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预防或矫正继发性功能障碍
- B.强化肢体的代偿功能
- C.利用代偿方法提高疾患系统的功能
- D.利用矫形器具/适应性器械装置增进功能
- E.调整患者就诊治疗环境
- A.早期康复
- B.早期治疗
- C.中期康复
- D.后期康复
- E.社区康复
- A.生活方式管理
- B.需求管理
- C.疾病管理
- D.灾难性病伤管理
- E.亚健康管理
- A.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 B.多吃蔬菜、水果和大豆
- C.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 D.适量吃的鱼、禽、蛋和瘦肉
- E.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 A.平常很少活动的人
- B.青少年
- C.中老年人
- D.患者
- E.有潜在疾患的个体
- A.增加运动量时的进度安排应合理
- B.身体活动量应尽量增加
- C.在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增加的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运动反应和病情变化
- D.为防运动低血糖,患者在参加运动初期,建议有同伴陪同,并随身携带糖果备用
- E.运动时注意保护足部
- A.患病率
- B.感知到的需要
- C.患者偏好
- D.个人请病假的能力
- E.保险中的自付比例
- A.服务完全外包模式
- B.服务部分外包模式
- C.自行提供服务模式
- D.共同投资模式
- E.客户选择模式
- A.了解、热爱服务对象
- B.尊重服务对象
- C.面向社区各个层次提供不同服务
- D.正确判断,及时处理服务对象的相关健康问题
- E.建立并妥善保管健康档案
- A.食品生产和加工,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
- B.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
- C.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的生产经营
- D.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 E.对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管理
- 11
-
脂肪酸按碳链长度分为()
- A.一般长度脂肪酸
- B.超长链脂肪酸
- C.长链脂肪酸
- D.中链脂肪酸
- E.短链脂肪酸
- A.健康教育
- B.预防接种
- C.婚前检査
- D.产前检査
- E.髙危个体服药预防疾病发生
- A.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基础
- B.健康促进以健康教育为先导
- C.健康教育激发领导者拓展健康促进
- D.健康教育对行为的改变作用比较持久且带有约束性
- E.健康促进需要健康教育来推动和落实
- 14
-
疾病管理的特点包括()
- A.目标是患有特定疾病的群体
- B.目标是患有特定疾病的个体
- C.不以单个病例和/或其单次的就诊事件为中心
- D.生活方式管理是核心
- E.医疗卫生服务及干预措施的综合协调至关重要
- A.膳食
- B.体力活动
- C.吸烟
- D.适度饮酒
- E.精神压力
- A.职业病
- B.心血管疾病
-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 D.脑卒中
- E.糖尿病
- A.吸烟及被动吸烟
- B.气候寒冷、干燥
- C.营养、经济
- D.职业污染
- 18
-
疾病保险的主要产品是()
- A.生存保险
- B.长期照护保险
- C.重大疾病保险
- D.人寿保险
- A.早期发现
- B.早期隔离
- C.早期诊断
- D.早期治疗
- 20
-
健康管理的目的是()
- A.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的健康效益
- B.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 C.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
- D.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风险因素控制
- A.蔬菜和水果每天摄入300-500g
- B.动物性食物125-225g
- C.谷薯类食物250-400g
- D.奶类食物300g
- A.胃癌
- B.大肠癌
- C.肝癌
- D.肺癌
- A.记录法
- B.访谈法
- C.查阅法
- D.问卷法
- 24
-
某种疾病的病死率指()
- A.该病的死亡专率
- B.该疾病的死亡结果
- C.该病死亡在各种死亡中的比例
- D.该病患者的死亡百分比
- A.收缩压
- B.舒张压
- C.A和B
- D.A和(或)B
- A.误差条图
- B.箱式图
- C.拆线图
- D.直方图
- A.统计资料收集、整理资料、统计描述,统计推断
- B.调查、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 C.研究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 D.研究设计、统计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图表
- A.千步当量
- B.代谢当量
- C.相对强度
- D.绝对强度
- A.每次活动时长10分钟以上
- B.每周完成1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 C.运动包括短跑、长跑等
- D.无论个人体质,运动量应该设定一致
- E.可以每周三天
- A.互补和平衡
- B.遵循市场和平衡
- C.互补和遵循市场
- D.等价和公平
- A.计算机技术
- B.移动通信以及信息技术
- C.A和B
- D.A或B
- A.公众体育场所的修建是第一级预防措施
- B.对于传染病来说,第二级预防需要“五早”
- C.任何疾病,无论致病因子是否明确,都应强调第三级预防
- D.有些危险因素的控制既可能是一级预防,也可能是二级预防
- 33
-
病例对照研究的性质是()
- A.回顾性研究
- B.前瞻性研究
- C.横断面研究
- D.描述性研究
- E.干预性研究
- A.普查
- B.疾病的筛检试验
- C.健康促进
- D.疾病防治的高危策略
- E.疾病的诊断试验
- 35
-
统计推断的主要内容为
- A.统计描述与统计图表
- B.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 C.区间估计和点估计
- D.统计预测与统计控制
- E.参数估计与统计预测
- A.空腹血糖调节受损
- B.糖耐量损害
- C.糖调节受损
- D.胰岛素抵抗
- A.心电图检査:ST段弓背向上、病理性q波、T波倒置
- B.血生化检测:肌酸磷酸激酶增高
- C.X线检查:心影增大、肺疲血
- D.冠状动脉造影检査
- E.B超检查
- 38
-
基本卫生保健的原则是()
- A.合理布局、社区参与、预防为主、适宜技术、综合措施
- B.合理布局、人人参与、预防为主、适宜技术、综合措施
- C.合理布局、社区参与、防治结合、适宜技术、综合措施
- D.合理布局、社区参与、预防为主、适宜技术、综合利用
- A.中国成人≥28为肥胖
- B.中国成人≥24<28为超重
- C.中国成人<24为正常
- D.亚太成人≥25为肥胖
- A.无光感~<0.02;或视野半径<5度
- B.0.02~<0.05;或视野半径<10度
- C.0.05~<0.1
- D.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