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身高
- B.总胆固醇
- C.血压
- D.体重
- E.前列腺特异抗原
- F.腰围
- G.血糖H.吸烟
- A.未来10年内缺血性心血管儿疾病风险可降低到7.3%
- B.未来10年内相同危险的100人中有7.3人可能患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 C.未来10年内100人中会有7.3人可能患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 D.此危险度是赵先生个人未来10年患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 E.通过控制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赵先生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可以降低到7.3以下
- F.此危险度是具有相同危险因素的若干人组成的人群危险度
- A.相同年龄组的平均风险
- B.相同年龄组的最低风险
- C.全人群的理想风险
- D.全人群的最低风险
- E.全人群的平均风险
- F.相同年龄组的理想风险
- A.血压日常监测
- B.适当减重
- C.按时服药
- D.低盐饮食
- E.低脂饮食
- F.对自己的压力能有效管理
- G.适当运动
- A.上班途中步行一段时间
- B.击剑运动
- C.有氧耐力运动
- D.肌力训练
- E.拳击
- F.柔韧性练习
- G.一百米短跑
- A.他的父亲抽烟
- B.因为是男性
- C.大学时期的室友抽烟
- D.工作压力大
- E.公司里的同事吸烟
- F.中晚餐应酬多
- G.广告和电视影响
- A.健康信念模式
- B.行为改变阶段理论
- C.知信行模式理论
- D.PRECEDE模式理论
- E.7P理论
- F.自我效能理论
- A.糖尿病患者规范接受药物治疗情况
- B.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 C.糖尿病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情况
- D.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技能掌握情况
- E.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
- F.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 A.在正常呼气末测量
- B.读数准确至0.1mm
- C.让张女士直立
- D.两脚分开10~20cm
- E.测量用具为最小刻度为1mm的软尺,且没有弹性
- F.软尺紧贴而不压迫皮肤
- G.测量位置为右侧髂骨上缘与十二肋骨下缘连线的中点,沿水平方向围绕腹部一周
- A.\t每月减重2-5Kg为宜
- B.\t避免过度疲劳
- C.\t每月减重1-2Kg为宜
- D.\t每月减重2-3Kg为宜
- E.\t循序渐进
- F.\t推荐增加强体力活动
- A.前列腺特异抗原
- B.腰围
- C.血糖
- D.血压
- E.总胆固醇
- F.BMI
- G.体重
- A.送他宣传海报
- B.发送手机信息
- C.发放宣传折页
- D.看宣传栏
- E.发放小册子
- F.发DVD
- A.动脉粥样硬化
- B.脂肪肝
- C.肾病
- D.肺癌
- E.脑卒中
- F.痛风
- A.糖尿病管理开展情况
- B.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情况
- C.社区糖尿病及危险因素流行状况了解的情况
- D.糖尿病患者转入转出执行情况
- E.糖尿病患者建档动态管理情况
- F.参与工作的人员对该项工作的满意情况
- A.单因素加权法
- B.方差分析
- C.肺健康年龄法
- D.定性分析
- E.决策分析
- F.多因素模型法
- A.身高
- B.血压
- C.血钙
- D.血脂
- E.血糖
- F.颈动脉超声
- G.体重
- A.身体活动状况
- B.张女士叔叔患病情况
- C.年龄
- D.膳食情况
- E.职业
- F.性别
- G.饮酒情况H.疾病史I.吸烟情况
- A.增加纤维素摄入
- B.清淡饮食
- C.脂肪供能比应维持在35~40%
- D.限制钠盐摄入
- E.限制总能量摄入
- F.增加蔬菜水果摄入
- A.高密度酯蛋白胆固醇较高者
- B.肥胖和超重者
- C.糖尿病家族史
- D.空腹血糖受损者
- E.高血压患者
- F.长期高盐膳食者
- G.长期过量饮酒者H.年龄在40岁以上,且常年身体活动不足的
- A.睡眠不足
- B.高盐饮食
- C.体力活动不足
- D.疾病家族史
- E.吸烟
- F.过量饮酒
- A.普通感冒
- B.急性肠炎
- C.冠心病
- D.高血压周围血管病变
- E.高血压三级
- F.高血压肾病
- G.糖尿病
- A.家和单位附近的运动环境
- B.身体素质
- C.喜爱的运动项目
- D.运动指导需求
- E.提倡举重,跳绳等运动
- F.运动史
- A.减轻心理压力
- B.平衡膳食
- C.辞职换个工作
- D.限制饮酒
- E.实施戒烟计划
- F.按时作息
- G.增加运动
- A.让张女士穿轻薄衣服穿平底鞋,全身放松,自然站立在体重计两盘中央保持身体平稳
- B.为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1Kg
- C.打开电源开关按下启动键,显示屏上显示两次“8888”,后显示“0.0”,可测量体重
- D.体重记录以g为单位
- E.体重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
- F.带显示屏显示出的数值稳定后,测量人员可记录为张女士的体重
- A.增加运动
- B.少盐少油
- C.多吃蔬菜水果
- D.限量饮酒
- E.控制体重
- F.尽快戒烟
- G.尽量少吃主食
- A.收集信息
- B.以危险指导
- C.评估报告
- D.疾病诊断
- E.危险度估算
- F.危险分层
- A.加100g码放在秤台上,如果刻度尺抬高了5mm,说明其灵敏度符合要求
- B.检测人员,每次读数前都要校对砝码重量
- C.读数准确至1g
- D.备用的20Kg、30Kg、50Kg标准砝码分别称量,若指标,读数总和为99.88Kg说明准确度符合要求
- E.加100g码放在秤台上,如果游标向远处移动0.1Kg,说明其灵敏度符合要求
- F.备用的10Kg、20Kg、30Kg、50Kg标准砝码分别称量,若指标读数总和为110.09Kg,说明准确度符合要求
- G.每天使用杠杆称前,均需检验准确度和灵敏度
- A.饮酒情况
- B.现患疾病及控制情况
- C.膳食情况
- D.低体力活动情况
- E.社区卫生服务情况
- F.疾病家族史
- G.人口学特征H.吸烟情况
- A.注意他的反馈
- B.说话的技巧
- C.提问的技巧
- D.经常打断对方的讲话
- E.应用体态语言
- F.观察她的反应
- G.倾听的技巧
- A.提前通知张女士体检日少量喝水
- B.让张女士直立,两脚后跟,两肩和臀部贴近量尺
- C.测量时不能穿鞋
- D.量尺最小刻度为1mm
- E.测量身高的读数,准确至0.1mm
- F.测量时只穿轻薄衣服
- G.最好连续测量2次,间隔30秒,两次测量结果大致相同
- A.管理体重
- B.减少盐的摄入量
- C.健康生活方式调整
- D.戒烟
- E.增加体力活动
- F.药物治疗
- A.新近发生血栓
- B.严重眼底病变
- C.严重糖尿病肾病
- D.近期出现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 E.血糖未得到较好控制或血糖不稳定
- F.收缩压>180mmHg
- A.血糖控制情况较好
- B.自我管理能力较好
- C.围手术期
- D.治疗上有积极要求
- E.有早期并发症
- F.相对年轻且病程短
- G.妊娠期
- A.健康改善空间
- B.风险等级
- C.最高风险
- D.最低风险
- E.理想风险
- F.当前风险
- A.减少烹调油用量
- B.少盐,每天不超过5克
- C.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 D.尽量多吃主食
- E.食物多样化
- F.适量吃鱼肉鱼禽肉蛋
- G.限量饮酒
- A.BMI小于24
- B.HDL-C>1.3mmol/L
- C.血压140/90mmHg
- D.空腹血糖小于6.0mmol/L
- E.平均每日步行6000步
- F.戒烟
- A.随访管理
- B.自我血糖检测
- C.非药物治疗
- D.药物治疗
- E.自我管理
- F.糖尿病教育
- A.肺癌
- B.慢性阻塞性肺病
- C.高血压
- D.脑卒中
- E.肝癌
- F.冠心病
- G.糖尿病
- A.参与性原则
- B.目标原则
- C.前瞻性原则
- D.从实际出发原则
- E.弹性原则
- F.后续性原则
- G.理想,结果原则
- A.生理性依赖
- B.社会性依赖
- C.出现戒断症状
- D.形成性依赖
- E.诱导性依赖
- F.心理性依赖
- A.血糖
- B.血压
- C.甘油三酯
- D.总胆固醇
- E.腰围
- F.体重
- G.BMI
- A.食物的份数
- B.食物交换份
- C.食物的种类
- D.个人的能量需求级别
- E.菜谱
- A.标准体重为59Kg,属于肥胖
- B.标准体重为64Kg,属于肥胖
- C.体重指数为28.0,属于超重
- D.腰围>80,属于中心性肥胖
- E.腰围>85,不属于中心性肥胖
- F.体重指数为29.7,属于超重
- G.体重指数为29.7,属于肥胖
- A.过度敏感
- B.情绪不太稳定
- C.被动依赖
- D.开朗有主见
- E.性格内向
- A.心血管疾病
- B.肝癌
- C.大肠癌
- D.糖尿病
- E.哮喘
- A.一般用危险因素个数表示
- B.一般用相对危险性来表示,反映的是假设健康指标正常情况下的危险性的增减量
- C.一般用绝对危险性来表示,反映的是假设健康指标正常情况下的危险性的增减量
- D.一般用绝对危险性来表示,反映的是相对于一般人群危险性的增减量
- E.一般用相对危险性来表示,反映的是相对于一般人群危险性的增减量
- 47
-
健康风险评估报告,通常由一组报告组成,除了健康评估的结果以及危险因素列表外,同时也包括了膳食运动干预指导处方等健康教育信息。按服务对象的疾病危险程度分级,对高度危险服务对象,随访时间一般为( )
- A.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设定
- B.每3个月1次
- C.每6个月1次
- D.每星期1次
- E.每年1次
- A.药物辅助戒烟率
- B.戒烟健康教育活动覆盖率
- C.戒烟率
- D.戒烟活动参与率
- E.复吸率
- A.公共区域禁烟模式
- B.家庭管理模式
- C.与健康管理师的契约式
- D.自我管理式
- E.构建法规模式
- A.停止吸烟8小时内,体内的一氧化碳水平趋向正常
- B.停止吸烟48小时内,肺活量开始增加
- C.停止吸烟72小时内,肺功能改善30%
- D.停止吸烟12小时内,心脏病的发作几率减少
- E.停止吸烟1年后,患癌症的几率会大大降低
- A.五日戒烟法
- B.对吸烟员工发放戒烟产品
- C.在公司内建立吸烟监测系统
- D.限制吸烟和劝阻别人戒烟
- E.加强健康教育普及烟草危害知识
- A.帮助个人了解未来患某种疾病的可能性,并为个人提供治疗和康复的建议
- B.帮助医生了解更多的个人健康状况信息,提高医生的健康干预能力
- C.帮助个人了解未来患某种疾病的可能性,并为个人提供可以努力改善的指导信息
- D.帮助医生了解更多的个人健康状况信息,提高医生的诊疗能力
- E.帮助个人了解未来患某种疾病的可能性,使得个人能够更加重视自己的健康
- A.高血压高危
- B.高血压风险1级
- C.高血压风险2级
- D.高血压前期
- E.高血压风险3级
- A.优良
- B.不良
- C.不满意
- D.尚可
- E.不合格
- 55
-
某派出所干警30人,平均年龄35岁,全部为男性吸烟者28人,人均日吸烟量30根。近期有位年近40岁干警因急性心梗猝死。所领导决心对全体干警进行健康管理,从戒烟抓起。干警吸烟干预的措施中不应包括( )
- A.拒绝吸第一支烟
- B.限制吸烟
- C.劝阻他人吸烟
- D.普及吸烟危害健康的知识
- E.用电子烟代替烟草
- A.综合性
- B.适时性
- C.个体化
- D.连续性
- E.参与性
- A.戒烟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
- B.戒烟前1周、戒烟后1周和1个月
- C.戒烟后1周、1个月和3个月
- D.戒烟前1个月、1周和戒烟后1周
- E.戒烟后3个月6个月和1年
- A.体检指标的前后对比
- B.个人疾病史、家族史
- C.膳食运动情况
- D.吸烟情况
- E.医疗诊断关联信息
- A.准备阶段
- B.维持阶段
- C.行动阶段
- D.终止阶段
- E.随访阶段
- A.判断高血压的标准不对
- B.首选降压药治疗
- C.采用电子血压计
- D.不同时间测量了三次
- E.药物不应采用口服的方式
- A.药物过敏史
- B.经济收入
- C.家族史
- D.身份证号码
- E.患病史
- A.空腹血糖
- B.随机血糖
- C.尿糖
- D.健康体检自测问卷
- E.OGTT
- A.一年
- B.两个月
- C.半年
- D.三个月
- E.一个月
- A.生活事件
- B.心理健康状况
- C.家系图
- D.既往健康状况
- E.生活习惯及嗜好
- 65
-
某企业制定员工的健康管理计划,提出通过企业微信公共账号推广员工健身活动,在距离工作区域较近的休闲区域设置健身器械实行工间操制度。等方案预期通过一年的努力员工的锻炼率有所提高。这个计划的目标忽略了( )
- A.区域
- B.对象
- C.变化程度
- D.内容
- E.时间
- A.减少脂肪摄入量
- B.规律饮食
- C.加速减重
- D.加强锻炼
- E.定期体检
- A.动物性食物消费量
- B.进餐时间
- C.运动时间
- D.食盐摄入量
- E.蔬菜水果摄入量
- A.慢阻肺
- B.高血压病
- C.酯代谢紊乱
- D.糖尿病
- E.易肥胖
- A.失明
- B.缺血性脑卒中
- C.脑动脉硬化
- D.糖尿病
- E.冠心病
- A.先快速充气,然后缓慢充气
- B.快速充气,缓慢放气
- C.先缓慢充气,然后快速充气
- D.缓慢充气,缓慢放气
- E.快速充气,快速放气
- A.相对危险度
- B.健康年龄
- C.绝对危险度
- D.目标危险度
- E.危险分数
- 72
-
王先生,男,63岁,A型血,考古学者,每天吸烟10支以上,经常吃腌制饮食,每天蔬菜水果摄入300g,体重72kg,身高180cm,曾有慢性胃部疾病史,母亲死于直肠癌。需要进一步筛查的指标是( )
- A.前列腺特异抗原
- B.血磷
- C.幽门螺旋杆菌
- D.血钙
- E.心脏超声
- A.超重
- B.二度肥胖
- C.一度肥胖
- D.三度肥胖
- E.标准
- A.肝肾功,血糖,血脂等生化检查
- B.动态血压监测
- C.头颅磁共振检查
- D.眼底动脉检查
- E.颈动脉超声检查
- A.传播策略
- B.教育策略
- C.环境策略
- D.政策策略
- E.倡导策略
- A.杜绝环境因素影响
- B.克服性格内向的特点
- C.不受家庭因素影响
- D.坚决不吸第一只烟
- E.学会办事果断
- A.直肠癌家族史
- B.腌制饮食
- C.肺吸烟
- D.体重
- E.血压
- A.高血压
- B.前列腺癌
- C.糖尿病
- D.心血管病
- E.胃癌
- A.动态习惯
- B.静态习惯
- C.工作时的身体活动
- D.交通时的身体活动
- E.娱乐性身体活动
- A.政策策略
- B.倡导策略
- C.环境策略
- D.教育策略
- E.传播策略
- A.控制体重
- B.调脂治疗
- C.血糖管理
- D.限制饮酒
- E.血压管理
- A.多因素模型法
- B.生理指标评估法
- C.死亡危险性评估法
- D.生活方式评估法
- E.单因素加权法
- A.成果阶段
- B.衰竭阶段
- C.巩固阶段
- D.形成阶段
- E.诱导阶段
- A.血压和饮酒
- B.精神压力大
- C.膳食和吸烟
- D.睡眠不足
- E.体力活动
- A.家庭成员的健康记录
- B.社区卫生服务资源
- C.家庭基本资料
- D.家庭主要问题的目录和描述
- E.家庭评估资料
- A.功能评估
- B.心理评估
- C.生活方式评估
- D.理想风险评估
- E.生理指标评估
- A.疾病管理随访表
- B.健康体检表
- C.基本信息表格
- D.社区基本资料调查表
- E.行为因素调查表
- A.疾病家族史和总胆固醇
- B.血糖和总胆固醇
- C.血糖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D.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E.血糖和甘油三酯
- A.经常随访
- B.心理治疗
- C.饮食治疗
- D.定期治疗
- E.物理治疗
- A.生理依赖
- B.诱导依赖
- C.心理依赖
- D.戒断症状
- E.社会依赖
- A.危险因素史
- B.疾病史
- C.家族史
- D.体检信息
- E.既往史
- A.正常
- B.肥胖
- C.瘦弱
- D.超重
- E.严重消瘦
- A.血压
- B.年龄
- C.肥胖
- D.饮食习惯
- E.运动强度
- A.身高
- B.血糖
- C.肝肾功能
- D.低体重
- E.心电图
- A.心电图、X线、超声检查
- B.健康体检自测问卷
- C.骨质疏松风险筛查
- D.血尿常规、血糖、血脂等实验室检查
- E.体格检查
- A.正常
- B.超重
- C.轻度肥胖
- D.中度肥胖
- E.重度肥胖
- A.团体效应
- B.文化因素
- C.媒介因素
- D.社会环境因素
- E.家庭影响因素
- A.低危信息
- B.不合逻辑信息
- C.危险信息
- D.错误信息
- E.基本信息
- A.躺着,两脚分开20~30cm
- B.直立,两脚分开20~30cm
- C.坐着,两脚分开30~40cm
- D.坐着,两人两脚分开20~30cm
- E.直立,两脚分开30~40cm
- A.2.1
- B.24.2
- C.47.1
- D.0.6
- E.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