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建立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
- B.以监测为中心,烟草使用的干预主要应放在督促吸烟者戒烟
- C.形式多样,强调综合干预
- D.以个体为中心,强调干预对象的健康责任和作用
- E.干预侧重于生活方式管理的策略
- F.以健康为中心,强调预防为主,烟草使用的干预主要应放在预防不吸烟者不吸烟
- A.代谢当量
- B.主观用力程度分级
- C.动力测试
- D.心率
- E.肌肉力量测试
- F.日常体力活动水平测试
- A.记录应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 B.体重测量不受测量时间的影响
- C.一般不能用电子秤做为测量工具
- D.理想体重的简便计算方法:身高(cm)-110
- E.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1kg
- F.测量体重时需穿着衣服,赤足,全身放松
- A.该男子患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对立风险为7.3%
- B.该男子患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为一般人群的7.3%
- C.该男子患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最高风险为7.3%
- D.该男子患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绝对风险为7.3%
- E.该男子患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理想风险为7.3%
- F.该男子患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相对风险为7.3%
- A.手机报
- B.影像材料
- C.健康网站
- D.标语和横幅
- E.室外宣传栏
- F.招贴画和海报
- A.告诉家人、朋友或者自己的同事
- B.开始延迟5~10分钟吸第一支烟
- C.定期对自己能维持戒烟状况给予奖励
- D.记录自己1周吸烟习惯,以便戒烟
- E.告诉他们自己要从哪天开始戒烟
- F.扔掉所有烟草产品和吸烟工具
- G.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 A.研究推广有效的戒烟方法和戒烟产品
- B.建立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
- C.限制吸烟和劝阻别人吸烟
- D.拒绝吸第一支烟
- E.加强健康教育
- F.制定戒烟的相关规定
- A.传播效果
- B.媒介渠道
- C.人际关系传播
- D.受传者
- E.信息与讯息
- F.大众传播
- G.传播者
- A.吸烟可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 B.吸烟可导致哮喘
- C.吸烟可以导致骨质疏松
- D.吸烟是一种典型的成瘾行为
- E.吸烟可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 F.吸烟可以导致慢阻肺
- A.糖耐量减低
- B.肥胖
- C.高血压
- D.糖尿病
- E.体力活动不足
- F.高胆固醇
- G.高血压家族史
- A.血糖
- B.肿瘤标识物
- C.DNA检测
- D.肝功
- E.血脂
- F.BMI
- G.尿酸
- A.疾病管理随访表
- B.生活方式信息记录表
- C.健康体检信息记录表
- D.病历表
- E.体格测量记录表
- A.糖尿病
- B.高血压
- C.糖耐量减低
- D.体力活动不足
- E.高血压家族史
- F.高胆固醇
- G.肥胖
- H.过量饮酒
- A.人际传播
- B.评价
- C.摘要
- D.方法
- E.前言
- F.经费预算
- G.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 A.长期心理压抑
- B.睡眠不足
- C.精神紧张
- D.运动/体力活动不足
- E.家族史
- F.不健康膳食
- G.年龄
- H.吸烟
- I.过量饮酒
- A.特别要减少脂肪摄入及水果摄入量
- B.提倡休闲时间进行运动锻炼
- C.定期检查与肥胖有关的疾病的危险指标
- D.定期监测抽样居民的体重变化
- E.开展营养教育,提倡膳食平衡
- F.提倡体重自我监测
- A.该男子的理想风险也是人群的最低风险
- B.该男子的健康风险改善空间为7.3%-1.1%=6.2%
- C.该男子的绝对风险也是人群的最高风险
- D.该男子的绝对风险是理想风险的6.6倍
- E.该男子的理想风险为1.1%
- F.该男子的患病风险很小
- A.体力活动情况评估
- B.血压状况评估
- C.疾病风险评估
- D.吸烟情况评估
- E.血胆固醇状况评估
- F.血糖状况评估
- G.膳食情况评估
- A.年龄
- B.过量饮酒
- C.糖尿病
- D.BMI
- E.收缩压
- F.舒张压
- G.总胆固醇
- A.每日吸烟量
- B.烟的品牌
- C.吸烟年限
- D.吸烟的种类
- E.开始吸烟的年龄
- F.平均每年吸烟的花费
- A.assist-帮助戒烟
- B.activate-激活戒烟欲望
- C.arrange-安排随访
- D.ask-询问吸烟情况
- E.assess-评估戒烟意愿
- F.advise-建议戒烟
- 22
-
一位60岁的男性,血压150/90mmHg,体质指数25kg/m2,血清总胆固醇6.4mmol/L,吸烟,无糖尿病,请采用缺血性心血管疾病评估模式型回答下列问题,该男子有哪些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 A.血压
- B.吸烟
- C.年龄、性别
- D.糖尿病
- E.总胆固醇
- F.体重指数
- A.坚持预防为主
- B.侧重药物治疗
- C.控制膳食与增加运动相结合
- D.积极改变生活方式
- E.不可急于求成
- F.同时防治与肥胖相关的疾病
- G.采取综合措施防控肥胖
- H.终生坚持
- A.被管理人群通过饮食控制,增加身体活动等方式达到减肥目标的比例
- B.被管理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情况
- C.被管理人群肥胖干预的满意情况
- D.被管理人群肥胖者控制体重达标和未达标比例
- E.被管理人群肥胖干预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 F.被管理人群肥胖率知晓的情况
- A.纠正技巧
- B.提问技巧
- C.非语言传播技巧
- D.倾听技巧
- E.反馈技巧
- F.说话技巧
- G.观察技巧
- A.评估已取得的短期减肥效果(1~6个月内BMI或腰围减少绝对值或相对值)
- B.评估已取得的中长期减肥效果(0.5~3年内BMI或腰围减少绝对值或相对值)
- C.是否已找到一个合适的减肥方法去尝试
- D.评估已取得的中长期减肥效果(0.5~3年内血压、血脂等指标的变化以及其他的健康收益)
- E.是否已列出可以减肥的方法
- F.是否帮助管理对象认清导致其自身超重或肥胖的原因所在
- A.空腹血糖小于5.0mmol/L
- B.腰围小于90cm
- C.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等于7.8mmol/L
- D.血压小于150/90mmHg
- E.18.5kg/㎡≤BMI<24kg/㎡
- F.血胆固醇小于5.20mmol/L
- A.合理用药
- B.戒烟限酒
- C.定期接受个体化营养指导
- D.严格控制主食
- E.多吃蔬菜和水果
- F.适量运动
- A.糖尿病
- B.COPD
- C.脑卒中
- D.肺癌
- E.冠心病
- F.肝病
- A.团体因素
- B.社会环境因素
- C.文化因素
- D.家庭因素
- E.社会心理因素
- F.传播媒介因素
- A.如果张先生有主要的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还需要选用管理随访表
- B.药物过敏史不属于健康管理信息范畴
- C.无论对张先生提供何种健康管理服务,均需要将所有的信息一次性采集完毕
- D.家族史是指与自己有直系关系的人的患病情况
- E.如果张先生同意接受后期的健康管理,需要采集行为()危险因素的信息
- F.如果张先生只做体检,则使用健康体检表
- A.指导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法
- B.膳食干预
- C.自我监测体重
- D.定期随访
- E.体力活动干预
- F.动员家属配合
- G.组织朋友座谈会交流减肥和控制体重的经验
- A.建立节食意识,每餐不过饱
- B.细嚼慢咽
- C.减少进食时间
- D.按计划用餐
- E.减少暴饮暴食的频率
- F.自我限制进食量
- G.使用较小的餐具
- A.无内分泌疾病或较难找到可能引起肥胖的特殊病因的肥胖症是单纯性肥胖
- B.根据是否具有其他慢性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肥胖属于重症肥胖
- C.对肥胖的干预程序是:筛查和确诊肥胖患者、制定肥胖干预计划、执行干预计划、定时随访并进行效果评价
- D.肥胖患者的常规管理干预方案只需要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而强化管理干预方案需要通过综合干预方法和措施达到多方面干预目标
- E.单纯性肥胖者占肥胖总人数的97%以上
- A.健康风险评估能够区分可改变和不改变的危险因素
- B.健康风险评估能够明确个人或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
- C.由于健康问题及危害因素是多重的,健康干预的内容和手段也是多方位的
- D.健康风险评估能够区分高风险人群和一般危险人群
- E.健康风险评估的结果不能作为治疗依据
- A.健康体检表
- B.行为危险因素表
- C.健康体检表、疾病随访表
- D.行为危险因素、疾病随访表
- E.健康体检表、行为危险因素表
- A.行为危险因素表
- B.健康体检表、疾病随访表
- C.健康体检表
- D.行为危险因素、疾病随访表
- E.健康体检表、行为危险因素表
- A.文化因素
- B.人格因素
- C.社会心理因素
- D.传播媒介因素
- E.家庭因素
- A.海报
- B.横幅
- C.DVD录像
- D.招贴画
- E.控制体重知识的小册子
- A.发放小册子
- B.张贴无烟标识
- C.专业人士戒烟咨询
- D.公众号推广
- E.戒烟竞赛
- A.增加奶类和豆类摄入
- B.补充蛋白
- C.控制能量摄入
- D.新鲜卫生
- E.谷类为主
- A.185次
- B.175次
- C.195次
- D.165次
- E.150次
- 43
-
吴先生,42岁,身高170cm,体重90kg,某企业负责人,工作应酬多,长期作息不规律,喜食煎炸烧烤,疏于运动,近期,吴先生常心慌头晕,头部发热出汗,食量大增,体重剧增。该疾病的高危险因素不包括()
- A.存在家族肥胖时
- B.体力活动少
- C.膳食不平衡
- D.缺乏营养素
- E.有肥胖相关性疾病
- A.34%
- B.22%
- C.21%
- D.43%
- E.65%
- A.65kg
- B.70kg
- C.85kg
- D.75kg
- E.80kg
- A.6.8倍
- B.2.8倍
- C.4.9倍
- D.5.8倍
- E.1.8倍
- F.3.8倍
- A.冠心病
- B.高脂血症
- C.高血压
- D.痛风
- E.糖尿病
- 48
-
某男士45岁,外企白领,身高170cm,体重92公斤,烟龄20年,每天吸1包左右,喜食重口味,血压,血脂,血糖等检测结果目前都正常。该男士在开始锻炼后2周停止了,在这种情况下,健康管理师需要给予他()
- A.积极性反馈
- B.体语反馈
- C.模糊性反馈
- D.书面反馈
- E.消极性反馈
- A.能了解医生的诊疗信息
- B.能充分的了解人群中存在的增加并发生或死亡概率的现患疾病
- C.能充分了解机体内外存在的增加疾病发生和死亡概率的诱发因素
- D.能充分了解机体内外存在的增加疾病发生或死亡概率的现患疾病
- E.能充分了解人群中存在的增加疾病发生和死亡概率的诱发因素
- A.教育政策
- B.倡导政策
- C.环境政策
- D.传播政策
- E.政策策略
- A.正常
- B.羸弱
- C.超重
- D.消瘦
- E.肥胖
- A.控制经常摄入煎炸食品
- B.保证充足睡眠
- C.控制水、含糖饮料摄入
- D.高强度运动减重
- E.肥胖预防从儿童、青少年开始,长期坚持
- A.发病风险是全人群平均危险度的3倍
- B.发病风险是同年龄同性别人群平均危险度的3倍
- C.同年龄同性别的100人中,将有3人发生改变
- D.健康改善空间为一般人群的3倍
- E.相同风险的100人中,将有3人发生该病
- A.跳绳
- B.游泳
- C.跳舞
- D.快走
- E.柔韧性练习
- A.研究情况
- B.健康体检表
- C.高血压管理随访表
- D.家族史
- E.吸烟情况
- A.健康体检表
- B.行为危险因素表、疾病随访表
- C.行为危险因素表
- D.健康体验表、行为危险因素表、疾病随访表
- E.健康体检表、疾病随访表
- A.总目标
- B.过程目标
- C.认知目标
- D.健康目标
- E.行为目标
- A.生理指标因素
- B.疾病现患史
- C.病疾病家族史
- D.体格检查指标危险因素
- E.生活方式危险因素
- A.理想风险
- B.目标风险
- C.高风险
- D.中风险
- E.低风险
- A.24.5kg/㎡
- B.22.5kg/㎡
- C.47.5kg/㎡
- D.26.5kg/㎡
- E.28.5kg/㎡
- A.年龄组别体重
- B.体质指数
- C.标准体重
- D.理想体重
- E.身高组别体重
- 62
-
某企业创建“无烟”企业,提出了在员工中开展戒烟竞赛,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戒烟咨询,在企业各处张贴无烟标示,通过企业公众号推广戒烟知识和活动,发放戒烟小册子等方案。对于无烟标识的设计,不符合要求的是()
- A.内容简洁
- B.主题突出
- C.彩色印刷
- D.较多字数传递更多的信息
- E.以图为主
- A.健康改善空间
- B.理想风险
- C.当前风险
- D.目标风险
- E.最低风险
- A.肥胖的通常判定标准是体重超过了相应身高确定的标准值20%以上
- B.肥胖的干预策略分为对一般人的群体预防和对高危人群的选择性预防
- C.肥胖症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慢性代谢性疾病
- D.《中国2型糖尿病预防指南2017》建议,超重的糖尿病患者体重减少的目标是体重在3~6个月减轻3~10%
- E.控制体重是预防慢性病的重要手段
- A.吸烟、肥胖、血压高
- B.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
- C.血压高、血脂高、缺乏运动
- D.精神压力大、血压高、血脂高
- E.肥胖、血压高、血脂高
- A.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在治疗达到治疗目标后每日监测血糖五次
- B.病情稳定或已达血糖控制目标者,每日监测1~2次
- C.血糖控制差或病情危重者每周监测血糖4~7次
- D.使用口服药和实施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达标后每日监测血糖2~4次
- E.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在治疗开始阶段,每日至少监测血糖五次
- 67
-
某健康体检机构接诊一位男性受检者,50岁,汉族,办公室工作,大学文化,身高175cm,体重80kg,血压130/85mmHg,请为其设计个性化体检套餐。根据我国成人血压标准,该受检者的血压属于()
- A.正常高值
- B.高血压
- C.肺高血压一级
- D.正常血压
- E.高血压二级
- 68
-
吴先生,42岁,身高170cm,体重90kg,某企业负责人,工作应酬多,长期作息不规律,喜食煎炸烧烤,疏于运动,近期,吴先生常心慌头晕,头部发热出汗,食量大增,体重剧增。肥胖症患者适宜的减肥速度是()
- A.每月0.5~1KG
- B.每周0.5~1KG
- C.每月1~2KG
- D.每月1~3KG
- E.每周1~3KG
- A.7分
- B.11分
- C.9分
- D.12分
- E.8分
- A.至少每年检测一次尿微量白蛋白
- B.至少每三个月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 C.每两周检测一次血糖
- D.每三个月监测一次血压
- E.至少每年检测一次血脂
- 71
-
BMI计算公式为()
- A.体重(G)/[身高(m)]
- B.体重(KG)/[身高(cm)<sup>2</sup>]
- C.体重(KG)/[身高(cm)]
- D.体重(G)/[身高(m)<sup>2</sup>]
- E.体重(KG)/[身高(m)<sup>2</sup>]
- A.空腹及餐后血糖
- B.测量计算BMI和腰围
- C.尿常规,肾功能
- D.颅腔CT
- E.心电图,心脏超声
- A.25.39kg/㎡超重
- B.28.39kg/㎡肥胖
- C.23.39kg/㎡正常
- D.24.39kg/㎡正常
- E.27.39kg/㎡肥胖
- 74
-
吴先生,42岁,身高170cm,体重90kg,某企业负责人,工作应酬多,长期工作息不规律,喜食煎炸烧烤,疏于运动,近期,吴先生常心慌头晕,头部发热出汗,食量大增,体重剧增。关于肥胖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体内脂肪积聚过多
- B.长期能量摄入超过消耗
- C.小儿肥胖症大多属于继发性肥胖症
- D.按身高测体重超过标准平均值20%
- E.体重超过同年龄平均值两个标准差以上
- A.高血压前期
- B.高血压风险二级
- C.高血压高危
- D.高血压风险三级
- E.高血压风险一级
- A.6
- B.3
- C.4
- D.5
- E.7
- 77
-
刘女士,65岁,退休干部,平日缺乏体育锻炼,口味偏咸,身高155cm,体重70kg,确诊高血压,肾功能不良。除身体活动外,刘女士还需要改善饮食,尤其是减少钠盐的摄入,下列不属于减少钠盐摄入措施的是()
- A.少食或不食咸菜、火腿、香肠等加工食品
- B.使用含钾的烹调用盐
- C.尽可能减少烹调用盐,建议使用可定量的盐勺
- D.减少味精酱油、调味品的用量
- E.少喝或不喝菜汤、面汤
- A.生活方式信息记录表
- B.糖尿病管理随访表
- C.个人基本信息表
- D.高血压管理随访表
- E.健康体检信息记录表
- A.97.5kcal
- B.75.5kcal
- C.113kcal
- D.85.5kcal
- E.103kcal
- A.优先选择长效制剂
- B.按需吃药
- C.个体化
- D.小剂量开始
- E.联合应用药物
- A.是否规律服药
- B.家族病史
- C.情绪和心理状态
- D.体力活动习惯
- E.饮食习惯
- 82
-
某老年社区为提高辖区内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水平,引进某健康管理机构为糖尿病患者进行服务,对不同糖尿病患者分别开展常规管理和强化管理,并在管理一年后进行年度考核。不属于糖尿病干预年度效果评估指标的是()
- A.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情况
- B.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情况
- C.患者规范接受药物治疗情况
- D.患者规范管理情况
- E.患者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 A.不良
- B.优秀
- C.极差
- D.良好
- E.尚可
- A.肝癌
- B.高血压
- C.肺癌
- D.胃癌
- E.前列腺癌
- A.疾病家族史
- B.血压
- C.高胆固醇血症
- D.体力活动过少
- E.精神压力
- A.能够有选择的仅对低危人群进行干预,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
- B.通过对不同风险人群采取不同等级的干预手段,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
- C.通过对不同风险的人群采取不同等级的干预手段,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健康效果最大化
- D.通过对不同风险的人群采取不同等级的干预手段,达到健康效果最大化
- E.能够有选择的全对高危人群进行干预,达到健康效果最大化
- A.健康风险评估通过自身信息系统,收集、跟综和比较评价指标的变化,从而对于干预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实时评价和修正
- B.健康风险评估只能评价全体健康风险的变化,无法判断个体健康干预的效果
- C.健康风险评估通过自身的信息系统、收集、跟踪和比较评价指标的变化,从而对群体的干预措施也得有效性进行实时的评价和修正
- D.健康风险评估只能评价风险的变化,无法判断干预的依从性
- E.健康风险评估只能评价个体健康风险的变化,无法判断群体健康干预的效果
- A.两脚尖、脑门儿贴进量尺
- B.穿平跟鞋、直立
- C.立在称台中央,保持身体平稳
- D.两脚后跟、两肩及臀部贴近量尺
- E.两脚后跟,后背贴近量尺
- A.膳食情况
- B.药物过敏史
- C.身体活动
- D.烟草使用
- E.饮酒情况
- A.太极拳
- B.羽毛球
- C.篮球
- D.乒乓球
- E.排球
- A.超重
- B.严重肥胖
- C.体重正常
- D.肥胖
- E.体重过低
- A.健康风险评估通过个性化、量化的评估结果,帮助个人认识自身健康危险因素及其危害意义发展趋势,指出人们应该努力的方向,帮助人们有的放矢地修正不健康的行为
- B.健康风险评估与健康教育从不同的角度来促进个人的健康改善
- C.健康风险评估通过个性化、量化的评估结果,帮助个人明确自己是否有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 D.健康风险评估通过个性化、量化的评估结果,帮助个人了解当前健康状态,促使个人对疾病的早诊断,早治疗的意识,改善自己的健康
- E.健康风险评估通过个性化、量化的评估结果帮助个人明确自己是否患有特定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