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模具设计师测试题(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0

下列简述不正确的是:()

  • A.汽车覆盖件的主要成形障碍是拉深时的起皱和破裂。
  • B.汽车覆盖件最好选择在双动压力机上成形。
  • C.拉深筋的作用是提高拉深稳定性,增加制件强度。
  • D.工艺补偿部分的作用是改善拉深条件和压料。
22

关于级进冲裁排样,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级进套料冲裁时,先冲内轮廓后冲外轮廓。
  • B.有位置精度要求的部分尽量安排在同一工位冲出。
  • C.同一圆周上均布的多个孔,要一次冲出。
  • D.要考虑材料的合理利用。
23

下列陈述不正确的是:()

  • A.阶梯拉深件不能一次拉深成形
  • B.盒形拉深件的变形程度用拉深系数和相对高度表示。
  • C.深锥形件,成形难度较大,因此需采用多工序拉深成形。
  • D.拉深模凸、凹模圆角半径过大,材料容易起皱。
2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无凸缘圆筒形拉深件的拉深系数大于第一次极限拉深系数时,可一次拉深成形。
  • B.窄凸缘圆筒形件和宽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方法不同。
  • C.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系数能反映材料的实际变形程度。
  • D.圆筒形拉深件的工序尺寸计算包括:工序件直径圆角半径和高度。
25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

  • A.材料屈强比越小,对拉深成形越有利
  • B.复合模的冲裁精度低于级进模的冲裁精度
  • C.弯曲时零件形状越复杂,回弹越小。
26

以下材料中不适合冲裁的有()

  • A.黄铜
  • B.硅钢片
  • C.树脂片
  • D.铸铁片
27

与不变薄拉深相比,关于变薄拉深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A.拉深不起皱
  • B.拉深件高度增大
  • C.不要压料装置
  • D.底部和壁部厚度都变薄
2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回弹的表现形式总是弯曲半径增大,弯曲件角度增大。
  • B.对于低塑性材料或厚料,可采用加热弯曲控制弯裂。
  • C.校正弯曲比自由弯曲的回弹小。
  • D.采用拉弯工艺方法可减小回弹。
2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拉深时凸、凹模间隙不受拉深次数的影响
  • B.反向拉深能有效防止起皱
  • C.在拉深圆筒形件时,筒壁区、底部圆角区和筒底区都是传力区
  • D.旋转体拉深件坯料尺寸计算遵循形状相似原则和体积相等原则
30

冷挤压变形程度不用下列哪种形式表示()

  • A.断面变化率
  • B.挤压比R
  • C.变形系数K
  • D.对数挤压比Φ
31

确定搭边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硬材料的搭边比软材料的搭边小
  • B.形状复杂冲件搭边比简单冲件搭边大
  • C.厚料冲件搭边大
  • D.刚性卸料比弹性卸料搭边小
32

拉深模中,凸模、凹模圆角半径对拉深成形影响更明显的是()

  • A.凸模圆角半径
  • B.凹模圆角半径
  • C.凸模、凹模圆角半径
  • D.不能确定
33

不属于改善弯曲件结构工艺性的措施是()。

  • A.增大弯边高度
  • B.开设定位工艺孔
  • C.采用适当的相对弯曲半径
  • D.选用成形性能好的材料
34

固定式压缩模与移动式压缩模比较,其特点之一是()

  • A.生产率低
  • B.操作困难,劳动强度较大
  • C.模具结构复杂,成本高
  • D.适应于小批量生产
3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弹性压料装置的压料力随拉深工作行程的增加而增加。
  • B.弹性压料装置常用限位措施控制压料力。
  • C.刚性压料装置的压料力通过调节压料圈和凹模平面的间隙获得。
  • D.锥形压料圈可降低极限拉深系数,故主要用于拉深系数较小的拉深件。
36

平板件翻孔时,当零件要求的翻孔高度大于翻孔的极限高度时,不能采取;()

  • A.多次翻孔
  • B.加热翻孔
  • C.先拉深后冲孔再翻孔
  • D.增大翻孔系数
38

成型容积比较小,且制品底部无拼合缝的薄壁包装容器最好采用()

  • A.注射吹塑成型
  • B.多层吹塑成型
  • C.真空成型
  • D.挤出吹塑成型
39

衡量热塑性塑料流动性通常用()表示。

  • A.熔融指数
  • B.拉西哥流动植
  • C.压缩率
  • D.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