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11
-
适用的资产包括( )。
- A.房屋
- B.大型机械设备
- C.船舶
- D.道路、桥梁
- A.受托方不垫付资金
- B.受托方垫付资金
- C.销货方将发票开具给委托方,并由受托方将该项发票转交给委托方
- D.受托方按销售方实际收取的销售额和增值税额与委托方结算货款,并另外收取手续费
- A.实行免税不退税办法的出口货物,其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支付的进项税额可以从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中抵扣
- B.来料加工复出口货物实行免税不退税的办法
- C.出口货物退免税的税种仅限于增值税和消费税
- D.企业出口货物后,须在自报关出口之日起90日内向税务机关申报退(免)税
- A.纳税人递交了纳税保证书
- B.纳税人履行了纳税义务
- C.担保人提供了担保
- D.纳税担保人为纳税人补缴了税款、滞纳金
- A.适用的法律法规是否完整引用
- B.引用的法律法规是否正确
- C.是否规范引用法律法规
- D.法律法规的位阶引用是否符合要求
- A.记大过
- B.降级
- C.降职
- D.开除。
- A.检查户数≥有问题户数
- B.有问题户数≥结案户数
- C.结案户数≥立案户数
- D.查补总额=查补的税款+滞纳金+没收非法所得+罚款。
- E.实际入库额=实际入库的税款+滞纳金+没收非法所得+罚款。
- F.查补总额≥实际入库额
- A.公民举报有税收违法行为的
- B.检查机关有根据认为纳税人有税收违法行为
- C.纳税人连续两年税负率明显偏低
- D.预先通知有碍检查的
- A.通过扩大产品材料成本多列支出的,应取得反映其材料假出库、变更原材料计价方法、向职工发放福利等计入材料采购成本等的相关账簿凭证资料
- B.通过税前列支购置、建造固定资产,超标、超范围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等手段多列支出的,应取得反映其固定资产购置(建造)成本、折旧方法、折旧率、当期应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数额、不得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数额等的相关账簿凭证资料
- C.通过违规摊销、预提多列支出的,应取得反映纳税人缩短待摊费用摊销期限、违规摊销开办费、大修理费、租赁费以及违规预提费用的相关账簿凭证及合同等资料
- D.将专用基金支出挤入成本多列支出的,应取得反映其将专用基金支出列入成本费用的相关账簿凭证资料
- A.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和智力状况不相适应的证言
- B.与一方当事人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证人所作的对该当事人有利的证言,或者与一方当事人有不利关系的证人所作的对该当事人不利的证言
- C.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制件或者复制品
- D.经一方或者他人改动,对方当事人不予认可的证据材料
- A.2.4万元
- B.3.6万元
- C.24万元
- D.36万元
- A.视同销售处理,耗用物资发生的进项税可以抵扣
- B.不作视同销售处理,但耗用物资发生的进项税可以抵扣
- C.不作视同销售处理,但耗用物资发生的进项税不得抵扣。
- D.视同销售处理,耗用物资发生的进项税不得抵扣。
- A.3.75万元
- B.5万元
- C.6.25万元
- D.8.25万元
- A.出口企业采取“来料加工”贸易方式进口的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设备,海关予以免征(保税)进口环节的增值税或消费税
- B.加工企业取得的工缴费收入免征增值税、消费税
- C.出口免税货物所耗用的国内货物所支付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
- D.出口企业国内配套的原材料的已征税款不予退税
- A.270万元
- B.1300万元
- C.1800万元
- D.2000万元
- A.由受托方代垫原材料生产的应税消费品
- B.受托方先将原材料卖给委托方,然后再接受加工的应税消费品
- C.由委托方提供原料和主要材料,受托方只收取加工费和代垫部分辅助材料加工的应税消费品
- D.由受托方以委托方名义购进原材料生产的应税消费品
- A.29
- B.10
- C.41
- D.55
- A.某药厂将自产药品捐给灾区
- B.酒厂将委托加工收回的白酒用于职工福利
- C.钢材经销公司将购入钢材用于对外投资
- D.百货公司将购入电饭锅用于职工福利
- A.原告
- B.被告
- C.第三人
- D.知情公民
- A.往来核算模式
- B.账务处理模块
- C.销售核算模块
- D.会计报表汇总模块
- A.汇报型建议
- B.管理型建议
- C.政策型建议
- D.立法型建议
- A.当事人逾期后立即
- B.当事人签收《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60日之后
- C.当事人签收《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3个月之后
- D.当事人签收《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15日之后
- A.统计分析软件
- B.数据处理软件
- C.证据采集软件
- D.税款计算软件
- A.永久
- B.15年
- C.10年
- D.5年
- A.永久
- B.15年
- C.10年
- D.5年
- A.起诉
- B.向税务总局申请复议
- C.向市政府申请复议
- D.向省国税局申请复议
- A.日常稽查对象的确定
- B.专项整治范围的确定;
- C.上级交办案件的确定
- D.群众检举案件的确定。
- A.交办案件
- B.转办案件
- C.拓展案件
- D.协查案件
- A.从“自律”向“他律”转变
- B.从“他律”向“自律”转变
- C.从“他律”向“他律”转变
- D.从“自律”向“自律”转变
- A.1个月
- B.2个月
- C.3个月
- D.1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