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工程师从业资格考试模拟测试题及答案5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2

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有()两种。

  • A.等同
  • B.等效
  • C.修改
  • D.非等效
24

标准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

  • A.统一原理
  • B.简化原理
  • C.协调原理
  • D.优化原理
25

企业标准体系的内在联系指()。

  • A.系统联系
  • B.结构联系
  • C.功能联系
  • D.职能联系
26

对标准草案审查的内容主要是()。

  • A.标准草案是否符合或达到预定的目的和要求
  • B.标准规定是否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 C.与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标准是否协调一致
  • D.技术内容是否符合我国实际和科技发展方向
27

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有()两种。

  • A.等同
  • B.等效
  • C.修改
  • D.非等效
28

企业标准体系表具体包括:()和体系表编制说明等四项内容。

  • A.标准体系结构图
  • B.标准明细表
  • C.统计表
  • D.标准分类表
30

采用国外先进标准一般指:()和国际公认的先进企业标准。

  • A.国际上有权威的国际性组织
  • B.区域性组织
  • C.经济技术发达国家
  • D.通行的团体
31

企业标准体系的内在联系指()。

  • A.系统联系
  • B.结构联系
  • C.功能联系
  • D.职能联系
32

《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由()等几项国标构成。

  • A.GB/T 15496-2003
  • B.GB/T 15497-2003
  • C.GB/T 15498-2003
  • D.GB/T 19273-2003
34

标准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

  • A.统一原理
  • B.简化原理
  • C.协调原理
  • D.优化原理
35

对标准草案审查的内容主要是

  • A.标准草案是否符合或达到预定的目的和要求
  • B.标准规定是否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 C.与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标准是否协调一致
  • D.技术内容是否符合我国实际和科技发展方向
37

以下选项体现了TBT协议中的标准协调的原则是()

  • A.保证技术法规的制定不会给国际贸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碍
  • B.鼓励成员国以国际标准为制定本国标准的基础
  • C.实现各国标准之间具有同等效力的措施
  • D.鼓励WTO成员之间就合格评定结果相互承认
38

在下列各要素中属于规范性技术要素的是()。

  • A.封面
  • B.范围
  • C.规范性引用文件
  • D.规范性附录
39

工艺文件标准化,包括:工艺文件完整性;工艺文件格式标准化及()。

  • A.产品零部件路线表
  • B.工艺文件管理标准化
  • C.综合性工艺规程
  • D.产品工艺方案
40

WTO/TBT协议的结构是()。

  • A.15条、3个附件;
  • B.14条;
  • C.20条;
  • D.20条、5个附件。
41

企业标准一般是()执行的

  • A.推荐
  • B.自愿
  • C.强制
  • D.参照
42

要求型条款的表述可利用()。

  • A.助动词“应”或“不应”;
  • B.助动词“可、“不必”;“能、不能”;
  • C.助动词“宜”和“不宜”;
  • D.“能”或“不能”。
43

工艺要素标准化包括()、工艺尺寸标准化、工艺余量标准化及工艺规程典型化。

  • A.设备工装标准化;
  • B.工艺方法标准化;
  • C.计量器具标准化;
  • D.工艺参数标准化。
44

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 A.人民政府
  • B.人民政府委托有关行业主管部门
  • C.有关行业主管部门
  • D.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
45

服务特性和服务提供特性的共同内涵是()。

  • A.建立企业良好的信誉;
  • B.对供方人员自身素质的要求;
  • C.必须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 D.满足顾客和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6

不是标准的必备要素有()

  • A.名称
  • B.要求
  • C.范围
  • D.前言
49

某产品标签标明使用的是某推荐性标准。用户在使用中发现产品的部分质量特性不符合标注标准要求,则产品的生产者应()

  • A.因使用的是推荐性标准,所以不需要承担质量责任
  • B.需要承担质量责任
  • C.承担质量责任,但不须承担法律责任
  • D.只要不是强制性标准,就不需要承担责任
50

认证机构对获证产品的监督属()

  • A.行政性监督;
  • B.企业要求的监督;
  • C.非行政性监督;
  • D.顾客投诉后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