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全真预测试卷(四)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

第 104 题 甲市人民政府在召集有关职能部门、城市公共交通运营公司(以下简称城市公交公司)召开协调会后,下发了甲市人民政府《会议纪要》,明确:城市公交公司的运营范围,界定在经批准的城市规划区内;城市公交公司在城市规划区内开通的线路要保证正常运营,免缴交通规费;在规划区范围内,原由交通部门负责的对城市公交公司违法运营的查处,交由建设部门负责。《会议纪要》下发后,甲市城区交通局按照《会议纪要》的要求,终止了对城市公交公司违法运营的查处。田某、孙某和王某是经交通部门批准的三家运输经营户,他们运营的线路与《会议纪要》规定免缴交通规费的城市公交公司的两条运营线路重叠,但依《会议纪要》,不能享受免缴交通规费的优惠。三人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会议纪要》中关于城市公交公司免缴交通规费的规定,并请求确认市政府《会议纪要》关于终止城区交通局对城市公交公司违法运营查处的内容违法。

(1)甲市人民政府《会议纪要》所作出的城市公交公司免缴交通规费的内容是否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为什么?(5分)

(2)田某、孙某和王某三人是否具有原告资格?为什么?(5分)

(3)田某、孙某和王某三人提出的确认甲市人民政府终止城区交通局对城市公交公司违法运营查处的内容违法的请求,是否属于法院的审理范围?为什么?(5分)

27

第 80 题 按照宪法规定,下列情况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的是(  )。

  • A.遵守宪法和法律
  • B.获得物质帮助
  • C.劳动
  • D.受教育     
29

第 77 题 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两头”是指(  )。

  • A.无产阶级
  • B.农民阶级
  • C.地主大资产阶级     
  • D.城市小资产阶级
30

第 78 题 下列协议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有(  )。

  • A.收养协议
  • B.监护协议
  • C.婚约
  • D.赠与合同
31

第 75 题 对于公文摘编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编写文摘时应客观反映原文,不遗漏重要内容,但可作一定的评论
  • B.综述的题目应具体而不宜宽泛,内容应有倾向性、代表性、预测性
  • C.提要即是对公文内容的简要介绍和评价
  • D.编写数据资料汇集时,必须指明数据的出处
32

第 76 题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为(  )。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标准     
  •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3

第 74 题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指(  )。

  • A.生产发展
  • B.生活富裕
  • C.生态良好     
  • D.消除自然灾害
34

第 72 题 下列既是行政机关正式公文又是上行文的是(  )。

  • A.报告、请示
  • B.报告、函     
  • C.请示、工作报告
  • D.总结报告、请示
36

第 70 题 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公文的结构就是指公文的组织构造
  • B.公文形成的具体时间,通常以会议通过的时间或印发时间为准
  • C.发文就是指本机关制成的发往外部的文件     
  • D.公文是一种特殊的应用文
37

第 71 题 在我国,反贪局进行的监督属于何种国家监督的形式?(  )

  • A.司法机关监督
  • B.审判机关监督
  • C.行政机关监督
  • D.检察机关监督
38

第 68 题 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产业格局,其主要内容是(  )。

  • A.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
  • B.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
  • C.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 D.服务业全面发展
39

第 69 题 《公务员法》在附则中规定了本法中所称领导成员的范围,以下属于该范围的是(  )。

  • A.各级政府、党委机关的领导成员
  • B.各级人大、政协的工作部门的领导成员
  • C.机关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
  • D.“选任制”公务员
40

第 66 题 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的形式有(  )。

  • A.改组
  • B.联合、兼并
  • C.出售
  • D.租赁、承包经营
41

第 67 题 行政诉讼具有的与其他诉讼活动不同的基本原则有(  )。

  • A.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
  • B.人民检察院特定监督原则     
  • C.行政诉讼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原则
  • D.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
42

第 63 题 下列句子在表述上存在歧义的是(  )。

  • A.老张安排小李去接待来客,过后不大会儿他就走了
  • B.在昨天的检查中,三班又查出了几个问题
  • C.刚踏进办公室,就看见两位工厂的负责人正焦急地等着我
  • D.对于这件事的处理意见,我们的看法并不一致
43

第 64 题 行政赔偿的主要方式有(  )。

  • A.金钱赔偿
  • B.赔礼道歉
  • C.返还财产
  • D.恢复原状
45

第 61 题 裁定管辖包括(  )。

  • A.指定管辖
  • B.级别管辖
  • C.移送管辖
  • D.地域管辖
46

第 62 题 货币的职能包括(  )。

  • A.价值尺度
  • B.流通手段
  • C.贮藏手段
  • D.支付手段
47

第 60 题 我国法定的规范性文件包括(  )。

  • A.条例
  • B.规定
  • C.通告     
  • D.办法
48

第 59 题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指出现阶段党的最低纲领是(  )。

  • A.打倒军阀
  • B.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 C.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 D.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49

第 56 题 宏观经济调控是(  )。

  • A.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 B.国家领导人和群众意志的要求
  • C.搞活企业适应市场需要的客观要求     
  • D.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客观要求
50

第 58 题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下列行为与这一分配制度相符的有(  )。

  • A.某国有控股企业根据企业经济效益的变化,对职工实行浮动工资制
  • B.某村党支部书记把自己创立的企业和资产交给集体,带领村民一起致富     
  • C.某地为防止收入悬殊引发社会动荡,对全体劳动者实行等额工资制
  • D.高某因为原单位不能发挥其技术专长且工资过低,跳槽到某企业就职
51

第 57 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强调要重视精神的力量,同时也强调要注意消极的、错误的思想意识对我们的侵蚀。从哲学上说,这是因为(  )。

  •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 B.错误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 C.正确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 D.意识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
52

第 54 题 政企分开的主要措施是(  )。

  • A.企业实行无主管部门制
  • B.逐步取消专业经济部门
  • C.大力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 D.探索新的对国有企业的监管方式
53

第 55 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  )。

  • A.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 B.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 C.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 D.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需求
55

第 52 题 经营者在侵害消费者的人格尊严时,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包括(  )。

  • A.返还财产
  • B.停止侵害
  • C.赔礼道歉
  • D.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56

第 50 题 下列古谚、古训不蕴含同一哲学原理的一组是(  )。

  • A.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郸学步;对牛弹琴     
  • B.鲁侯养鸟;张冠李戴;良莠不分;指鹿为马
  •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水滴石穿;防微杜渐
  • D.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凡事要好,须问“三老”;百闻不如一见
57

第 51 题 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了(  )。

  • A.时间和空间是在头脑之外的客观存在
  • B.时间和空间是在头脑中存在的观念
  • C.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 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59

第 46 题 下列属于执法活动的是(  )。

  • A.李某遭王某殴打而向公安机关报案
  • B.检察机关根据群众检举对某人的受贿行为进行侦查
  • C.税务人员认为张某有偷税嫌疑而查办该案件
  • D.法官出差办案途中发现两个人发生口角,依法律和事实对两人进行劝解
60

第 48 题 行政伦理的最低要求是(  )。

  • A.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 B.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 C.不损害集体利益
  • D.成为高尚道德的模范
61

第 45 题 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自然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被视为(  )。

  • A.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 B.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 C.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 D.限制民事权力能力人
62

第 44 题 有关人格权,错误的说法是(  )。

  • A.人格权是指民事主体具有法律上的独立资格所必须享有的民事权利
  • B.公民、法人都具有人格权
  • C.人格权包括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
  • D.公民的荣誉权也属于人格权的一种
63

第 42 题 2011年3月30日~31日,第十七次中国一东盟高官磋商在(  )举行。

  • A.新加坡
  • B.吉隆坡
  • C.苏州
  • D.杭州     
65

第 41 题 有关知识产权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在我国,知识产权是著作权、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以及专利权与商标权的统称     
  • B.知识产权的“知识”是指人的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成果,这种成果无须具有为人所感知的客观形式
  • C.“知识产权”是外来语
  • D.“知识产权”的概念、含义由法律直接规定
67

第 39 题 公文中兼用的基本表达方式是(  )。

  • A.议论、描写、说明
  • B.议论、说明
  • C.议论、叙述、说明
  • D.抒情、说明
69

第 36 题 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  )。

  • A.人民代表大会
  • B.人民代表大会制     
  • C.民主集中制
  • D.政治协商制度
70

第 34 题 机关对新录用人员在试用期内进行的是(  )。

  • A.初任培训
  • B.任职培训     
  • C.专门业务培训
  • D.在职培训
71

第 35 题 张某和王某是邻居,在一起行政案件的执行中,人民法院执行人员误将案外人员王某的一间房屋当做被执行人张某的房屋强行拆毁。王某提出赔偿请求,该损失应由谁赔偿?(  )

  • A.应当由张某负责赔偿
  • B.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人员负责赔偿     
  • C.应当由人民法院负责赔偿
  • D.属于意外事件,由王某自己承担
72

第 33 题 监察部行使的监督是(  )。

  • A.专门监督
  • B.主管监督
  • C.职能监督
  • D.法制监督
74

第 31 题 下列关于死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 B.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 C.判决死刑立即执行的,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授权的部分高级人民法院核准
  • D.判决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两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
75

第 29 题 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  )。

  • A.只有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的观点
  • C.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 D.唯心主义承认的观点     
79

第 28 题 按照职权的集中和分散程度,可以将行政领导体制划分为(  )。

  • A.首长制与委员会制
  • B.完整制与分离制
  • C.层级制与职能制     
  • D.集权制与分权制
80

第 25 题 在国际贸易中,决定商品价格的基础是(  )。

  • A.一国范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B.发达国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C.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D.世界范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82

第 23 题 我国对作品实行(  )原则,作者在作品完成时即取得著作权,受法律保护。

  • A.实际履行
  • B.协作履行     
  • C.自动保护
  • D.先申请
83

第 22 题 批办是指(  )。

  • A.对发文稿的审核批示
  • B.对收文应如何办理所作的批示
  • C.对公文正本的复核意见     
  • D.对请示报告的处理
84

第 20 题 对所有相对方要一视同仁,不偏不倚,给相关利害关系人以同等的辩论机会,这体现了行政程序的(  )。

  • A.程序法定原则
  • B.相对方参与原则
  • C.程序公正原则     
  • D.效率原则
85

第 21 题 生产力反映的是(  )。

  • 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 B.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C.劳动者与劳动资料之间的关系
  • D.劳动者与劳动对象之间的关系
86

第 19 题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定的强制措施不包括(  )。

  • A.拘传
  • B.逮捕
  • C.劳改
  • D.取保候审     
88

第 18 题 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

  •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 B.认识事物的量
  • C.确定事物的质     
  • D.把握事物的度
90

第 16 题 第三世界国家在经济上发展缓慢的共同原因是(  )。

  • A.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 B.本国资源缺乏
  • C.本国劳动力短缺     
  • D.债务负担沉重
91

第 12 题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具体的是指(  )。

  • 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
  • B.公有资产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的关系
  • C.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的经营方式     
  • D.公有资产的最终归属问题
92

第 14 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  )。

  • A.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 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 C.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 D.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93

第 13 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我国目前处理劳动争议的机构不包括(  )。

  • A.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 B.人民法院
  • C.人民检察院     
  • D.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94

第 10 题 下列各项属于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的一项是(  )

  • A.A省人民政府和A省教育厅
  • B.教育部和A省教育厅
  • C.A省教育厅和A省M市教育局
  • D.A省教育厅和B省教育厅     
95

第 11 题 第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主要议程是(  )。

  • A.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 B.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C.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建问题
  • D.研究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96

第 9 题 科学建立行政组织的根本依据是(  )。

  • A.经济职能
  • B.文化职能     
  • C.政府职能
  • D.管理职能
98

第 6 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这里领导的作风急需改变,因为他们对取得的成绩宣传不遗余力,对存在的缺点却讳莫如深,不愿意深入检查反思
  • B.想象是一双美丽的翅膀:音乐无形,却能使人荡气回肠;话语无色,却能给人姹紫嫣红的风光
  • C.社会进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不用过箪食瓢饮的日子,但那种一掷千金的“豪爽”也是我们应该唾弃的
  • D.基础知识的学习最需要扎扎实实的循序渐进,不下苦工夫想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
99

第 4 题 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  )。

  • A.真理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谬误是主观自生的
  • B.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 C.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 D.真理是不变的,谬误是可变的     
100

第 5 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被称为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安全网”和“减震器”。

  • A.现代企业制度
  • B.金融风险的防范
  • C.社会保障制度     
  • D.国家宏观调控
101

第 2 题 我国耕地面积排名世界第四位,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人均数的40%。人均资源不足提醒我国经济发展应注意(  )。

  • A.大力发展农业
  • B.提高资源利用率     
  • C.加强粮食生产
  • D.重视农耕保护
103

第 1 题 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说明(  )。

  •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穿、住,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活动
  • 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 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人的本质     
  • 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