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国家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命题预测试卷(6)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4

第 50 题 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观点中,正确的有(  )。

  • A.民族区域自治是单一制国家形式下实行的自治形式
  • B.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具有联邦行政区域性质
  • C.民族区域自治是区域自治和民族自治的统一
  • D.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
18

第 47 题 “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

  • A.社会主义本质
  • B.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
  • C.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需要
  • D.我国经济落后的现实状况
19

第 46 题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极端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

  • A.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 B.它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出发点
  • C.它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 D.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思想保证
20

第 45 题 税收的基本特征有(  )。

  • A.自觉性
  • B.强制性
  • C.无偿性
  • D.固定性
22

第 44 题 作为宏观经济调控手段,计划手段(  )。

  • A.既是一种行政手段,又是一种经济手段,还是一种法律手段
  • B.要体现出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 C.具有客观件、战略件和政策性等特点
  • D.由国家权力机关批准通过,指令性计划具有约束力
23

第 42 题 下列哪几项是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

  • A.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
  • B.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
  • C.公开投票原则
  • D.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
24

第 41 题 财产税具有的优点包括(  )。

  • A.属于直接税,税负不易转嫁
  • B.符合税收纳税能力原则
  • C.收入比较稳定
  • D.具有收入分配功能
27

第 37 题 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 A.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 B.信息化是加快实现工业化的必然选择
  • C.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 D.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28

第 39 题 法律的预测作用的对象有(  )。

  • A.当事人之间的行为
  • B.国家对某种行为的态度
  • C.一般人今后的行为
  • D.他人今后的行为
30

第 35 题 下列关于水的物理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 A.蒸发时放热,结冰时吸热
  • B.蒸发时吸热,结冰时放热
  • C.结冰和蒸发时都吸热
  • D.结冰和蒸发时都散热
32

第 34 题 份号适用于(  )。

  • A.秘密公文
  • B.机密公文
  • C.绝密公文
  • D.内部使用公文
33

第 32 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行政处罚原则的是(  )。

  • A.处罚法定原则
  • B.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 C.公正、公开原则
  • D.一事不再罚原则和过罚相当原则
35

第 31 题 经济全球化的决定力量和主导力量分别是(  )和(  )。

  • A.市场机制
  • B.贸易、投资和金融的全球化
  • C.跨国公司
  • D.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技术进步
37

第 29 题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下列关于我们公民基本权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国家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实行男女同工同酬
  • B.年满18周岁,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中国公民均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C.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不包括公民年老、疾病、丧失劳动能力时的物质帮助权
  • D.国家保护华侨的正当权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
39

第 26 题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购买股票后,股东成为(  )。

  • A.企业法人
  • B.公司的债主
  • C.企业的经营者
  • D.公司的所有者
40

第 25 题 我国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是(  )。

  • A.荣辱观决定世界观
  • B.荣辱观是人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
  • C.改造客观世界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
  • D.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起促进的作用
41

第 24 题 写好调查报告的前提是(  )。

  • A.生动多样的标题
  • B.细致公正的调查
  • C.简明扼要的前言
  • D.陈述详细的主体
44

第 21 题 维护文件的高度严密性是指(  )。

  • A.公文的保密性
  • B.公文语言结构的严密
  • C.公文行文程序的严密
  • D.施行办法的严密
45

第 20 题 下列各项中,决定乡、民族乡、镇的建置和区域划分的是(  )。

  • A.省、直辖市的人民政府
  • B.国务院
  • C.省、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
  • D.全国人大
46

第 19 题 县、处级副职对应于(  )级。

  • A.9~12
  • B.9~11
  • C.7~10
  • D.8~11
47

第 18 题 人们形容天空往往是“蔚蓝的天空”,其实,天空并不是蓝色,飞行员在空中飞行到一定高度以后发现越往高处飞天色越暗。这是因为(  )。

  • A.随着高度的增加,云彩增多,挡住了太阳光线
  • B.随着高度的增加,空气变得稀薄,大气对阳光的色散能力转弱
  • C.随着高度的增加,空气变得稀薄,使阳光透射能力变弱
  • D.随着高度的增加,惰性气体层变厚,减弱了阳光的透射能力
48

第 16 题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发展目标是建设(  )。

  • A.创新型国家
  • B.技术发达国家
  • C.国家创新体系
  • D.技术创新体系
50

第 15 题 审理“民告官”的行政案件所适用的法律是(  )。

  • A.民事诉讼法
  • B.刑事诉讼法
  • C.行政诉讼法
  • D.民法通则
51

第 14 题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  )。

  • A.客体的选择和建构
  • 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
  • C.人的心灵活动的内省
  • D.客体能动反映
53

第 12 题 按照我国有关仲裁的法律规定,肩于双方当事人之间仲裁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是(  )。

  • A.双方争议必须是经济纠纷
  • B.双方当事人同意进行仲裁
  • C.由人民法院决定仲裁
  • D.当事人一方到仲裁庭立案
58

第 6 题 “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59

第 7 题 股权转让应在哪一市场中实现?(  )

  • A.消费品市场
  • B.生产资料市场
  • C.金融市场
  • D.产权市场
61

第 4 题 经济学中的“破窗理论”主要体现了(  )。

  • A.生产与分配的辩证关系
  • B.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 C.积累与生产的辩证关系
  • D.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辩证关系
62

第 3 题 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按照规定程序(  )。

  • A.予以记过一次
  • B.予以辞退
  • C.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
  • D.降低两个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