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建省应急管理培训综合考试题(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应急物资可分为三类,分别是()。

  • A.救生类应急物资
  • B.医疗类应急物资
  • C.安置保障物资
  • D.生活类应急物资
2

对于烧伤急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大量洁净水清洗伤口,除非伤口烧黑、变白或太深
  • B.用干净、无粘性的布盖住伤口
  • C.直接在伤口上进行冰敷
  • D.刺破水泡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在于()。

  • A.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发生
  • B.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
  • C.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
  • D.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 E.维护国家安全、公安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
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发布一级、二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除采取本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的措施外,还应当针对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措施。

  • A.责令有关部门、专业机构、监测网点和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向社会公布反映突发事件信息的渠道,加强对突发事件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
  • B.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准备应急设施和避难场所,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正常使用
  • C.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 D.转移、疏散或者撤离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人员并予以妥善安置,转移重要财产
  • E.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场所,控制或者限制容易导致危害扩大的公共场所的活动
5

在楼内发现发生火灾时,安全疏散主要有三个方向,向下可以跑到地面,向上可以爬到屋顶,还可以()。

  • A.躲到角落里
  • B.向外逃到阳台
  • C.钻到阁楼、大橱等处避难
  • D.向楼道处逃生
6

对骨折、关节受伤的人员进行固定时,应()。

  • A.夹板与皮肤、关节、骨突出部位之间加衬垫
  • B.先固定骨折的上端(近心端),再固定下端(远心端)
  • C.绑带系在骨折处,骨折两端应该分别固定至少两条固定带
  • D.暴露指(趾)端,便于检查末梢血液循环
7

突发事件的共同特征,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突发性
  • B.破坏性
  • C.目标广泛性
  • D.处置紧急性
8

突发事件善后处理工作中,以下不属于秩序恢复重建的是()。

  • A.农业部门应组织农村劳动力抢救农田,恢复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业生产
  • B.电力、交通等部门要组织力量恢复灾区的电力、受损通信、道路等基础设施设备
  • C.成立事故调查小组,查明事故发生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 D.劳动保障部门要与建设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灾区已有劳务基地的作用并因地制宜建立新的劳务基地,发展与生产自救相关的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渠道
9

关于突发事件信息发布要求,不妥当的是()。

  • A.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要快速反应,应在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并持续发布权威信息
  • B.突发事件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在信息搜集与报送过程中存在出现偏差的可能性,当偏差矫正后,行政机关应在后续信息发布过程中予以说明和解释
  • C.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及时发布真实、客观、全面、充分的信息,减少人们对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感
  • D.在突发事件信息发布过程中,无论何种情况,都要坚持以公众知情需求为导向,向公众发布信息
10

社区群众应急培训的重点在()。

  • A.报警
  • B.疏散
  • C.自救与互救
  • D.以上都是
11

值守应急部门不包括()。

  • A.党委政府
  • B.专业应急部门
  • C.应急窗口单位
  • D.社区居民
12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就是要坚持( ),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国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 A.以政治安全为宗旨,以人民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
  • B.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
  • C.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经济安全为根本,以政治安全为基础
  • D.以经济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人民安全为基础
13

在灾害链中,最早发生并起主导作用的是()。

  • A.次生灾害
  • B.原生灾害
  • C.衍生灾害
  • D.自然灾害
14

中国参与应急救援的主要武装力量是()。

  • A.中国人民解放军
  • B.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 C.民兵预备役
  • D.以上都是
15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创新并非偶然,它与我们党的国家安全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从安全模式看,新安全观强调( )。

  • A.以合作代替对抗,以共同安全代替单边安全
  • B.以合作代替分化,以共同安全代替单边安全
  • C.以合作代替对抗,以共同安全代替多边安全
  • D.以合作代替分化,以共同安全代替多边安全
17

如果不幸遇绑架,下面的哪种自救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 A.不要激恕歹徒,尽量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 B.不放弃希望,寻找机会报警或逃离
  • C.牢记与救援和破案有关的信息:如歹徒的人数、姓名、身形、口音等特征,还有劫持的时间、地点、劫持的方向,劫往地点,自己所处环境等
  • D.以上都是
18

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特点不包括()。

  • A.常态组织与临时动员相结合
  • B.非营利性
  • C.平战结合
  • D.处置灵活
20

应急响应分为()个级别。

  • A.三
  • B.四
  • C.五
  • D.六
22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

  • A.十六届三中全会
  • B.十六届五中全会
  • C.十七届三中全会
  • D.十八届三中全会
23

公共聚集场所发生突发事件被踩倒不能站立时,应采取()姿势。

  • A.平爬地上
  • B.仰面朝上
  • C.身体蜷缩成球状,双手抱头
  • D.侧身抱膝
24

我国的国家安全教育日是每年的( )。

  • A.4月15日
  • B.4月14日
  • C.5月15日
  • D.5月14日
25

以下哪个不是值守应急的工作职责。()

  • A.严格按照党的政策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领导指示办事,具有高度责任心和政治敏感性
  • B.应急值守人员的个人手机须向社会公布
  • C.根据领导批示指示对善后处理工作进行督促检查
  • D.根据突发事件不同类型和不同情况做好通知有关单位赶赴现场应急抢险的准备工作
28

当地震发生时,如果人正处于高楼,应如何避震?()

  • A.快速审视环境,选择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 B.去楼道
  • C.原地不动
  • D.跳楼
29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起开始施行。

  • A.2007年8月30日
  • B.2007年11月1日
  • C.2007年12月31日
  • D.2008年1月1日
30

当突然发现洪水来临时,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 A.就近迅速爬上屋顶、墙头或附近的大树上等待救援
  • B.用手电筒、哨子、颜色鲜艳的床单、衣服等工具发出求救信号,以引起营救人员的注意
  • C.遇见落水者,从正面接近落水者,以仰泳的方法将溺水者带到安全地带
  • D.遇见落水者并实施救助时,在流动的河水里,应该朝下游一点的方向游
31

应急演练按照组织形式划分,可分为桌面演练和()。

  • A.单项演练
  • B.综合演练
  • C.示范性演练
  • D.实战演练
34

恢复重建工作要做好人们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各种设施的恢复重建,其基本内容是()。

  • A.基础设施恢复重建
  • B.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
  • C.生命线工程恢复重建
  • D.以上都是
36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强调在( )的双重压力下,国家安全委员会任务是“统筹国家安全工作,加强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制定和实施国家安全战略,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制定国家安全工作方针政策,研究解决国家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 A.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内维护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 B.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内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
  • C.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
  • D.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维护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37

危险源防范应注意()。

  • A.定期、持久地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并使之成为政府的常规管理职能
  • B.设定并公开危险源风险信息的标准和等级,加强风险信息评估工作,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风险预警
  • C.明确政府的危机责任,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及时排查整治风险
  • D.以上说法都正确
38

“一案三制”具体是指()。

  • A.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规
  • B.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
  • C.总体预案,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
  • D.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系、机制、法制
40

根据突发事件成因、机理、过程、性质和危害的不同,我国将突发事件划分为()四大类。

  • A.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 B.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 C.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事件
  • D.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41

应急管理机制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应急管理机制表现在通过对应急管理流程和工作内容的统一,从而实现在统一全国应对突发事件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全方位调集与整合资源,实现应急管理行动的协调统一
  • B.从实质内涵来看,应急管理机制是一组建立在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之上的政府应急管理工作流程,能展现出突发事件管理系统中组织之间及其内部相互作用关系
  • C.从外在形式来看,应急管理机制体现为政府管理突发事件的职责与能力
  • D.从运作流程来看,应急管理机制只是体现在应急管理某些核心环节中
42

应急管理法制功能阐释不正确的是()。

  • A.规范行政紧急权力的行使
  • B.权衡政府权力和公民权利
  • C.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
  • D.推动应急产业发展
43

从合作主体上看,应急管理国际合作不包括()。

  • A.政府间合作
  • B.企业间合作
  • C.非政府组织合作
  • D.个体间合作
44

在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内容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突发事件发生初期,为防止公众恐慌,可以在短时间内隐瞒相关信息
  • B.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只要发布突发事件的性质、程度和范围等信息
  • C.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发布预警信息,让社会公众接受预警信息,敦促其采取相应措施
  • D.在恢复重建阶段,信息发布内容主要是相关责任的调查处理,恢复重建的政策规划,灾区损失的补偿政策与措施,防灾、减灾新举措等
45

应急预案修订涉及()、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等重要内容的。

  • A.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 B.应急处置程序
  • C.应急处置主要措施
  • D.以上都是
46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主要特点和责任义务,以下理解错误的是()。

  • A.扩大政府职能,赋予政府特定应急权力
  • B.限制与保护相统一,最大限度保护公民权利
  • C.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不得迟、谎、瞒、漏报突发事件信息
  • D.应急信息主动公开,政府须统一、准确、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47

突发事件先期处置主体是()。

  • A.省政府
  • B.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
  • C.国务院
  • D.基层组织
48

进行心肺复苏时,进行心脏按压的频率为()。

  • A.30~40次/分钟
  • B.50~60次/分钟
  • C.60~80次/分钟
  • D.100~120次/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