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检查血液发出的时间。
- B.用手检查和把血袋折叠在温度计周围检查温度。
- C.轻轻地挤压血袋,在输血出口处进行检查。
- D.轻轻地混合血液后,放在冰箱内使其静置,检查红细胞和血浆是否有溶血或其它变质的迹象。
- A.找一个更好的冰盒。
- B.增加冰袋量。
- C.检查包装后的冰盒内,冰袋是否冰冻完全。
- D.血浆经过长途运输时可不增加冰袋量。
- A.应象做“三明治”那样,将温度计置于两份血液之间测量温度。
- B.血液及血浆运抵时,冰袋还未融化。
- C.血液的温度超过10℃,你必须决定是否废弃这些血液。
- D.血液离开冰箱的时间少于2小时,没有任何溶血现象,这些血液仍可使用。
- A.将温度计量于两份血液之间。
- B.离开前。
- C.运抵后。
- D.如果血液是用瓶子装的,应在冰盒打开后立刻测量盒内温度.
- A.记录运抵时间。
- B.测量并记录容器的温度。
- C.仔细地检查血液或血浆中是否有溶血现象。
- D.血液是否有污染情况。
- A.箱子不完全隔热,可能需要换个冰盒。
- B.没有足够的冰袋。
- C.冰袋冰冻不完全,可能需要检查一下冷冻箱。
- D.血液变质了。
- A.检测血浆中有无溶血现象。
- B.血浆是否呈粉红色,红细胞是否呈紫色或黑色。
- C.血浆和红细胞的分层线上有无溶血现象;检查血浆里有无凝块。
- D.血袋是否有渗漏。
- A.血液从冰箱中取出,从血站运送到血库的过程中温度必须保持+2℃~+8℃的范围内,但血液从血库运送到医院可不在这一温度范围内;
- B.在冰箱外,血液可使用冰盒或某种隔热容器保存;
- C.冰袋包于血浆的“上面”或“下面”;
- D.血液可与冰袋接触,冰袋的数量应该与血液的数量相同。
- A.当血液离开冰箱超过30分钟。
- B.有任何迹象表明血袋已被打开。
- C.有溶血现象。
- D.红细胞呈紫色或黑色。
- 10
-
生理盐水浓度为()。
- A.1%
- B.0.7%
- C.0.9%
- D.0.6%
- A.质量保证部门
- B.输血中心领导
- C.每个职工
- D.质量监督员
- A.7.0
- B.7.2
- C.6.8
- D.5.0
- A.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旋转消毒。
- B.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外向内旋转消毒。
- C.平行依次进行。
- D.反复涂擦穿刺部位。
- A.2×2cm2
- B.3×3cm2
- C.5×5cm2
- D.8×8cm2
- A.先用2%碘酊消毒,一分钟后再用75%的酒精脱碘并第二次消毒。
- B.用2%的碘酊消毒。
- C.用75%的酒精消毒。
- D.用100%的酒精消毒。
- A.90%~100%
- B.80%~90%
- C.70%~80%
- D.60%~70%
- A.95%
- B.75%
- C.100%
- D.50%
- 18
-
冰箱内太热是因为
- A.蒸发器上有较厚的霜
- B.门关的太紧
- C.控制按钮置于冷的位置
- D.冷凝器上没有灰尘
- 19
-
良好的冰箱保养工作应为
- A.每天检查温度
- B.每周检查蒸发器一次
- C.每月检查冷凝器、压缩机和报警器一次
- D.ABC
- 20
-
冰箱内太冷是因为
- A.控制按钮置于暖的位置
- B.门关的太紧
- C.毛细管末端未固定在蒸发器上
- D.恒温器不能关控压缩机
- A.1
- B.2
- C.3
- D.4
- A.检查报警器、冷凝器和压缩机
- B.检查冰箱内的温度
- C.检查压缩机
- D.检查冷凝器
- 23
-
储血冰箱报警何时应报警
- A.低于+2℃
- B.低于0℃
- C.大于+8℃
- D.A和B
- 24
-
冷冻箱应何时报警
- A.高于-20℃
- B.高于-10℃
- C.低于-20℃
- D.高于-18℃
- A.除去蒸发器上的冰霜
- B.检查冰箱内的温度
- C.清扫压缩机
- D.检查压缩机
- A.检查蒸发器上的冰霜
- B.检查冰箱内的温度
- C.检查压缩机是否清洁
- D.检查报警器
- A.30℃~-37℃
- B.40℃以下
- C.10℃~-20℃
- D.25℃以下
- A.4
- B.12
- C.24
- D.8
- A.远离热源
- B.靠近墙壁或阳光充足处
- C.通风良好
- D.检查报警器
- A.1次
- B.4次
- C.3次
- D.2次
- 31
-
血浆运输时应保持的温度为
- A.室温
- B.0℃以下
- C.-20℃或更低
- D.-10℃~-20℃
- 32
-
新鲜冰冻血浆应保存
- A.≤-20℃
- B.-10℃~-20℃
- C.≤-10℃
- D.-18℃~-30℃
- A.融化后重新冰冻
- B.废弃
- C.降低冰箱温度
- D.分成小剂量再冻
- 34
-
何种情况血液必须被废弃
- A.血液离开冰箱超过30分钟
- B.血袋已被打开过
- C.溶血
- D.A或B或C
- A.血袋是否渗漏
- B.血液的容量
- C.血液发出时间
- D.溶血或变质
- A.30℃~37℃
- B.35℃~40℃
- C.25℃~37℃
- D.20℃~36℃
- 37
-
血液水浴时,血袋应保持
- A.完全浸入水中
- B.垂直,各种导管不接触水面
- C.平放水中
- D.A和C均可
- A.周转箱
- B.冷藏箱内
- C.塑料袋内
- D.置于台面上
- A.记录运抵时间
- B.测量并记录容器的温度
- C.检查血液有无溶血或污染
- D.ABC
- A.大
- B.相同
- C.小
- D.无要求
- A.箱子不完全隔热.
- B.冰袋不足
- C.冰袋冰冻不完全
- D.足够的冰袋放在血液周围
- A.+2℃~+10℃
- B.20℃~25℃
- C.8℃~15℃
- D.任何温度
- A.血浆颜色
- B.血红素含量
- C.红细胞颜色
- D.血袋渗漏
- A.周围
- B.上层
- C.下层
- D.与血液紧密接触.
- 45
-
出现血凝块的原因可能是
- A.血液和抗凝剂没有正确混匀
- B.血袋的材料
- C.采血时的温度
- D.血红素太高
- A.变深或呈紫色
- B.变浅
- C.不变
- D.变黄
- A.血液曾被冰冻
- B.保存温度过高
- C.血液被污染
- D.血浆蛋白含量高
- A.2
- B.3
- C.4
- D.1
- A.血液可以和食物同时存放;
- B.血液可以放在冰箱内的任何位置;
- C.血液应平放在架子上;
- D.血液可以紧密堆放。
- A.血液可加热到37℃以上。
- B.血液可放在冰箱的门上。
- C.新鲜冰冻血浆一旦融化,必须在0~-18℃之间的冰箱里保存。
- D.融化的血浆在24小时内用于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