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稀释问题
- B.熔合区塑性问题
- C.碳迁移问题
- D.热应力问题
- A.MnS和FeS
- B.SiO2和MnO2
- C.Mn和Si
- D.Fe和C
- A.晶间腐蚀
- B.热裂纹
- C.冷裂纹
- D.疲劳断裂
- A.250℃~450℃
- B.450℃~850℃
- C.850℃~1100℃
- A.熔池金属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
- B.高温焊缝金属冷却到室温发生二次结晶过程
- C.低熔点共晶体在晶界处发生聚集过程
- D.熔渣由液态转变为固态过程
- A.焊缝金属化学成分分布不均匀
- B.焊缝冶金过程不能进行
- C.熔滴的过渡不利
- D.焊缝中产生裂纹、夹渣或气孔
- A.化学成分
- B.焊缝成形系数
- C.冷却速度
- A.抗腐蚀性
- B.高温性能
- C.抗裂性
- A.热输入增大、热影响区变宽
- B.热输入增大、热影响区变窄
- C.热输入大小对热影响区宽窄无影响
- A.硫和磷含量增多
- B.硫和磷含量尽量减少
- C.硫和磷保持一定数量
- A.裂纹倾向增大
- B.裂纹倾向减小
- C.塑性和韧性提高
- A.晶粒粗大、韧性降低
- B.晶粒细小、韧性提高
- C.晶粒粗大、韧性不变
- A.产生马氏体
- B.产生铁素体加珠光体
- C.产生奥氏体
- A.过热区
- B.部分重结晶区
- C.正火区
- A.兰脆区
- B.过热区
- C.熔合区
- A.过热区
- B.正火区
- C.再结晶区
- A.加热速度和冷却速度
- B.组织转变温度以上停留时间
- C.焊后热处理温度
- A.氮气、氧气、氢气
- B.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 C.少量的金属蒸汽
- A.热裂纹
- B.冷裂纹
- C.焊缝表面凹坑
- A.氧气
- B.氢气
- C.氩气
- A.焊缝晶粒大小的不均匀性
- B.焊缝金属中合金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
- C.焊缝性能的不均匀性
- A.和散热方向一致
- B.和散热方向相反
- C.和散热方向无关
- A.熔合区
- B.过热区
- C.正火区
- 24
-
焊接接头是由( )组成。
- A.焊缝区、熔合区、热影响区
- B.阴极区、阳极区、弧柱区
- C.低温区、中温区、高温区
- A.是不均匀的
- B.是均匀的
- C.与母材相当
- A.氮气
- B.含水量
- C.氧气
- A.低锰低硅低氟
- B.中锰中硅低氟
- C.高锰高硅低氟
- A.HJ431
- B.HJ230
- C.HJ130
- A.T1G-R10
- B.T1G-R30
- C.T1G-J50
- A.冶金性能
- B.焊接性
- C.工艺性能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35
-
中碳钢焊前不需预热。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