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早治疗
- B.早发现
- C.早宣传
- D.早诊断
- E.早预防
- A.以治疗为主
- B.以临床观察为主
- C.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
- D.宏观与微观结相结合
- E.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
- A.生活本身是充满风险的
- B.风险是用来描述结果,不确定的状况
- C.风险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历的一种状况
- D.风险是可预期的结果
- E.当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存在差异的时候,风险就产生了
- A.健康危险因素与慢性病之间是多因多果的关系
- B.疾病出现的可能性与相应性的危险因素暴露强度有关
- C.其危险因素暴露强度增加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 D.在某危险因素的出现就有相应疾病的出现
- E.疾病出现的可能性与相应危险因素暴露的强度无关
- A.为介于0和1之间的小数
- B.计算发病率结果就是疾病或者健康状况
- C.由于前期危险因素暴露而产生的结果称为健康结果
- D.其结果是一个概率值
- E.前期暴露因素包括行为,临床测量和历史因素
- A.维生素K
- B.维生素C
- C.维生素A
- D.维生素D
- E.维生素E
- A.降低心脏病风险
- B.降低体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
- C.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 D.预防和控制糖尿病
- E.控制体重
- A.不伤害
- B.自由原则
- C.尊重人
- D.公正
- E.有益
- A.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与药品安全制定可采用一个标准
- B.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可以定制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 C.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公布
- D.食品安全标准属于保密内容不得向外泄露
- E.没有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应当制定企业标准在本企业内部使用
- A.自然年龄
- B.发病率死亡率
- C.健康年龄
- D.标准年龄
- E.风险分值
- A.办事公道
- B.互利共惠
- C.爱岗敬业
- D.诚实守信
- E.服务群众
- A.在患者共同参与下逐步设定目标
- B.一次可设立多项目标
- C.要求掌握患者的实际情况
- D.目标的设定具有可行性
- E.要求目标清楚,具体可操作性
- A.评价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 B.帮助个体综合认识健康危险因素
- C.制定社区人群的健康干预计划
- D.健康管理人群分类
- E.鼓励和帮助人们修正不健康的行为
- A.癌症
- B.外伤性疾病
- C.严重肺部疾病
- D.心脏病
- E.卒中
- A.语言
- B.媒体
- C.表情
- D.动作
- E.手势
- A.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和控制肥胖
- B.主要在青少年和青年人中开展
- C.长期坚持减重计划速度,不宜过快
- D.同时防治与肥胖相关的疾病
- E.树立健康体重概念,防止为美而减肥的误区
- A.将所有的调查数据直接输入电子数据表
- B.通过文字识别软件,自动获取调查表信息
- C.将所有的调查数据输入WORD等文档,然后导入电子数据表
- D.将所有的调查数据输入WORD等文档,然后导入数据库
- E.应用PAD等电脑终端调查是直接入计算机
- A.数据库结构
- B.逻辑差错的设置要求
- C.数据库文件的保存
- D.问卷的信效度评价
- E.调查表的编码
- A.个人过敏史
- B.其他危险因素如精神压力
- C.生理生化数据如身高体重
- D.态度和知识方面信息
- E.生活方式数据如吸烟,膳食运动习惯的
- 20
-
下列属于问诊的内容是()
- A.经期
- B.饮食
- C.寒热
- D.神色
- E.头身
- A.制定具体目标
- B.提高健康认知水平
- C.实行自我管理
- D.生活方式的改变
- E.建立支持性环境
- A.危险度计算
- B.问卷
- C.生命质量评估
- D.评估报告
- E.病历记录
- A.将所有危险因素(先兆因素)修正到最大值计算出来的危险度
- B.将所有危险因素(先兆因素)修正到最小值计算出来的危险度
- C.假设个人已经将每个不健康行为修正到一个目标水平对危险度进行在计算的结果
- D.将所有危险因素(先兆因素)修正到目标水平计算出来的危险度
- E.将所有危险因素(先兆因素)修正到临床正常值水平计算出来的危险度
- A.高血压发病率增高
- B.在血管壁积累
- C.是性激素的合成原料
- D.它能使细胞膜相互结合
- E.胃溃疡发病率增高
- A.本身不能构成一个健康管理项目
- B.不提供完整的病史
- C.不能诊断疾病
- D.不评估社会和环境危险因素
- E.不能代替一切检查
- A.病人偏好
- B.医疗机构水平
- C.健康因素以外的因素
- D.感知到的需要
- E.患病率
- A.量表调查
- B.生理指标达标的比例
- C.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
- D.生化指标达标的比例
- E.均数变化
- A.职业性身体活动
- B.运动锻炼
- C.关节柔韧性身体活动
- D.交通往来身体活动
- E.家务性身体活动
- 29
-
人际传播技巧包括()
- A.说话技巧
- B.提问技巧
- C.观察技巧
- D.倾听技巧
- E.反馈技巧
- A.人格
- B.基因
- C.生活方式
- D.药物
- A.进餐到一半儿开始计算
- B.进餐结束后开始计算
- C.进餐结束两小时开始计算
- D.进餐结束一小时开始计算
- E.进餐第一口开始计算
- A.商业健康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
- B.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
- C.社会工伤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
- D.社会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
- E.社会养老保险和社会工伤保险
- A.传单
- B.折页
- C.招贴画
- D.横幅
- E.小册子
- A.6.5mmHg=1kPa
- B.8.5mmHg=1kPa
- C.9.5mmHg=1kPa
- D.5.5mmHg=1kPa
- E.7.5mmHg=1kPa
- A.血糖
- B.血压
- C.皮褶厚度
- D.血脂
- E.血肌酐
- A.打印后保存
- B.放在计算机桌面方便实用
- C.放在不同计算机中双备份
- D.对录入信息无需清理直接保存即可
- E.放在同一计算机双备份
- A.要重点照顾沿海发达城市的居民
- B.尽可能优先保障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 C.必须重视城郊居民的卫生服务
- D.要重点对偏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特殊照顾
- E.使人人接受卫生服务的机会均等
- A.心脏病发作机会开始减少
- B.患肺癌的几率控制到最低
- C.其他与吸烟有关癌症的机会减少
- D.患心脏病危险性显著下降
- E.肺内纤毛重生,控制粘液的能力增加,清理肺部,减少感染
- A.双视野缩小
- B.双眼近视
- C.单眼视力低下
- D.夜盲症
- E.色盲症
- A.在对方讲话时把视线转移到其他地方
- B.要建立在诚恳坦然的基础之上
- C.通过观察获得的信息比用耳朵获取的信息更有价值
- D.观察的技巧主要是细心、全面和敏锐
- E.通过眼睛观察对方的表情、动作等
- 41
-
食品安全不包括()
- A.食品的推广、宣传过程
- B.食品的储藏、运输过程
- C.食品加工、包装过程
- D.食品的种植、养殖过程
- E.食品销售、消费过程
- 42
-
临床所指的血压是()
- A.平均压
- B.静脉压
- C.中心静脉压
- D.毛细血管压
- E.动脉压
- A.已得病的人
- B.全社会的人群
- C.重视自身健康的人
- D.有职业接触危害因素的人
- E.健康的人
- A.7.0mmol/L
- B.6.1mmol/L
- C.11.1mmol/L
- D.7.8mmol/L
- E.5.1mmol/L
- A.文化背景和社会支持网络
- B.就业和工作条件
- C.社会制度与政策
- D.生产环境中产生的有害物质
- E.个人收入与社会地位
- 46
-
臀围是指()
- A.人体坐位时水平方向的最大臀围正常值
- B.人体站立时水平方向的最小臀围正常值
- C.人体站立时臀围前后长
- D.人体坐位时水平方向的最小臀围周长值
- E.人体站立时水平方向的最大臀围周长值
- A.群体中各个体需要量的平均值
- B.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绝大多数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 C.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
- D.可满足目标人群中几乎所有的个体的需要
- E.平均每日可以摄入该营养素的最高量
- A.按产生时代建立的学科
- B.按治疗对象建立的学科
- C.按治疗手段建立的学科
- D.按病种建立的学科
- E.按诊断手段建立的学科
- A.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来选择用药
- B.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选择用药
- C.根据药物学动学和药效学的特点选择药物
- D.根据药物的效应来选择用药
- E.根据药物的价格来选择用药
- A.男性饮酒量每日不超过啤酒一瓶
- B.女性饮酒量每日不高于酒精20g
- C.男性饮酒量每日不超过40度白酒0.5~1.0两
- D.孕妇不饮酒
- E.男性饮酒量每日不高于酒精25g
- A.病因复杂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 B.病程长随着疾病的发展表现为功能进行性受损和时刻的事
- C.很难彻底治愈表现为不可逆性
- D.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病毒性肝炎、糖尿病等一组疾病
- E.潜伏期较长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
- A.胸闷
- B.胸痛
- C.咳痰
- D.慢性咳嗽
- E.气短或呼吸困难
- A.康复工程
- B.言语治疗
- C.心理治疗
- D.物理治疗
- E.手术治疗
- A.可通过颈动脉和四肢动脉直接测量
- B.以个体运动时的平均心率计算
- C.也称为靶心率
- D.运动时的心率
- E.作为训练时运动强度的监测指标
- A.代表绝对运动强度,1MET相当于安静代谢率,可转换用于能量消耗的计算
- B.代表绝对运动强度,1MET相当于安静代谢率可以代替心率控制运动的相对强度
- C.代表绝对运动强度,可转换用于能量消耗的计算可以代替心率控制运动的相对强度
- D.代表绝对运动强度,1MET相当于安静代谢率,可转换用于能量消耗的计算可以代替心率控制运动的相对强度
- E.1MET相当于安静代谢率,可转换用于能量消耗的计算可以代替心率控制运动的相对强度
- A.吸烟
- B.高体力活动
- C.高脂肪饮食
- D.缺乏运动
- E.压力大
- 57
-
心理咨询技术不包括()
- A.倾诉
- B.提问
- C.同理心
- D.同感
- E.共情
- A.亲身宣传
- B.单向传播
- C.自我传播
- D.双向传播
- E.卫生服务
- 59
-
五脏中属火的是()
- A.肺
- B.肝
- C.心
- D.脾
- E.肾
- 60
-
基本卫生保健的重点是()
- A.管理和促进
- B.临床和疾病
- C.宣传和参与
- D.诊断和治疗
- E.预防和保健
- A.以75g无水葡萄糖为负荷量,溶于200~300ml水内5分钟内服用
- B.以85g含1分子水的葡萄糖为负荷量,溶于500ml水内5分钟服用
- C.以75g无水葡萄糖为负荷量,溶于500ml水内5分钟内服用
- D.以75g含1分子水的葡萄糖为负荷量,溶于200~300ml水内5分钟内服用
- E.以85g无水葡萄糖为负荷量,溶于200~300ml水内5分钟内服用
- A.逻辑信息
- B.不合逻辑信息
- C.体体检信息
- D.一般信息
- E.鉴别信息
- A.治疗一方
- B.“三早预防”
- C.临床前期预防
- D.病因预防
- E.临床期预防
- A.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和脑梗死
- B.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多见
- C.和冠心病有共同的危险因素
- D.俗称脑中风或中风
- E.是指一组发病急剧的脑血管病
- A.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 B.餐后两小时血糖值
- C.任意时间血糖葡萄糖水平
- D.空腹血糖葡萄糖水平
- E.糖化血红蛋白
- A.1.2
- B.2.6
- C.1.5
- D.1.0
- E.0.9
- A.环境
- B.性别
- C.不良生活方式
- D.老龄化
- E.家族遗传史
- A.社区动员潜力
- B.市区疾病谱及死因谱
- C.社区居民健康问题的分布及严重程度
- D.社区居民健康危险因素评估
- E.社区和人口学资料
- A.疾病是有原因的
- B.疾病可以导致体内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并产生各种症状和体征
- C.疾病破坏了机体内的平衡和机体与环境间的平衡,导致适应环境能力降低
- D.疾病是完整集体的反应,但在一定部位尤其特殊变化
- E.疾病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
- 70
-
信息的收集原则不包括()
- A.真实性
- B.及时性
- C.计划性
- D.加工性
- E.针对性
- A.肌肉力量和耐力的力量测量
- B.问卷调查
- C.运动时心率测量
- D.运动是呼吸的测量
- E.代谢当量
- A.只限于全人类
- B.一定范围内的人群
- C.只限于非病人
- D.只限于病人
- E.只限于一个家庭
- A.强制人群运动
- B.提高生命质量
- C.避免运动伤害
- D.指导合理运动
- E.预防和辅助治疗疾病
- A.同伴教育
- B.个人式学习
- C.独立式学习
- D.小团体式学习
- E.集体式学习
- 75
-
健康风险评估的原理是()
- A.将人群的流行病学数据个人数据比较来推测个人发病或死亡风险
- B.以不同性别人群健康数据推测个人患病或死亡风险
- C.以不同年龄阶段健康数据比较推测个人患病或死亡风险
- D.以不同地区人群健康数据比较推测个人患病或死亡风险
- E.以个人目前健康数据与个人既往健康数据比较推测个人患病或死亡风险
- A.选择和利用资源
- B.促进客户购买
- C.确定目标客户
- D.对员工进行科研能力培训
- E.确定产品价值
- A.客观病历记录
- B.依据诊断结果
- C.约定疾病的发生
- D.约定医疗行为的发生
- E.生活能力受损
- 78
-
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包括()
- A.认知评价
- B.人际和谐
- C.智力正常
- D.情绪良好
- E.良好的适应能力
- A.能为一些慢性病的流行状况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B.可用来合理计划卫生设施
- C.对于病程短的疾病价值较大
- D.用来监测慢性病的控制效果
- E.可反映某地区人群对某疾病的疾病负担程度
- A.运动时足部保护
- B.肥胖者下肢膝关节的保护
- C.防止心血管意外发生
- D.运动低血糖的预防
- E.监测血糖,防止发生酮症酸中毒
- A.保单的可续保险
- B.通常设有免责期条款
- C.提供免费豁免
- D.保险的赔付期可长可短
- E.保证以往的生活方式
- A.体重正常
- B.体重过低
- C.无法估计
- D.超重
- E.肥胖
- 83
-
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
- A.冠状动脉痉挛
- B.冠状动脉栓塞
- C.冠状动脉收缩
- D.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E.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 A.2000千卡
- B.1000千卡
- C.300千卡
- D.1500千卡
- E.500千卡
- A.大脑结构或机能失调
- B.个人自我概念和某些能力的征异常
- C.强烈的心理反应和适应困难
- D.人对客观现实反应的凌乱和歪曲
- E.体力减退
- A.不能用诱导性问题
- B.使用开放性提问方式
- C.敏感问题可以单刀直入
- D.注意对方的表情与感受
- E.设法使对方感觉所提问题与自己利益相关
- A.医务人员与患者交流多用专业术语
- B.用听着熟悉能懂的语言
- C.讲话的语气要生动
- D.口气和蔼可亲
- E.不容易理解的话要适当重复
- 88
-
健康信息采集的原则是()
- A.因人而已
- B.记住医学档案
- C.针对性的内容
- D.如实收集相关信息
- E.定期和不定期记录
- 89
-
流行病学的任务不包括()
- A.健康指导
- B.健康治疗
- C.健康信息收集
- D.健康风险评估
- E.健康危险因素干预
- A.营养素补充剂是以补充人体所需必需的营养素为目的
- B.蛋白粉是我国较为常见的一种营养素补充剂
- C.以中国传统养生保健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为指导,满足群众保健需求的营养素可以成为我国保健食品
- D.营养素补充剂和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是我国保健食品的主要组成
- E.我国营养素的功能定位应为调节机体功能降低疾病的发生风险因素
- A.对个人和群体进行宣传教育
- B.对个人和群体定期进行健康教育
- C.谁帮助个人和群体树立健康观念
- D.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
- E.帮助个人和群体改善不良行为
- A.不可再生
- B.不可传递
- C.可共享性
- D.永远有效
- E.可变化性
- A.疾病、体力活动、精神压力
- B.社会适应能力
- C.体力活动、膳食、精神压力
- D.对健康的总体感受
- E.膳食、疾病、体力活动
- A.第三方支付
- B.严格控制
- C.起付线的设置
- D.报销比例不同
- E.费用审核
- A.3~4倍
- B.2~3倍
- C.6~7倍
- D.4~5倍
- E.5~6倍
- A.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
- B.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
- C.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
- D.心理意识和行为规范
- E.心理意识和行为准则
- A.7克
- B.5克
- C.6克
- D.4克
- E.8克
- A.流行病学调查
- B.常规体检
- C.机会性筛查
- D.随机抽查
- E.高危人群筛查
- A.必须逐渐扩大健康保险的参保人口比例
- B.应采用国家政策强制不参保
- C.应提供能够有效满足人民健康需求的基本服务范围
- D.必须加上服务点对公共费用的依赖性
- E.必须提高卫生保健费用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