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
- B.具有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业务的工作人员
- C.对违法行为需要进行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的,应当有条件组织进行相应的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
- D.其他依法需要具备的条件
- A.本级人民政府
- B.上级人民政府
- C.人民检察院
- D.实行垂直管理的上级行政执法机关
- A.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 B.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 C.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 D.致使权利人破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 A.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
- B.适用一般程序的案件
- C.工商行政管理所以自己名义实施行政处罚的案件
- D.工商行政管理所以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名义实施行政处罚的案件
- A.所办案件是否具有管辖权
- B.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
- C.定性是否准确,适用依据是否正确
- D.处罚是否适当,程序是否合法
- A.办理辖区内由区、县工商局登记管理的企业的登记初审和年检、换照的审查手续,并对区、县工商局核准登记的企业进行监督管理
- B.管理辖区内的集贸市场,监督集市贸易经济活动
- C.指导辖区内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正确申请商标注册,并对其使用商标进行监督管理
- D.按规定收取、上缴各项工商收费及罚没款物
- A.确有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 B.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
- C.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 D.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 A.损害招标人、投标人或者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利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 B.损害招标人、投标人或者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利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 C.对其他投标人、招标人等投标活动的参加人采取威胁、欺骗等非法手段的
- D.因串通投标,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串通投标的
- A.法律
- B.行政法规
- C.地方性法规
- D.规章
- A.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
- B.涉嫌犯罪案件情况的调查报告
- C.涉案物品清单
- D.有关检验报告或者鉴定结论
- A.行政拘留
- B.罚款
- C.责令停产停业
- D.没收非法财物
- A.警告
- B.责令停产停业
- C.行政拘留
- D.吊销执照
- A.当场处以20元以下的罚款
- B.对公民处以20元以上50元以下的罚款,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 C.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
- D.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当事人向指定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当事人要求当场收缴的
- A.投诉、申诉、举报
- B.依据监督检查职权
- C.上级机关交办
- D.其他机关移送
- A.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 B.给消费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 C.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利用广告作虚假宣传,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利用广告作虚假宣传的
- D.造成人身伤残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 A.国家秘密
- B.商业秘密
- C.个人隐私
- D.公司秘密
- A.不满14周岁的人
- B.不满16周岁的人
- C.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
- D.精神病人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
- A.两个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因管辖权发生争议的,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请共同上一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指定管辖。
- B.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为必要时,可以直接查处下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管辖的案件。
- C.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将案件移交下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管辖。
- D.下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为应当由其管辖的案件属重大、疑难案件,或者由于特殊原因,难以办理的,可以报请上一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确定管辖。
- A.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的
- B.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的
- C.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的
- D.违反《行政处罚法》关于委托处罚规定的
- A.申请听证权
- B.申请行政复议权
- C.提起行政诉讼权
- D.申诉权
- 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 B.国务院
-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
- A.经核对无误
- B.经核对与原件无误
- C.经查证无误
- D.经查证与原件无误
- A.由执法人员执行
- B.依法提请公安机关执行
- C.依法提请司法机关执行
- D.提请局长作出决定
- A.及时拍卖
- B.及时解除强制措施
- C.通知当事人自行处理
- D.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可以先行处理
- A.两次以上罚款
- B.两次以上警告
- C.两次以上不同罚种
- D.两次以上责令停产停业
- A.办案机构
- B.工商局
- C.指定银行
- D.当地财政部门
- A.只要执法人员认为需要就可以对证据进行先行登记保存
- B.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即可对证据进行先行登记保存
- C.只要局长认为需要,就可以对证据进行先行登记保存
- D.只有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负责人批准,才能对证据进行先行登记保存
- A.5000元
- B.10000元
- C.30000元
- D.50000元
- A.14周岁
- B.16周岁
- C.18周岁
- D.15周岁
- A.国家总局
- B.省级
- C.市级
- D.县级
- A.一至两人
- B.两人以上
- C.三人以上单数
- D.五人以上单数
- A.当事人
- B.第三人
- C.当事人或第三人
- D.见证人
- A.3、3、3
- B.5、5、5
- C.2、2、3
- D.2、2、2
- A.共同上级
- B.市级
- C.省级
- D.共同上一级
- A.5日
- B.7日
- C.15日
- D.30日
- A.县级
- B.市级
- C.省级
- D.地级
- A.3日
- B.5日
- C.7日
- D.10日
- A.事实
- B.理由
- C.依据
- D.事实、理由及依据
- A.当事人
- B.第三人
- C.当事人或第三人
- D.见证人
- A.委托行政机关
- B.委托行政机关的上级机关
- C.委托行政机关或被委托组织
- D.被委托组织
- 41
-
行政执法机关对应当向公安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应当立即指定( )行政执法人员组成专案组专门负责,核实情况后提出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书面报告,可以报经本机关( ) 审批对此,依次二个选项分别是( )
- A.2名,正职负责人
- B.2名或2名以上,正职负责人或主持工作的负责人
- C.2名,主持工作的负责人
- D.2名或2名以上,正职负责人
- A.办案人员集体讨论
- B.本机关负责人
- C.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 D.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关会议集体讨论
- A.人民检察院和监察机关
- B.人民检察院
- C.监察机关
- D.当地人民政府
- A.国家总局
- B.省级
- C.市级
- D.县级
- A.3,7
- B.5, 10
- C.7,10
- D.7,15
- A.20
- B.30
- C.60
- D.90
- A.首席听证主持人
- B.办案机构负责人
- C.法制部门负责人
- D.本机关负责人
- A.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
- B.市级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
- C.省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
- D.市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
- A.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种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
- B.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二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
- C.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
- D.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在三万元以上的
- A.3, 15,30
- B.3,7, 15
- C.7, 15, 15
- D.3, 15,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