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10
-
国家秘密受法律保护。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
- B.属于工作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
- C.已经依法公开或者无法控制知悉范围的
- D.法律、法规或者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公开的
- 正确
- 错误
- A.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
- B.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
- C.机密级不超过十五年
- D.秘密级不超过十年
- A.中央国家机关
- B.省级机关
- C.设区的市和自治州一级的机关
- D.县级机关
- A.政治安全
- B.经济竞争
- C.军事制胜
- D.社会管理
- A.政治
- B.国防
- C.经济
- D.信息
- A.秘密性
- B.价值性
- C.实用性
- D.保密性
- A.谁主管、谁负责
- B.集中报审
- C.一事一批
- D.方便工作
- 27
-
绝密级载体禁止( )。
- A.复制
- B.复印
- C.摘抄
- D.汇编
- A.计算机电磁波辐射泄密
- B.计算机联网泄密
- C.计算机存储介质泄密
- D.计算机工作人员泄密
- A.中央国家机关
- B.省级机关
- C.设区的市和自治州一级的机关
- D.县级机关
- A.弄虚作假
- B.严重不负责任
- C.不履行职责
- D.不正确履行职责
- A.私人信息
- B.私人空间
- C.私人秘密
- D.私人活动
- A.外交
- B.公安
- C.国家安全
- D.其他中央有关机关
- A.核心涉密人员
- B.重要涉密人员
- C.一般涉密人员
- D.普通涉密人员
- A.使用一次性光盘刻录进行信息交换
- B.使用基于移动存储介质管理、木马行为阻断、病毒查杀功能的“信息摆渡中间机”,实现不同网络专用优盘间的信息双向交换
- C.使用基于移动存储介质管理、涉密信息系统管理、光纤导入的“三合一”导入设备,实现非涉密网数据向涉密网的单向导入
- D.使用基于安全域防护的网关设备,实现秘密级涉密网与政务内网之间有条件的信息交换
- A.同步规划
- B.同步投资
- C.同步建设
- D.同步运行
- A.外交
- B.公安
- C.国家安全
- D.其他中央有关机关
- A.宪法
- B.保密法律
- C.保密法规
- D.保密规章
- A.核心涉密人员
- B.重要涉密人员
- C.一般涉密人员
- D.普通涉密人员
- A.7天
- B.10天
- C.15天
- D.30天
- A.安装
- B.运行
- C.保存
- D.使用
- A.行政责任
- B.刑事责任
- C.民事责任
- D.党纪处分
- A.组织处理
- B.行政处罚
- C.司法审判
- D.拘役
- A.15日
- B.30日
- C.7日
- D.10日
- A.科学技术相对落后会造成无密可保
- B.改革开放就是一切公开
- C.一般工作人员也有密可保
- D.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会造成有密难保
- A.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
- B.机密级、秘密级
- C.秘密级
- D.秘密级以下
- A.20
- B.15
- C.10
- D.5
- A.15日
- B.30日
- C.7日
- D.10日
- A.2008
- B.2009
- C.2010
- D.2011
- A.正职负责人
- B.领导班子
- C.保密委员会主任
- D.纪委书记
- A.7天
- B.10天
- C.15天
- D.30天
- A.国家
- B.地方
- C.单位
- D.个人
- A.24小时
- B.48小时
- C.72小时
- D.一星期
- A.8
- B.6
- C.4
- D.3
- A.可复制,但不能摘抄
- B.可摘抄
- C.但不能复制只能复制一份
- D.不得复制、摘抄
- A.单位名称
- B.电话
- C.保密期限
- D.联系人
- A.1~2年
- B.2~3年
- C.3~5年
- D.5~8年
- A.国务院颁布的保密细则
- B.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的保密实施细则
- C.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有关国家秘密保护的内容
- D.政府出版条例中有关国家秘密保护的内容
- A.绝密
- B.机密
- C.秘密
- D.没有要求
- A.新颖性
- B.专有性
- C.创造性
- D.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