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合理的营养与膳食指导
- B.注重心理治疗
- C.要注意食品卫生
- D.减肥
- E.体力活动和运动
- A.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改善社会环境
- B.经常请健康管理人员来单位讲座
- C.在单位网站上登载健康信息
- D.利用文体活动宣传健康知识
- E.提高全体职工防病的认知和技能
- F.改善食堂的饮食状况,提倡减盐减油
- A.通知受检者到健康管理中心,除了口头讲解外,同时打印一份结果交给受检者
- B.用电子邮件将电子版结果发送给受检者,并详细说明需要进行复查的内容
- C.通知受检者到健康管理中心,以面对面的方式将结果告诉受检者
- D.短信通知受检者,适合重要信息的传递
- E.将打印的结果邮寄给受检者:需要对某些特殊问题作出解释
- F.电话通知受检者
- A.臀围
- B.吸烟史
- C.超声心动图
- D.膳食情况
- E.家族史
- F.饮酒史
- G.糖化血红蛋白
- A.眼底检查
- B.颈动脉超声
- C.HbAlc
- D.心脏彩超
- E.肿瘤标记物
- F.肾功能
- A.烟草的易获得性
- B.对成人吸烟的模仿
- C.为获得社会认可
- D.名人在影视中的模仿效应
- E.个人文化水平较低
- A.在医务室设置防治高血压的宣传栏
- B.在职工宿舍区悬挂健康标语或横幅
- C.在食堂使用防治高血压的招贴画和海报
- D.定期发送相关内容的手机短信
- E.有针对性地对职工发放《高血压防治手册》
- F.经常播放防治高血压的示范片
- A.检查核实数据编码是否正确
- B.问题到编码的转换是否正确
- C.填写是否清晰
- D.录入是否正确
- A.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受检者
- B.个体化深度体检项目
- C.对慢性病风险个体进行的专业化筛查
- D.根据受检者提出的要求进行的检查
- E.指借助大型仪器的深度检查
- A.戒烟糖
- B.戒烟贴
- C.戒烟茶
- D.戒烟漱口水
- E.戒烟打火机
- A.在医生的指导下,“量身定做”一份适合自己的饮食计划
- B.增加服药剂量,就可以多吃饭
- C.将健康饮食的意义告诉家人,请他们监督并一起执行健康的饮食计划
- D.学习糖尿病知识,懂得饮食疗法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
- A.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就能控制体重
- B.常吃宵夜是一种不健康的饮食方式
- C.早中晚三餐能量摄入比例为30%、40%、30%
- D.肥胖是一种慢性病
- E.肥胖可导致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
- F.自助餐是容易导致能量摄入过多的进餐方式
- A.血压
- B.胆固醇、血糖
- C.性别、吸烟
- D.BMI
- E.年龄
- A.心电图
- B.血压
- C.血糖
- D.血脂
- E.体重指数
- F.糖化血红蛋白
- G.尿微量白蛋白
- A.低危:高血压1级且无其他危险因素
- B.中危:高血压2级或高血压1级伴1-2个危险因素
- C.高危:高血压3级或高血压1-2级伴危险因素>3个
- D.很高危:任何级别高血压伴临床并发症或合并糖尿病
- E.高危:任何级别高血压伴任何一项靶器官损害或并存任何一项临床疾患
- A.让她了解自身的疾病程度
- B.帮助她综合认识健康危险因素
- C.鼓励和帮助她修正不健康的行为
- D.制定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措施
- E.保险的核保及服务管理
- A.社区高血压建档合格百分比=(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档案合格的人数)/(社区已知的高血压患者数)×100%
- B.被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满意百分比=(被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中感到满意的人数)/(被管理的总人效)×100%
- C.高血压控制率=(社区内血压控制优良和尚可的高血压患者人数)/(社区内高血压患者总数)×100%
- D.从事社区高血压管理的社区医师满意百分比=(对社区高血压管理感到满意的社区医师数)/(从事社区高血压管理的社区医师总数)×100%
- E.社区高血压实际管理百分比=(社区已经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数)/(社区发现的高血压患者数)×100%
- F.社区高血压双向转诊百分比=(符合转诊标准且执行转诊的高血压患者数)/(符合转诊标准的高血压患者总人数)×100%
- G.社区高血压治疗百分比=(社区按照医嘱规范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数)/(社区全部高血压患者数)×100%
- A.鼻咽癌
- B.高血压
- C.糖尿病
- D.食道癌
- E.超重和肥胖
- A.每周7次
- B.每周5次
- C.每周6次
- D.每周3次
- E.每周4次
- A.表中要求个人编码
- B.用钢笔或水笔填写
- C.数字或代码用罗马数字书写
- D.数字填错时,用双横线将整笔数码划去
- E.日期按照年(4位)、月(2位)、日(2位)
- A.讲授运动相关知识
- B.播放宣传片
- C.成立运动小组
- D.张贴宣传画
- E.发放小折页
- A.过轻
- B.标准
- C.超重
- D.肥胖
- E.过度肥胖
- A.该评估工具对男性和女性采用两个不同的评分表格
- B.平均风险是指被评估者的多次评估的结果的均值
- C.该评估工具只能评价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 D.最低风险是指同年龄组的人中,所有危险因素均在理想范围内时的风险值
- E.在其他指标的数值相同的情况下,年龄越大,患病风险就越高
- A.封闭型问题
- B.开放型问题
- C.倾向型问题
- D.试探型问题
- A.在建立计算机数据库结构时,进行逻辑设计
- B.在建立计算机数据库结构时,进行逻辑跳转
- C.编写简单的计算机程序找出不合逻辑的变量值
- D.直接审阅收集的健康信息
- E.组织工作人员重新检查
- A.小组式教育
- B.人际传播
- C.自我管理
- D.个体化指导
- E.随访管理
- A.总目标
- B.认知目标
- C.政策目标
- D.行为目标
- E.健康目标
- A.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
- B.为运动进步而骄傲
- C.予以奖励
- D.受时间、地点限制,且不太符合自己爱好的运动
- A.评估
- B.建议
- C.询问
- D.治疗
- E.随访
- A.2年1次
- B.1年2次
- C.1年1次
- D.1年3次
- E.5年1次
- A.心血管疾病
- B.肥胖
- C.肺癌
- D.痛风
- E.COPD
- A.计算机纠错
- B.再次录入并核实
- C.通过其他人重新录入
- D.通过其他人专门检查
- E.组织工作人员重新调查
- A.2100Kcal
- B.1950Kcal
- C.2450Kcal
- D.1400Kcal
- E.1200Kcal
- A.重度肥胖
- B.超重
- C.中度肥胖
- D.正常
- E.轻度肥胖
- 35
-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是
- A.主要由遗传因素引起
- B.由肾实质疾病引起
- C.由某些内分泌疾病引起
- D.在遗传背景轻度异常的基础上,加上不健康生活习惯的诱而发病
- E.以上都是
- 36
-
某健康管理师负责某单位的体检资料的信息管理工作,某单位负责人要求调查问卷信息采用双人独立录入法录入。该健康管理师发现某一份健康体检表中所记录的心率为1200次/分。该健康管理师发现的上述信息属于()
- A.危险因素信息
- B.体检信息
- C.疾病信息
- D.不合逻辑信息
- E.基本信息
- A.30~40min
- B.50~60min
- C.60min以上
- D.40~60min
- E.20~30min
- A.个人基本信息表、健康体检表、行为危险因素调查表、高血压管理随访表
- B.个人基本信息表、健康体检表、糖尿病管理随访表、高血压管理随访表
- C.个人基本信息表、健康体检表、行为危险因素调查表、糖尿病管理随访表
- D.个人基本信息表、行为危险因素调查表、糖尿病管理随访表、高血压管理随访表
- E.健康体检表、行为危险因素调查表、糖尿病管理随访表、高血压管理随访表
- A.青少年
- B.孕妇
- C.医师
- D.尚未吸烟者
- A.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足,在外就餐频次高,每周5-7个饭局,每天饮白酒7-8两,被动吸烟多,几乎不锻炼。最近三个月感觉乏力、头晕,活动后心悸。其母亲患2型糖尿病,哥哥有高血压病。在今年的体检中,发现空腹血糖6.0mmol/L,血压128/83mmHg。李某患高血压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不包括()
- B.膳食结构不合理
- C.过度饮酒与被动吸烟
- D.行政管理工作
- E.体力活动少
- F.有高血压家族史
- A.60分以上
- B.70分以上
- C.80分以上
- D.90分以上
- A.食物控制与运动治疗是治疗肥胖的基础
- B.行为治疗有助于达到和维持减重的目的
- C.药物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
- D.手术治疗不宜常规使用
- 43
-
餐前血糖的正常值是()。
- A.3.9-6.1mmol/L
- B.大于6.1mmol/L
- C.小于3.9mmol/L
- D.11mmol/L
- A.1680千卡
- B.1780千卡
- C.1970千卡
- D.2250千卡
- E.2370千卡
- A.1~2公斤
- B.10~20公斤
- C.减重至BMI正常范围内
- D.4.5~9公斤
- E.3~4公斤
- A.每日蛋白质约占食物总热量的35%
- B.每日碳水化合物占食物总热量的55%
- C.应少吃高钎维含量的食物
- D.每日摄入热能控制在500kcal
- E.每日脂肪不多于食物总热量的10%
- A.连续测量血压7天
- B.正常上限参考值为135/85mmHg
- C.推荐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 D.去掉前后两天的血压值,仅计算5天的血压平均值
- E.早晨、晚上各一次
- F.自测血压可以排除白大褂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