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埋入地中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叫接地极
- B.兼作接地极用的直接与人接触的各种金属构件、金属井管、钢筋混凝土建(构)筑物的基础、金属管道和设备等叫自然接地极
- C.接地线与引下线的总和叫接地装置
- D.电气装置、设施的接地端子与接地极连接用的金属导电部分叫接地线
- E.接地线和接地极的总和叫接地装置。
- 22
-
捆绑物件的操作要点()。
- A.捆绑前根据物件形状、中心位置确定合适的绑扎点
- B.捆扎时考虑起吊、吊索与水平面要有一定的角度(以45°为宜)
- C.捆扎有棱角物件时应垫以木板、旧轮胎等,以免物件棱角和钢丝绳受损
- D.要考虑吊索拆除时方便,重物就位后是否会吊索压住压坏
- E.起吊过程中,要检查钢丝绳是否有拧劲现象,若有应及时处理
- F.扎时考虑起吊、吊索与水平面要有一定的角度(以60°为宜)
- G.一般不得单根吊索吊重物,以防重物旋转,将吊索扭伤,使用两根或多根吊索要避免吊索并绞
- H.起吊零散物件,要采用与其相适应的捆缚夹具,以保证吊起平衡安全。
- A.Q-7
- B.QP-7
- C.QP-10
- D.Q-7、Q-10
- E.QP-7、QP-10。
- A.直线杆结构中心与巾心桩之间的横方向位移不应大于50mm
- B.转角杆结构中心与中心桩之间的横、顺方向位移不应50mm
- C.迈步不应大于30mm
- D.迈步不应大于±30mm
- E.根开不应超过±30mm。
- A.横担安装应平整,横担端部上下歪斜和左右扭斜不应于10mm
- B.分支杆、90°转角杆及终端杆横担应装于拉线侧
- C.横担安装应平整,横担端部上下歪斜和左右扭斜不应于20mm
- D.直线杆横担应装于受电侧
- E.终端横担应安装在受电侧。
- A.母线的螺栓连接及支持连接处、母线与电器的连接处以及距所有连接处10mm以内的地方
- B.供携带式接地线连接用的接触面上,不刷漆部分的长度应为母线的宽度或直径,且不应小于50mm,并在其两侧涂以宽度为10mm的黑色标志带
- C.三相交流母线:A相为黄色,B相为绿色,C相为红色,单相交流母线与引出相的颜色相同
- D.直流母线:正极为赭色,负极为蓝色
- E.直流均衡汇流母线及交流中性汇流母线:不接地者为紫色,接地者为紫色带黑色条纹。
- A.小型变压器因为油量少,膨胀程度小,且容易密封
- B.小型变压器的线索圈电阻发热小
- C.只要将箱盖盖紧就可以避免外界空气的进入,故不需要油枕
- D.避免绝缘油与空气接触
- E.减少氧化物和空气渗入。
- A.拉线与拉线棒应呈一直线
- B.X型拉线的交叉处应留有足够的空隙,避免相互磨碰
- C.拉线的对地夹角允许偏差应为1°,个别特殊杆塔拉线需超出1°时应符合设计规定
- D.NUT型线夹带螺母后及花篮螺栓的螺杆必须露出螺纹,并应留有不小于1/2螺杆的螺纹长度,以供运行时调整。在NUT型线夹的螺母上应装设防盗罩,并应将双螺母拧紧,花篮螺栓应封固
- E.V型拉线的交叉处应留有足够的空隙,避免相互磨碰
- F.组合拉线的各根拉线受力应一致。
- 29
-
变压器有哪些类型()。
- A.按用途可分为:升压变压器、降压变压器、配电变压器、联络变压器和,用变压器
- B.按绕组型式可分为:双绕组变压器、三绕组变压器和自耦变压器
- C.按用户需求可分为:三相变压器、单相变压器、调压变压器
- D.按调压方式可分为:有载谰压变压器和无励磁调压变压器
- E.按冷却方式分为:自冷变压器、风冷变压器、强迫油循环风冷变压器、强迫油循环水冷变压器。
- A.1.0
- B.1.5
- C.2.5
- D.3.0。
- A.安装应牢固、连接可靠、防止积水
- B.安装时应清除表面的污垢、附着物及不应有的涂料
- C.与电杆、导线金具连接处无卡压现象
- D.悬垂串上的弹簧销子、螺栓及穿钉应向送电侧穿入,两边线应由外向内,中线应由左向右(面向受电侧)或统一方向穿入
- E.耐张串上的弹簧销子、螺栓及穿钉应由上向下穿,当有特殊闲难时,可由内向外或由左向右(面向受电侧)或统一方向穿入。
- A.1
- B.2
- C.3
- D.4。
- A.100%
- B.95%
- C.90%
- D.85%。
- A.无功功率就是无用的功率
- B.无功功率有正有负
- C.在RLC电路中,有功功率就是在电阻上消耗的功率
- D.在纯电感电路中,无功功率的最大值等于电路电压和电流的乘积
- A.300m
- B.200m
- C.100m
- D.50m。
- A.各支路电阻电流的和
- B.各支路电阻电流的积
- C.各支路电阻电流的倒数和
- D.各支路电阻电流的倒数积。
- A.80
- B.120
- C.160
- D.720.
- A.中性点
- B.参考点
- C.零电位点
- D.接地点
- A.1
- B.2
- C.3
- D.4。
- A.30°
- B.25°
- C.20°
- D.15°。
- A.0.37
- B.0.44
- C.0.56
- D.0.63。
- A.1/2~1/3
- B.1/2~1/4
- C.1/3~1/4
- D.1/3~1/5。
- A.3°
- B.5°
- C.7°
- D.9°。
- A.60s
- B.45s
- C.30s
- D.15s。
- A.
- B.
- C.
- D.
- A.电流
- B.电压
- C.电阻
- D.电功率。
- A.电压
- B.电量
- C.电阻
- D.电功率
- A.电场力
- B.外力
- C.摩擦力
- D.磁场力。
- A.保护接地
- B.防雷接地
- C.工作接地
- D.过电压保护接地。
- A.±30㎜
- B.±35㎜
- C.±40㎜
- D.±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