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收集信息
- B.以危险指导
- C.评估报告
- D.疾病诊断
- E.危险度估算
- F.危险分层
- A.冠心病
- B.糖尿病
- C.心力衰竭
- D.肾衰竭
- E.强迫症
- F.脑卒中
- A.鼻咽癌
- B.高血压
- C.糖尿病
- D.食道癌
- E.超重和肥胖
- A.年龄、性别
- B.职业、经济能力
- C.饮食习惯、特殊嗜好
- D.运动情况
- E.工作压力
- A.紧张焦虑
- B.长期大量饮酒
- C.收缩压120~130mmHg和(或)舒张压80~90mmHg
- D.肥胖
- E.长期高盐饮食
- F.有高血压家族史
- A.身高
- B.总胆固醇
- C.血压
- D.体重
- E.前列腺特异抗原
- F.腰围
- G.血糖
- H.吸烟
- A.通过双份录入方,当出现两份数据不一致的情况时,以第二个录入员的录入结果为准
- B.在计算机上通过反证的程序,找出特定问题间是否存在逻辑上的不合理性
- C.在数据库程序设计阶段,确定每一个变量特定范围编码
- D.目测检查数据文件中的记录是否存在空白数据
- E.目测检查数据文件中的记录是否存在相同的格式
- F.采用双份录入法,打印出不一致的部分,并与原始表格的内容对照并修改后,修改后再校对,直至两份录入的数据完全相同
- A.肾病
- B.脑卒中
- C.肺癌
- D.结直肠癌
- E.糖尿病
- F.冠心病
- A.糖尿病
- B.COPD
- C.脑卒中
- D.肺癌
- E.冠心病
- F.肝病
- A.年龄组别体重
- B.身高别体重
- C.体质指数
- D.健康体重
- A.高脂饮食
- B.糖尿病病史
- C.高盐饮食
- D.家族史
- E.体力活动缺乏
- F.肥胖
- G.超重
- A.不懂的知识性问题可以模糊应答
- B.勇敢果断回答敏感问题
- C.态度鲜明地支持对方的正确观点
- D.运用模糊性反馈技巧
- E.恰当利用体语
- F.集中注意力与对方交流
- A.被管理人群通过饮食控制,增加身体活动等方式达到减肥目标的比例
- B.被管理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情况
- C.被管理人群肥胖干预的满意情况
- D.被管理人群肥胖者控制体重达标和未达标比例
- E.被管理人群肥胖干预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 F.被管理人群肥胖率知晓的情况
- A.坚持预防为主
- B.侧重药物治疗
- C.控制膳食与增加运动相结合
- D.积极改变生活方式
- E.不可急于求成
- F.同时防治与肥胖相关的疾病
- G.采取综合措施防控肥胖
- H.终生坚持
- A.肥胖
- B.高血糖
- C.高血脂
- D.高尿酸
- E.脂肪肝
- F.血压
- A.餐后2小时血糖7.6mmol/L
- B.血甘油三酯1.65mmol/L
- C.空腹血糖5.5mmol/L
- D.总胆固醇6.5mmol/LE
- E.腰围88CM
- F.体重68kg
- G.血压120/75mmg
- A.告诉家人、朋友或者自己的同事
- B.开始延迟5~10分钟吸第一支烟
- C.定期对自己能维持戒烟状况给予奖励
- D.记录自己1周吸烟习惯,以便戒烟
- E.告诉他们自己要从哪天开始戒烟
- F.扔掉所有烟草产品和吸烟工具
- G.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 A.社区人群中高血压知识知晓率=(被调查中知道自己患高血压的人数)/(社区中被调查的总人数)×100%
- B.社区高血压患者中脑卒中发生率=(某年社区高血压患者中发生脑卒中的患者数)/(某年社区高血压患者总人数)×100%
- C.规范治疗百分比=(每年在社区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人数)/(当年社区中全部高血压患者人数)×100%
- D.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中心肌梗死发生率=(某年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中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数)/(某年社区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总人数)×100%
- E.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中脑卒中发生率=(某年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中发生脑卒中的患者数)/(某年社区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总人数)×100%
- F.首诊测压检出率=(某年社区首诊测压检出的新发高血压患者数)/(某年社区首诊测压总人数)×100%
- A.前者血糖波动较小,饮食及运动干预效果好;后者血糖波动大,较难控制,多数需胰岛素治疗
- B.前者容易出现胎儿宫内发育异常,新生儿畸形,巨大儿;后者不容易出现
- C.前者血糖波动大,较难控制,多数需胰岛素治疗;后者血糖波动较小,饮食及运动干预效果好
- D.前者为在妊娠期首次发现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后者是在糖尿病诊断之后妊娠者
- E.前者为在糖尿病诊断之后妊娠者;后者是在妊娠期首次发现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
- A.指定专职人员管理健康档案
- B.录入完成健康档案后,将数据文件双备份
- C.放置健康档案时按编码摆放、建立目录卡
- D.要采取保密措施
- E.计算机录入后的数据库文件及时存档
- F.纸质档案存放要安排一定的空间和保管设施中
- A.年龄
- B.过量饮酒
- C.糖尿病
- D.BMI
- E.收缩压
- F.舒张压
- G.总胆固醇
- A.生活方式评估问卷
- B.收集大量疾病家族史信息
- C.健康体检
- D.预防性筛查
- 23
-
健康体检的“备选项目”是
- A.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受检者
- B.个体化深度体检项目
- C.对慢性病风险个体进行的专业化筛查
- D.根据受检者提出的要求进行的检查
- E.指借助大型仪器的深度检查
- A.计算机录入后的数据库文件及时存档
- B.录入完成100分健康档案后,将数据库文件保存在一台计算机的两个文件夹内,即为双备份
- C.放置健康档案时按编码摆放、建立目录卡
- D.纸质档案存放要安排一定的空间和购置档案保管设施设备
- E.指定专职人员管理健康档案
- F.健康档案的保存原则是保证信息的完整、安全、方便查阅
- A.在单一危险因素与发病率的基础上,将这些单一因素与发病率的关系以相对危险性来表示其强度,得出的各相关因素的加权分数即为患病的危险性
- B.在多因素数理分析基础上,即采用统计学概率理论的方法来得出患病危险性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
- C.在具体年龄阶段的危险因素与发病率的基础上,估计未来可能发生的某种特定疾病或因为某种特定疾病导致死亡的可能性
- D.在不同性别的危险因素与发病率的基础上,专门针对性进行相关健康风险信息的采集处理
- A.评估已取得的短期减肥效果(1~6个月内BMI或腰围减少绝对值或相对值)
- B.评估已取得的中长期减肥效果(0.5~3年内BMI或腰围减少绝对值或相对值)
- C.是否已找到一个合适的减肥方法去尝试
- D.评估已取得的中长期减肥效果(0.5~3年内血压、血脂等指标的变化以及其他的健康收益)
- E.是否已列出可以减肥的方法
- F.是否帮助管理对象认清导致其自身超重或肥胖的原因所在
- A.被管理人群体重下降平均值
- B.全因死亡率
- C.肥胖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 D.被管理人群体重达标率
- E.身体活动的达标率
- F.被管理人群脂肪肝检出率的变化
- 28
-
某企业创建“无烟”企业,提出了在员工中开展戒烟竞赛,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戒烟咨询,在企业各处张贴无烟标示,通过企业公众号推广戒烟知识和活动,发放戒烟小册子等方案。对于无烟标识的设计,不符合要求的是( )
- A.内容简洁
- B.主题突出
- C.彩色印刷
- D.较多字数传递更多的信息
- E.以图为主
- A.全人群100人中,将有2.5人发生该病
- B.发病风险是同年龄同性别人群平均危险度的2.5倍
- C.相同风险的100人中,将有2.5人发生该病
- D.风险等级可以降低2.5倍
- E.发病风险是全人群平均危险度的2.5倍
- F.同年龄同性别的100人中,将有2.5人发生该病
- A.分为正常血压、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三组
- B.分为诊室血压、自测血压、动态血压三组
- C.按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
- D.分为一级高血压、二级高血压、三级高血压三组
- E.分为低血压、正常血压、高血压三组
- F.分为低血压、正常血压、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再分三级
- A.书面反馈
- B.积极性反馈
- C.消极性反馈
- D.模糊性反馈
- E.语言反馈
- A.食物控制与运动治疗是治疗肥胖的基础
- B.行为治疗有助于达到和维持减重的目的
- C.药物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
- D.手术治疗不宜常规使用
- A.每年一次OGTT、FPG
- B.半年一次OGT、FPG
- C.半年一次OGTT
- D.每年一次OGTT
- A.慢阻肺
- B.高血压病
- C.酯代谢紊乱
- D.糖尿病
- E.易肥胖
- A.COPD
- B.糖尿病
- C.脑卒中
- D.冠心病
- E.精神分裂症
- A.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 B.人群健康管理
- C.自我保健
- D.疾病的诊断
- E.行为矫正
- 37
-
某社区拟针对辖区内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制定了用药、饮食、运动、血糖监测一系列计划。对于坚持服药、定期检测、积极改变生活血糖得到有效控制者,社区医生赞扬说“你最棒,继续坚持吧”,属于( )
- A.积极性反馈
- B.模糊性反馈
- C.书面反馈
- D.消极性反馈
- E.体语反馈
- A.观察技巧
- B.说话技巧
- C.听话技巧
- D.问话技巧
- A.6~9个月
- B.3~5个月
- C.9个月
- D.6个月
- A.身高组别体重
- B.年龄组别体重
- C.体质指数
- D.健康体重
- A.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在治疗达到治疗目标后每日监测血糖五次
- B.病情稳定或已达血糖控制目标者,每日监测1~2次
- C.血糖控制差或病情危重者每周监测血糖4~7次
- D.使用口服药和实施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达标后每日监测血糖2~4次
- E.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在治疗开始阶段,每日至少监测血糖五次
- A.重度肥胖
- B.超重
- C.中度肥胖
- D.正常
- E.轻度肥胖
- A.长期精神紧张
- B.高盐饮食
- C.热爱户外运动
- D.吸烟、饮酒
- E.肥胖、高脂血症
- A.心力衰竭
- B.脑血管意外
- C.尿毒症
- D.高血压危象
- E.伴发冠心病
- A.疾病诊疗方案的建议
- B.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提示
- C.疾病风险评估的结果
- D.危险因素情况
- E.患病风险等级信息
- A.一页
- B.两页
- C.半页
- D.三页
- A.70公斤以内
- B.65公斤以内
- C.80公斤以内
- D.60公斤以内
- E.75公斤以内
- A.健康风险评估不提供完整的病史
- B.健康风险评估不能代替医学检查
- C.健康风险评估不能诊断疾病
- D.健康风险评估本身能构成一个健康管理项目
- A.动脉血压
- B.舒张压
- C.收缩压
- D.静脉压
- A.健康知识
- B.饮食平衡
- C.行为规范
- D.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