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托人捎信
- B.通知居民到社区卫生中心,以面对面的方式将结果告诉居民
- C.用电子邮件将电子版结果发给居民,并详细说明需要进行复查的内容
- D.将打印的结果邮寄或传递给居民,需要对某些特殊问题作出解释
- E.通知居民到社区卫生中心,除了口头讲解外,同时打印一份结果交给居民
- F.电话通知居民
- A.体检结果
- B.问卷
- C.疾病危险计算
- D.疾病诊断标准
- E.评估报告
- A.诱导阶段
- B.加强阶段
- C.巩固阶段
- D.形成阶段
- E.戒断阶段
- F.衰竭阶段
- A.不吸烟
- B.控制体重
- C.缓解精神压力
- D.增加身体活动
- E.减少钠盐的摄入
- F.限制饮酒
- A.熟悉数据管理软件的使用方法
- B.逻辑查错的设置要求
- C.数据文件的保存
- D.健康档案变量编码
- E.熟悉数据结构
- F.确实指定编码要求
- A.健康年龄是指具有相同评估结果的男性或女性人群的平均年龄
- B.如果某人的危险度高于同年龄人同性别人群的平均危险度,则他的健康年龄大于其自然年龄
- C.与自然年龄一样,健康年龄总是不断增长的
- D.健康年龄是评估的危险度与平均危险度相比较而得到的结果
- E.一个人的健康年龄是不变的
- F.如果某人的危险度高于同年龄同性别人群的平均危险度,则他的健康年龄小于其自然年龄
- A.既往体检血压情况
- B.配偶是否有高血压
- C.体力活动如何
- D.是否吸烟
- E.是否经常失眠
- F.口味是否重
- A.连续测量血压7天
- B.正常上限参考值为135/85mmHg
- C.推荐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 D.去掉前后两天的血压值,仅计算5天的血压平均值
- E.早晨、晚上各一次
- F.自测血压可以排除白大褂高血压
- A.年龄
- B.家族史
- C.饮酒
- D.吸烟
- E.饮食习惯
- F.饮水习惯
- A.紧张焦虑
- B.长期大量饮酒
- C.收缩压120~130mmHg和(或)舒张压80~90mmHg
- D.肥胖
- E.长期高盐饮食
- F.有高血压家族史
- A.指定专职人员管理健康档案
- B.录入完成健康档案后,将数据文件双备份
- C.放置健康档案时按编码摆放、建立目录卡
- D.要采取保密措施
- E.计算机录入后的数据库文件及时存档
- F.纸质档案存放要安排一定的空间和保管设施中
- A.体格检查
- B.膳食问卷调查
- C.体力活动问卷调查
- D.生活方式问卷调查
- E.家族史、个人史问卷调查
- F.实验室检查
- A.鼓励摄入低能量、低脂肪、适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富含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膳食
- B.同时防治肥胖相关疾病
- C.减重需要快速,才有想过
- D.采取综合措施预防肥胖,包括膳食、运动等
- E.积极运动可增加基础代谢,防止体重反弹
- F.从儿童、青少年开始,从预防超重入手,并终生坚持
- A.收集相关运动信息
- B.注意运动进度
- C.运动训练前的常规体格检查
- D.运动内容的选择
- E.运动量的选择
- F.意外情况的处理
- G.用仪器测量心率
- A.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传单
- B.防治糖尿病的手机信息
- C.糖尿病DVD影像资料
- D.糖尿病运动指南小册子
- E.糖尿病膳食指南知识折页
- F.预防糖尿病招贴画和标语
- A.加强运动
- B.降低体重20%以上
- C.减少每天静坐时间
- D.戒烟限酒
- E.维持体重不增加
- F.合理膳食,控制总能量
- A.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出血的比例
- B.高血压患者降压达标率
- C.高血压治疗率
- D.戒烟、增加体力活动的职工比例
- E.全员预防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
- F.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知晓率
- A.奶类豆类天天有
- B.吃动平衡,控制体重
- C.零食加餐合理选择
- D.常吃鱼禽,蛋类和瘦肉适量
- E.定期接受个体化营养指导
- F.进餐定时定量,注意进餐顺序
- G.严格控制主食
- H.多吃水果
- A.糖尿病家族史
- B.年龄大于40岁
- C.餐后血糖升高
- D.肥胖
- E.空腹血糖受损
- F.甘油三酯升高
- G.超重
- A.肥胖
- B.高血糖
- C.高血脂
- D.高尿酸
- E.脂肪肝
- F.血压
- 21
-
某高校针对其职工中糖尿病患者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定期进行糖尿病教育和自我管理、自我血糖监测以及随访管理等,制定了健康教育干预计划,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指导职工中糖尿病患者进行运动的适宜频率是()。
- A.每周5次
- B.每周7次
- C.每周4次
- D.每周3次
- E.每周2次
- A.人工目测检查数据文件中的记录是否存在相同的格式
- B.在计算机上通过反证法的程序,找出特定问题是否存在逻辑上的合理性
- C.人工目测检查数据文件中的记录是否存在缺失数据
- D.通过双人平行双录入法,当出现两份数据不一致的情况时,以第一录入员结果为准
- E.在数据库程序设计阶段,确定每一个变量特定范围编码
- F.在数据程序设计阶段,设定逻辑检错命令
- A.腕式血压计测压
- B.家庭血压监测
- C.诊室测压
- D.运动后测压
- E.动态血压监测
- A.健康年龄
- B.评估分值
- C.患病率
- D.相对危险度
- E.暴露总量
- A.按照人口的收入进行分类
- B.按照血糖水平进行分类
- C.按照血压水平进行分类
- D.按照人力的年龄进行分类
- E.按照人口的性别进行分类
- A.分为正常血压、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三组
- B.分为诊室血压、自测血压、动态血压三组
- C.按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
- D.分为一级高血压、二级高血压、三级高血压三组
- E.分为低血压、正常血压、高血压三组
- F.分为低血压、正常血压、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再分三级
- A.拒吸第一支烟
- B.研究和推广有效的戒烟方法和戒烟产品
- C.加强健康教育,普及烟草危害知识
- D.限制吸烟和劝阻别人戒烟
- E.建立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
- A.交通时的身体活动
- B.工作时的身体活动
- C.娱乐性身体活动
- D.静态习惯
- E.身体活动总量
- A.人际传播
- B.小组式教育
- C.自我管理
- D.随访管理
- E.个体化指导
- A.半年1次
- B.2年1次
- C.1年3次
- D.1年1次
- E.1年4次
- A.传单
- B.宣传栏
- C.折页
- D.健康手册
- E.会诊
- A.广告效应
- B.对成人吸烟的模仿
- C.社交需求
- D.烟草的易获得性
- E.环境的影响
- A.26kg/㎡
- B.22kg/㎡
- C.23kg/㎡
- D.24kg/㎡
- E.25kg/㎡
- A.慢性阻塞性肺病
- B.脑卒中
- C.卵巢癌
- D.骨质疏松症
- E.肝癌
- A.体检信息
- B.危险因素史
- C.疾病史
- D.既往史
- E.家族史
- A.210kcal
- B.105kcal
- C.120kcal
- D.360kcal
- E.280kcal
- A.戒烟糖
- B.戒烟漱口水
- C.戒烟贴
- D.电子烟
- E.戒烟茶
- A.研究者在抽样时应精心挑选个体,以使样本更能代表总体
- B.抽样时应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
- C.为确保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样本量应越大越好
- D.只要样本来自某总体,就是随机抽样
- E.随机抽样即随意抽取个体
- A.膳食情况
- B.身体活动
- C.饮酒情况
- D.烟草使用
- E.体检信息
- A.糖尿病管理随访表
- B.高血压管理随访表
- C.健康体检信息记录表
- D.个人基本信息表
- E.生活方式信息记录表
- A.吸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 B.吸烟能提升自己的形象
- C.吸烟可以预防脑管疾病
- D.吸烟影响生长发育
- E.吸烟是社会交往的润滑剂
- A.了解监测对象经济情况
- B.了解监测对象新增吸烟人数
- C.了解监测对象对戒烟的态度
- D.了解监测对象对吸烟危害健康的态度
- E.了解监测对象对戒烟的执行力度
- A.不选择与目标人群相似社会背景的人
- B.性格内敛
- C.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技巧
- D.与同伴之间最好是陌生人
- E.与同伴必须是上下级的关系
- A.不合逻辑信息
- B.基本信息
- C.低危信息
- D.错误信息
- E.危险信息
- A.急诊随访、单位随访、邮件随访和集体随访
- B.门诊随访、单位随访、电话随访、集体随访
- C.门诊随访、家庭随访、电话随访、集体随访
- D.急诊随访、单位随访、电话随访、集体随访
- E.门诊随访、单位随访、邮件随访和集体随访
- A.社区高血压患者规范治疗百分比
- B.社区高血压患者实际管理百分比
- C.社区人群中高血压知晓率
- D.社区被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满意百分比
- E.社区高血压患者建档百分比
- A.推荐食盐摄入每天不超过5g
- B.健康食品需要天天吃、顿顿吃
- C.每天摄入烹饪油推荐42G
- D.食物多样,以谷类为主
- E.“一多三少”即摄食总量多、油少、糖少、盐少
- A.糖化血红蛋白检查
- B.核磁检查
- C.心电图、X线、超声检查
- D.血、尿常规、血糖、血脂等实验室检查
- E.内科外科眼科等体格检查
- A.测腰围时经脐部绕腹部一周
- B.腰围大于等于90cm就属于中心肥胖
- C.量腰围时着薄衣、空腹
- D.腰围就读精准到毫米
- E.量腰围时用软尺
- A.6个月
- B.3个月
- C.2个月
- D.4个月
- E.5个月
- A.以烟草使用法制化管理为基础
- B.被动吸烟者也会造成危害
- C.强化宣传吸烟的依赖性
- D.强化宣传吸烟与疾病的关系
- E.吸烟可以改善微循环
- A.40分钟
- B.50分钟
- C.20分钟
- D.30分钟
- E.10分钟
- A.24
- B.31
- C.35
- D.32
- E.37
- A.控烟
- B.逐步增加活动量
- C.限酒
- D.控制体重
- E.保持充足睡眠
- A.超重
- B.过度肥胖
- C.正常体重
- D.低体重
- E.肥胖
- 56
-
温先生,45岁,某大型国企办公室负责人,身高170cm,体重85公斤。日常应酬较多,每天吸两包香烟,饮酒,喜欢油腻偏咸口味,体力活动较少,睡眠不足。针对温先生的情况,对其进行营养指导的原则是()。
- A.摄食种类多、量少、盐少、油少
- B.少喝酒、多吃新鲜食物
- C.多吃瘦肉,少吃肥肉
- D.少食多餐
- E.多喝水,少吃甜食
- A.29.7kg/㎡
- B.23.7kg/㎡
- C.27.7kg/㎡
- D.21.7kg/㎡
- E.25.7kg/㎡
- A.制定公共卫生政策
- B.加强健康教育及社区行动
- C.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 D.发展个人技能
- E.建立支持环境
- A.14分
- B.12分
- C.15分
- D.8分
- E.13分
- A.制定干预计划并执行干预计划
- B.筛查和确认高血压患者并对其进行危险分层
- C.评价管理工作和管理效果
- D.定时随访
- E.制定高血压治疗方案
- A.身高
- B.臀围
- C.BMI
- D.腰围
- E.体重
- A.四分位数间距
- B.算术均数
- C.变异系数
- D.标准差
- E.中位数
- A.2次
- B.1次
- C.4次
- D.3次
- E.5次
- A.书面反馈
- B.积极性反馈
- C.消极性反馈
- D.模糊性反馈
- E.语言反馈
- A.血压
- B.体重
- C.空腹血糖
- D.总胆固醇
- E.低密度脂蛋白
- A.一般健康状况评估
- B.健康寿命测评
- C.生活方式评估
- D.疾病风险评估
- E.健康年龄评估
- A.粗细搭配,谷类为主
- B.饮食清淡少盐少油
- C.适量吃肉
- D.多吃蔬菜、水果
- E.多吃奶豆制品
- A.文化策略
- B.教育策略
- C.环境策略
- D.服务策略
- E.政策策略
- A.健康目标
- B.认知目标
- C.政策目标
- D.总目标
- E.行为目标
- A.箱图
- B.圆图
- C.直方图
- D.普通线图
- E.直条图
- A.帮助社区居民修正不健康行为
- B.对居民糖尿病的风险开展分层管理
- C.提高社区医院糖尿病诊疗水平
- D.及早干预,预防糖尿病发生,减轻疾病负担
- E.帮助社区居民综合认识健康风险因素
- A.测量方法对血压值的影响超过测量环境
- B.测量环境对血压值的影响超过测量方法
- C.测量的是毛细管血压
- D.自发性变化大
- E.测量的是静脉血压
- A.195次/分钟
- B.155次/分钟
- C.185次/分钟
- D.175次/分钟
- E.165次/分钟
- A.服用降脂药
- B.服用减肥药
- C.改善行为危险因素
- D.服用降糖药
- E.服用降压药
- A.作息规律
- B.监测规律
- C.按时规律服药
- D.控制饮食
- E.加强运动
- A.COPD
- B.糖尿病
- C.脑卒中
- D.冠心病
- E.精神分裂症
- A.绝对危险为27.7%
- B.绝对危险为2.77%
- C.相对危险为27.7%
- D.绝对危险接近人群的平均水平
- E.相对危险为2.77%
- A.1~2公斤
- B.10~20公斤
- C.减重至BMI正常范围内
- D.4.5~9公斤
- E.3~4公斤
- A.血胆固醇高
- B.工作压力大
- C.体重超重
- D.血糖高
- E.糖尿病家族史
- A.在建立计算机数据库结构时对相应的变量进行逻辑设计
- B.在建立计算机数据库结构时将年龄范围设置为≥18岁
- C.直接审阅每一份健康档案记录表
- D.在数据录入完成后,找出所有患子宫肌瘤的记录,然后将性别变量进行排序,找出性别为女性者
- E.在数据录入完成后,将年龄变量按升序排序,查询出<18岁
- F.将心率变量设定合理的数值范围
- G.在建立计算机数据库结构时,如果为男性,将疾病史为子宫肌瘤的情况自动跳转
- A.袖带大小应至少覆盖上臂臂围的1/3
- B.被测量者测量前2小时内应避免剧烈运动、进食等
- C.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下2.5cm
- D.被测量者的上臂血压计应低于心脏
- E.所有读数应以水银柱凸面顶端为准
- A.70公斤以内
- B.65公斤以内
- C.80公斤以内
- D.60公斤以内
- E.75公斤以内
- A.12小时
- B.6小时
- C.24小时
- D.8小时
- E.10小时
- A.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
- B.个人健康危险信息的知晓度
- C.个人医疗费用的减少金额
- D.疾病的控制和有效率
- E.健康改善知识和行为变化
- A.血压
- B.体重
- C.肿瘤标准物
- D.血脂
- E.心电图
- A.诊室测压
- B.腕式血压计测压
- C.动态血压监测
- D.家庭血压监测
- E.肺循环测压
- A.长期精神紧张
- B.高盐饮食
- C.热爱户外运动
- D.吸烟、饮酒
- E.肥胖、高脂血症
- A.口味重、过量饮酒、高龄
- B.口味重、体重超重、血糖高
- C.身体活动不足、睡眠不足、血脂异常
- D.身体活动不足、睡眠不足、过量饮酒
- E.身体活动不足、体重超重、睡眠不足
- A.缓解精神压力,注意心理健康
- B.为减轻体重,不吃肉食、限制主食
- C.饮食清淡少盐
- D.经常测量血压
- E.戒烟、限制饮酒量
- A.吸烟
- B.高血糖
- C.超重
- D.高血压
- E.年龄
- A.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运动较好
- B.选择在药物作用最强的时候运动
- C.注射胰岛素时,不要空腹运动
- D.同伴陪同,携带糖果备用
- E.运动量较大,在运动前酌情增加饮食量
- A.血脂四项
- B.测量腰围
- C.运动试验
- D.糖耐量试验
- E.测量非同日三次血压
- A.强化管理
- B.日常管理
- C.常规管理
- D.强制管理
- E.规范管理
- A.蛋白质供能比达到20~30%
- B.脂肪供能比控制在10%
- C.碳水化合物每天摄入400g
- D.盐的摄入量控制在每天6g以下
- E.烹调油的摄入量控制在50g
- A.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知识、技能
- B.二周内就医、住院情况
- C.体重控制的知识、技能
- D.血压监测的意义及技能
- E.对吸烟危害的认识
- A.妊娠糖尿病
- B.2型糖尿病
- C.特殊糖尿病
- D.药物性糖尿病
- E.1型糖尿病
- A.一人逐一朗读生活方式问卷给另一人,另一人采用事先设计好的数据库录入8000名高血压患者生活问卷
- B.一人逐一检查生活方式问卷,另一人采用事先设计好的数据库录入8000名患者的数据库
- C.两人采用不同的数据分别独立录入同一份生活方式问卷,得到两个4000名患者数据库
- D.一人采用事先设计好的数据库录入8000名患者生活方式问卷,另一人将得到的数据与原始问卷进行核查
- E.两人采用相同的数据库分别独立同一份问卷,得到两个8000名患者的数据库
- F.两人采用相同的数据库分别独立录入4000名患者问卷,然后合并一个8000名患者的数据库
- A.每1个月一次
- B.每6个月一次
- C.每3个月一次
- D.每12个月一次
- E.每9个月一次
- A.戒烟
- B.平衡饮食
- C.限制饮酒
- D.按时服用降糖药
- E.足量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