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15
-
动物具有心理和意识( )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良好的专业成绩
- B.恰到好处的创新精神
- C.表里不一的行为方式
- D.团队精神、亲和力、感染力、领导力
- 正确
- 错误
- A.全日制
- B.学历
- C.非学历
- D.非全日制
- A.高度集中
- B.统得过死
- C.包得过多
- D.条块分割
- A.危机是当人们面对重要生活目标的阻碍时产生的一种状态。
- B.危机之所以是危机,是因为个体知道自己无法对某种境遇作出反应。
- C.危机是一种解体状态。
- D.危机是生活目标阻断所致,人们用常规的选择和行为无法克服这种障碍。
- A.价值观是正确的社会意识
- B.正确价值观有助于引导社会良性运行
- C.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 D.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 E.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 A.以德为本、育人为先
- B.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 C.人文
- D.素质
- A.在约定的还款日期前,将贷款本金和利息存入个人国家助学贷款专用帐户内,代理银行在约定的还款日自动从账户中划收
- B.以现金的方式直接到银行办理还款手续
- C.以转账的方式到银行办理还款手续
- D.直接到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还款
- A.细胞学说
- B.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 C.分子生物学
- D.生物进化论
- A.能调控不良情绪
- B.积极、愉悦的情绪基调
- C.适度的情绪反应
- D.高级社会性情感发展良好
- A.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
- B.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
- C.到21世纪中叶,人均GN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 D.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 E.到21世纪末再翻两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 A.恒定性
- B.可变性
- C.稳定性
- D.天赋性
- A.精力旺盛
- B.感情丰富
- C.渴望独立
- D.认识能力高,看问题全面
- 33
-
观察法可分为( )
- A.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 B.长期性观察与短期性观察
- C.系统性观察与非系统性观察
- D.情景性观察与控制性观察
- E.结构性观察与非结构性观察
- 34
-
党组的主要任务是( )
- A.负责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讨论和决定本单位的重大问题
- B.做好干部管理工作;团结党外干部和群众,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
- C.指导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组织的工作
- D.指导工会、共青团和妇委会等群众团体的工作
- A.聘任或解聘
- B.晋升
- C.奖励
- D.处分
- A.组织者
- B.骨干力量
- C.实施者
- D.指导者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 C.实现小康水平
-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E.提供公共服务均等化
- A.学会学习
- B.学会工作
- C.学会做人
- D.学会做事
- E.学会生活
- A.整体性
- B.有序性
- C.层次性
- D.动态性
- E.相关性
- A.工具性动作技能
- B.连续性动作技能
- C.封闭性动作技能
- D.非连续性动作技能
- E.开放性动作技能
- A.主观唯心主义
- B.辩证唯物主义
- C.客观唯心主义
- D.庸俗唯物主义
- A.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 B.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 C.科学阐明和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 D.作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 A.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
- B.“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 C.优先发展农业的方针
- D.优先发展工业的方针
- A.内心的平静
- B.信心
- C.成功的意识
- D.浮躁
- A.1:50
- B.1:100
- C.1:200
- D.1:300
- A.培养人才
- B.立德树人
- C.道德教育
- D.素质教育
- A.1周
- B.2周
- C.3周
- D.4周
- A.30
- B.60
- C.90
- D.10
- A.发展心理学
- B.普通心理学
- C.社会心理学
- D.教育心理学
- 50
-
教学过程是( )
- A.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 B.智育
- C.直接认识为主的过程
- D.一种心理活动
- A.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 B.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 C.硕士以上学历
- D.博士以上学历
- A.学习需要
- B.学习动机
- C.学习兴趣
- D.学习理想
- A.效度
- B.信度
- C.难度
- D.区分度
- A.教育手段
- B.教育管理
- C.教育平等
- D.教育效率
- A.1985年
- B.1986年
- C.1993年
- D.1995年
- A.初级学院和短期大学、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所
- B.初级学院和短期大学、大学和专门学院、独立学院
- C.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院、研究所
- D.初级学院和短期大学、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院
- A.上午8~9点
- B.上午11~12点
- C.下午3~4点
- D.下午6~8点
- A.①⑨②④
- B.③④①②
- C.③①④②
- D.①③④②
- 59
-
罗夏墨迹测验属于( )
- A.投射测验
- B.自陈测验
- C.能力测验
- D.智力测验
- A.凝聚性
- B.从众
- C.社会助长
- D.士气
- A.地域结构
- B.形式结构
- C.队伍结构
- D.层次结构
- A.8月15日——次年4月30日
- B.9月15日——次年4月30日
- C.10月15日——次年4月30日
- D.11月15日——次年4月30日
- A.标志着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已经终结
- B.有利于促进我国人口均衡发展
- C.有利于完善我国人口发展战略
- D.标志着我国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 A.仔细而缓慢阅读
- B.进行过度学习
- C.死记硬背
- D.学习完立即休息
- A.奈塞尔
- B.马斯洛
- C.斯金纳
- D.考夫卡
- A.家长
- B.代理人
- C.班主任
- D.辅导员
- A.情绪情感反应过于冷漠
- B.情绪情感反应过于强烈
- C.自卑
- D.嫉妒
- A.申请入党人
- B.入党积极分子
- C.发展对象
- D.预备党员
- A.学科法
- B.任务法
- C.结构法
- D.整体法
- A.升华
- B.补偿
- C.退行
- D.转移
- A.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 B.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 C.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 D.真理是否符合事物客观事实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
- A.人生价值观课教学
- B.思想品德课教学
- C.社会实践课教学
- D.心理评估课教学
- A.“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 C.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 D.中国共产党领导
- A.有表决权
- B.没有选举权
- C.没有被选举权
- D.除了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外,其他同正式党员一样
- A.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的结合体
- B.“对立”与“统一”是不可分割的
-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D.对立与统一的关系,既存在于事物内部,也存在于事物之间
- A.3
- B.4
- C.6
- D.12
- 77
-
唯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笛卡尔
- B.冯特
- C.洛克
- D.华生
- A.《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 B.《论联合政府》
- C.《(共产党人)发刊词》
- D.《反对本本主义》
- A.专业培养目标
- B.高等教育目标
- C.课程目标
- D.教学计划
- A.教学计划
- B.课程设计
- C.教学大纲
- D.教案
- A.悲伤反应
- B.急性反应
- C.病理性居丧反应
- D.幻觉反应
- A.逻辑性
- B.感染性
- C.科学性
- D.关联性
- A.《论语》
- B.《老子》
- C.《孟子》
- D.《庄子》
- A.《教育法》
- B.《教师法》
- C.《高等教育法》
- D.《教师资格条例》
- A.多血质
- B.抑郁质
- C.胆汁质
- D.黏液质
- A.拨打学工部值班电话
- B.拨打学校值班电话报告
- C.通知学院相关人员到场
- D.保卫处和学工部负责指挥
- A.态度的认知成分
- B.态度的意志成分
- C.态度的情感成分
- D.态度的行为成分
- A.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使用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
- B.参加社会服务、勤工助学,在校内组织、参加学生团体及文娱体育等活动
- C.对学习的专业不感兴趣,可以申请随时调整专业
- D.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等方面获得公正评价,完成学校规定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
- A.群众认可度较高
- B.班委之间的和谐度较高
- C.有利于竞争
- D.保证班委质量
- A.接近联想
- B.类似联想
- C.对比联想
- D.因果联想
- A.强化
- B.反馈
- C.联结
- D.迁移
- A.教学反思
- B.教学监控
- C.教学计划
- D.教学设计
- A.唯心主义
- B.形而上学
- C.不可知论
- D.二元论
- A.又联合又斗争
- B.坚持反倾向斗争
- C.有理、有利、有节
- D.工农联盟
- A.水
- B.饥渴
- C.寻求水源
- D.喝水
- 96
-
( )是情绪产生的基础。
- A.动机
- B.需要
- C.行为
- D.认知
- A.教师劳动
- B.教育体制
- C.教学设备
- D.教学方法
- A.本我
- B.真我
- C.自我
- D.超我
- A.断氧灭火法
- B.隔离灭火法
- C.冷却灭火法
- D.窒息灭火法
- A.自我认识与自我体验
- B.自我体验与自我调控
- C.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
- D.自我体验与自我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