失
- C.死亡牲畜数量×当地牲畜市价+牲畜业设施损失-残值
- D.死亡牲畜数量×当地牲畜市价+牲畜业设施损失+残值
- A.住校的教师、学生增加
- B.对网络的需求
- C.教学用具、学习用具、书本的需求
- D.学生心理辅导的需求
- A.公安机关
- B.上级民政部门
- C.村委会
- D.乡政府
- A.凡是受伤人员都要统计
- B.轻微伤病人员必须统计
- C.只统计伤病比较重的人员
- D.是否统计必须根据受伤人员本人意愿
- A.行政村(社区居委会)
- B.乡镇(街道)
- C.县级
- D.地市级
- A.1月中旬
- B.1月31日前
- C.2月5日前
- D.2月10日前
- A.1月1日至9月1日
- B.1月1日至9月30日
- C.1月1日至10月31日
- D.1月1日至12月31日
- A.半年报时填报冬春已救济情况
- B.年报初报时填报冬春需救济情况
- C.年报核报时不填写冬春已救济情况和需救济情况
- D.年报核报时填报冬春已救济情况和需救济情况
- A.5
- B.10
- C.15
- D.30
- A.《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统计表》
- B.《因灾死亡人口台账》
- C.《因灾倒房户台账》
- D.《救灾工作情况统计表》
- A.灾害造成的林木、桥梁、船舶损失
- B.灾害造成的受灾人口、死亡人口、伤病人口
- C.因灾停产、停运、停业等所造成的产值损失
- D.用于防灾、抗灾、救灾的一切费用
- A.羊
- B.牛
- C.马
- D.驴
- A.人类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
- B.人类生活、生产活动
- C.人类生存、发展的资源与环境
- D.以上三项都包括
- A.2
- B.3
- C.4
- D.5
- A.一般户
- B.农村户
- C.城市户
- D.城镇户
- A.1
- B.2
- C.3
- D.4
- A.1公顷= 15亩
- B.1亩=15平方米
- C.1平方千米=15公顷
- D.1亩=15平方丈
- A.幼苗期
- B.分蘖期
- C.抽穗期
- D.成熟期
- A.灾害直接
- B.旱灾间接
- C.自然条件很差
- D.环境恶劣
- A.灾情稳定后灾害损失不再继续扩大的具体时间
- B.当时统计的灾情较上一次统计的灾情没有变化的时间
- C.灾害发生后的第二天
- D.行政领导决定的时间
- A.震级
- B.烈度
- C.编号
- D.震中经度
- A.强降雨
- B.冰雪融化
- C.沙尘暴
- D.台风风暴潮
- A.统称为洪涝灾害
- B.都可能由暴雨引发
- C.发生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区
- D.雨涝灾害是大量积水和径流无法及时排泄造成的
- A.沙尘暴
- B.土壤沙漠化
- C.干旱灾害
- D.气象灾害
- A.部门统计调查项目
- B.涉外统计调查项目
- C.民间统计调查项目
- D.社会统计调查项目
- A.环境污染
- B.高温热浪
- C.燃气爆炸
- D.飞机失事
- A.社会秩序混乱
- B.交通、通信畅通
- C.潜在危害风险源较少
- D.遭受灾害威胁的可能性不大
- A.病毒性感冒
- B.疟疾
- C.红眼病
- D.以上都是
- A.河(沟)床中正常流水突然断流
- B.山林里小动物四散逃窜
- C.从深谷或沟内传来的类似火车轰鸣声
- D.从深谷或沟内传来的类似闷雷式的声音
- A.县级民政部门
- B.村民委员会
- C.乡级政府
- D.县级政府
- A.民政部
- B.水利部
- C.中国气象局
- D.农业部
- A.中央恢复重建补助资金
- B.建房优惠政策
- C.社会捐助资金
- D.灾区扶贫开发资金
- A.同级建设部门
- B.财政部门
- C.同级财政部门
- D.建设部门
- A.灾后民房恢复重建救助
- B.灾民基本生活保障救助
- C.受灾人员冬春生活困难救助
- D.旱灾生活救助
- A.紧急转移安置资金
- B.救灾应急资金
- C.救灾物资
- D.以上都不对
- A.总体规划、科学指导
- B.总体规划、科学领导
- C.统筹规划、科学领导
- D.统筹规划、科学指导
- A.国家减灾委
- B.灾区各级政府
- C.国务院
- D.灾区各级民政部门
- A.10000元
- B.8000元
- C.7000元
- D.5000元
- A.灾害预警预报机制
- B.应急生活紧急救助机制
- C.救灾物资储备机制
- D.救灾资金投入机制
- A.等待山体系统稳定下来再进行救援
- B.注意防范再次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
- C.立即进入灾害区域,挖掘和搜寻财物
- D.立即报告政府部门
- A.推广耐寒作物种植
- B.南水北调
- C.兴修水利和科学灌溉
- D.加固房屋
- A.春季低温冷冻灾害
- B.秋季低温冷冻灾害
- C.东北夏季低温冷冻灾害
- D.东北冬季低温冷冻灾害
- A.提高建筑物设防标准
- B.兴修水库
- C.提高公民的自救、互救能力
- D.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
- A.政策性
- B.法制化
- C.技术性
- D.技术性、政策性
- A.二
- B.三
- C.四
- D.五
- A.有关教育、科研和社会机构
- B.高校
- C.研究机构
- D.政府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