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天津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试题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

98.根据人口年龄段的划分,哪一年龄段人口增长的幅度最大?

  • A.26-35  B.36-50  C.51-65  D.66岁以上 
4

96.某地区正真人口增长的幅度比乡村人口增长的幅度多几个百分点?

  • A.5.5百分点  B.5.3百分点  C.4.6百分点 D.3.1 百分点
5

97.从人口的年龄结构分析,出现负增长的有几个年龄段?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

 94.粮食作物中的高杆作物产量占秋粮作物产量的百分之多少?

  • A.8.5%   B.5.3%  C.6.4%  D.10.8% 
7

93.豆类作物中产量排第二位的占非豆类作物中产量排第二位的百分比是多少?

  • A.19.82% B.28.35%  C.32.76%  D.46.14%
8

92.秋粮作物中产量最大的是产量最小的几倍?

  • A.45倍    B.35倍  C.20倍   D.18倍  
9

(二)根据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北方某地区粮食作物产量统计图表(万斤/单位)

  • A.41.5%  B.43.4%  C.45.1%  D.46.3%  
10

91豆类作物产量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比例比夏粮作物产量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比例少多少?

  • A.21个百分点    B.20个百分点   C.19个百分点  D.18个百分点 
12

89.若200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9‰,则2004年人均用水量是多少?

  • A.712立方米 B.601立方米 C.512立方米 D.427立方米
13

87.2004年人均水资源达到多少立方米?

  • A.2114.23立方米 B.1856.64立方米
  • C.1789.63立方米 D.1523.74立方米
14

84.我国许多城币都有别名,上海、成都、昆明的别名分别是:

  • A春城、申城、蓉城B申城、春城、蓉城C申城、蓉城、春城D申城、蓉城、花城
16

所给出的图、表或一段文字均有5个问题要你回答。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和判断处理。

请开始答题:

【例题】根据下表,回答①~②题

博物馆四个入口处自动计数器的读数

自动计数器在不同时间的读数(人数)

入口(时间)

7∶00

8∶00

9∶00

10∶00

11∶00

1

7111

7905

8342

8451

8485

2

8432

9013

9152

9237

9306

3

5555

5921

5989

6143

6233

4

954

1063

1121

1242

1299

① 从早上7∶00到11∶00通过入口1进入博物馆的参观人数是( )。

  • A. 580 B. 94 C. 1 374 D. 1 594    ② 在早上7∶00到8∶00之间,通过人数最多的入口是( )。
  • A. 1 B. 2 C. 3 D. 4    【解答】题①应为8 485-7 111=1 374,答案是C;    题②比较两数之间的差,差值最大的是入口1的两个数,故答案是A。    请开始答题:    (一)根据下列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据我国《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在土地资
  • A.增加了41.9万公顷 B.减少了36.1万公顷
  • C. 增加了55.8万公顷 D.减少了46.2万公顷
17

81.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出自?

  • A.《诗经·小雅·鹤鸣》 B.《诗经》 C.《论语》 D.《尚书》
18

82.人们都说秋风扫落叶的原因?

  • A.谚语 B.比喻 C.是秋天的风景 D.气温下降
19

83.澄清的石灰水用气吹过之后,便呈混浊的颜色,其原因是:

  • A.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B.呼出的气体中不含氧气。
  • C.呼出的气体温度较高。D.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20

80.奥运会五环旗首次升起的时间?

  • A. 雅典B. 圣路易斯 C. 阿姆斯特丹 D.安特卫普
21

79.人在运动时会流汗的原因是:

  • A.防止身体过度疲劳。B.使体温保持正常。
  • C.保持皮肤清洁。 D.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
22

78.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

  •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23

77.高尔基的三部曲分别指的是什么 ?

  • A.《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B. 《三剑客》、《二十年後》、《铁面人》
  • C. 《玛戈皇后》、《四十五卫士》、《蒙梭罗夫人》 D. 《雾》、《雨》、(电》。
24

75.(1)人口普查 (2)培训调查员 (3)撰写调查报告 (4)统计数字 (5)成立人口普查办公室

  • A、5—1—2—4—3 B、5—2—1—4—3 C、3—4—5—2—1 D、1—3—2—4—5
34

三、事件排序,共10题。每道题给出五个事件每个事件是以简短语句表述的,接着给出表示事件的四种假定发生顺序的五个数学序列,请你选择其中最合乎逻辑的一种事件顺序。

【例题】 (1)收集书籍 (2)购买材料

(3)打造书架 (4)雇用木工

(5)排列书籍

  • A.4-3-1-2-5 B.1-4-2-3-5
  • C.4-3-2-1-5 D.3-2-1-4-5    【解答】此题的正确答案为B。(1)收集书籍——(4)雇用木工——(2)购买材料——(3)打造书架——(5)排列书籍,这一顺序相对于其他顺序而言最为合理。    66.(1)造假量增多 (2)收到投诉(3)损害农民利益(4)处以50万罚款(5)向外出售
  • A.2-1-3-4-5 B.1-5-3-2-4 C.5-3-2-1-4 D.2-4-1-5-3
37

65.学生上完体育课后回到教室,有 15 人喝了饮水机里的纯净水,其中 5 人很快产生了腹泻。饮水机里的纯净水马上被送去检验,检验的结果不能肯定其中有造成腹泻的有害物质。因此,喝了饮水机里的纯净水不是造成腹泻的原因。如果上述检验结果是正确的,则以下哪项对上述论证的评价最为恰当?

  • A.题干的论证有漏洞,因为它没有考虑到另一个事实:哪些没有喝了饮水机里的纯净水的人没有造成腹泻。
  • B.题干的论证有漏洞,因为它把缺少证据证明某种情况存在,当作有充分证据证明某种情况不存在。
  • C.题干的论证有漏洞,因为它没有利用一个有力的论据:为什么有更多人喝了饮水机里的纯净水没有造成腹泻。
  • D.题干的论证有漏洞,因为它没有指出造成腹泻的真正原因。
38

61.最近的一项研究指出: “经常吃沙棘果对儿童的智力发育有益。 ”研究人员对 560名儿童进行调查,发现那些经常吃沙棘果的儿童,其智力水平较很少吃沙棘果的儿童要高。因此,研究人员发现了沙棘果与儿童智力发育之间的联系。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不可能削弱上述论证?

  • A.对成年人的研究发现,每天吃沙棘果的人智力水平并不比很少吃沙棘果人的高。
  • B.调查显示:沙棘果价格非常高,只有富裕家庭的儿童才经常吃,同时这些家庭有条件实现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
  • C.这项儿童发育研究的课题负责人是沙棘果生产商,其目的就是要扩展沙棘果的销售渠道。
  • D.沙棘果是儿童喜欢的食品,家长经常把沙棘果作为礼物奖给智力表现优异的孩子。
39

62.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在托儿所里度过,会引发孩子的紧张不安。在我们的研究中,有 464 名 12~13 岁的儿童接受了特异情景测试法的测验,该项测验意在测试儿童 1 岁时的状况与对母亲的依附心理之间的关系。其结果:有 41.5%曾在托儿所看护的儿童和 25.7%曾在家看护的儿童被认为紧张不安,过于依附母亲。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没有可能对上述研究的推断提出质疑?(考试大)

  • A.出生后第一年在家看护的孩子多数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看护的,并形成浓厚的亲情。
  • B.这项研究的主持者被证实曾经在自己的幼儿时期受到过长时间来自托儿所阿姨的冷落。
  • C.针对孩子母亲的另一部分研究发现:由于孩子在家里表现出过度的依附心理,父母因此希望将其送入托儿所予以矫正。
  • D.研究中所测试的孩子并不是从托儿所看护和在家看护两种情况下随机抽取的。因此,这两组样本儿童的家庭很可能有系统性的差异存在。
40

59.有的地质学家认为, 如果地球的未勘探地区中单位面积的平均石油储藏量能和已勘探地区一样的话,那么,目前关于地下未开采的能源含量的正确估计因此要乘上一万倍,由此可得出结论,全球的石油需求,至少可以在未来五个世纪中得到满足,即便此种需求每年呈加速上升的趋势。为使上述论证成立,以下哪项是必须假设的?

  • A.地球上未勘探地区的总面积是已勘探地区的一万倍。
  • B.在未来至少五个世纪中,世界人口的增长率不会超过对石油需求的增长率。
  • C.新技术将使未来对石油的勘探和开采比现在更为可行。
  • D.地球上未勘探地区中储藏的石油可以被勘测和开采出来。
43

二、演绎推理。共10题。每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你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答案。注意,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例题】对于穿鞋来说,正合脚的鞋子比大一些的鞋子好。不过,在寒冷的天气,尺寸稍大点的毛衣与一件正合身的毛衣差别并不大。这意味着( )。

  • A.不合脚的鞋不能在冷天穿
  • B.毛衣的大小只不过是式样的问题,与其功能无关
  • C.不合身的衣物有时仍然有使用价值
  • D.在买礼物时,尺寸不如用途那样重要&nbsp;&nbsp;&nbsp;&nbsp;解答:只有C是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的,应选C。&nbsp;&nbsp;&nbsp;&nbsp;请开始答题:</B>
  • A.老王、刘蓉和小萍是一家。
  • B.老张、李玲和小红是一家。
  • C.老王、方丽和小红是一家。
  • D.老陈、方丽和小虎是一家。
54

4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劳厄对于物理学中美的观念很有见地,这表明他对于如何看待艺术中美的观念同样是很有见地的。
  • B.重大的艺术成就和重大的科学成就都值得人们去追求,因为从美的观点来看,怡人的美和悲怆的美同样动人。
  • C.科学的发现往往具有完美的、完满的形式,因为它的内容的有限性总是和世间事物的无限丰富的多样性相对立的。
  • D.第谷在平衡美学的追求和科学的探索方面的建议是非常有道理的,并且对开普勒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55

45.文中“今后科学和美学观要继续发展的道理”正确的一项是

  • A.重大的艺术成就总是给人带来慰藉,而重大的科学成就则并非如此。
  • B.我们解决的问题远没有我们发现得多,我们驰骋过的领域元远没有我们未曾涉足的领域大。
  • C.在探索科学和美学时,大师也会犯错误,有时还是大错误。
  • D.在平衡美学的追求和科学的探讨时,美是探求理论物理学中重要结果的一个指导原则。
57

4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事实表明,一切新的探索最终不是怡人之美,便是悲怆之美。
  • B.重大科学成就和重大艺术成就的差异就在于前者不能给人们带来慰藉。
  • C.宇宙从混乱状态中诞生,也必将走向一个混乱的结局。
  • D.人类未知的领域十分广阔,可以设想,人们的美学观也会得以继续发展。
58

43.本文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 A.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B.物理学与美学的关系
  • C.探索与美的关系 D.真与美的关系
59

文章阅读三:

澄明的夜空给予人们宇宙的宁静感是一个错觉,宇宙本身就是从混乱中诞生,也可能最终走向一个混乱的结局。虽然这个理论从根本上背离从古典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关于宇宙是最完美的艺术作品的概念,要接受它有一定的难度,但这毕竟是客观存在。20世纪物理学大师劳厄说过一番话,对于如何看待物理学中关的观念的发展和变迁是很有见地的。他说:“物理学从来不具有一种对一切时代都是完美的、完满的形式;而且它也不可能具有完美的、完满的形式,因为它的内容的有限性总是和观察量的无限丰富的多样性相对立的。”

如果把劳厄话中物理学这个词儿改成艺术,把观察量这个词儿改成艺术对象,于是他的话变成:“艺术从来不具有一种对一切时代都是完美的、完满的形式;而且它也不可能具有完美的、完满的形式,因为它的内容的有限性总是和艺术对象的无限丰富的多样性相对立的。”这番话对于如何看待艺术中关的观念不是同样很有见地的吗?

是不是一切新的探索最终都归结到美呢?不一定。在艺术上如此,在科学上也如此。在科学上一切探索都最终要受实验的考验,而在艺术上则是时间的考验。如果它们确是被挖掘到的世界的一个新的方面,那它们是美的。美不能先验地规定,就像毕达哥拉斯和开普勒那样。大师也会犯错误的,有时还是大错误。20世纪的一位数学大师外尔说:“我的工作总是尽力把真和美统一起来,但当我不得不在两者中选一个时,我通常选择美。”

正是他关于美的先验的标准使他相信左和右在宇宙里是对称的,从而放弃了他发现的一个重要理论——中微子的两分量理论,在这个理论中左和右是完全不对称的。然而李政道和杨振宁的工作证明,这个被发现者放弃的理论其实是正确的。外尔的观点在科学界是很典型的,他的朋友爱因斯坦也是一样,爱囚斯坦认为,美是探求理论物理学中重要结果的一个指导原则。不过,在平衡美学的追求与科学的探索时,我想,当年第谷对开普勒的忠告是非常值得记取的。

在回顾已经过去的20世纪时,人类有理由为文明在这一百年里的突飞猛进感到自豪,但是也应当充分地认识到一个事实,就是我们解决的问题远没有我们发现的问题多,我们驰骋过的领域远没我们未曾涉足的领域大,这就是今后艺术和科学继续发现的根据,也是今后人们美学观要继续发展的道理。也许科学和艺术在一点上有很大的差异,那就是,重大的艺术成就总是给人们带来慰藉,而重大的科学成就则并非必定如此。

不过,从美的观点来看,怡人的美和悲怆的荚同样动人,同样有追求的价值。

41.下列有关"美"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美在科学研究领域中应该是先验的规定。
  • B.美是探求理论物理学中重要结果的一个指导原则。
  • C..美和真在科学研究领域中有时是可以统一的。
  • D.经受住实验和时间考验的探索才是美的。
60

40. 下列四句名言佳句中,哪两句与《石缝间的生命》的旨趣最相近?( )

  • A.植物的生命要从它的绿叶中显示出来。——(意大利·但丁)
  •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唐·白居易)
  • C.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
  •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
61

39. 文章结尾说“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是具有如此震慑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从文中看,这种“力量”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石缝间的生命”具有在艰苦乃至恶劣的环境中,不失生命的尊严、创造生命奇迹。
  • B、战胜险恶环境,顽强拼搏,显示生命顽强,创造辉煌的精神。
  • C、作者用三种植物艰难的生存状态来讴歌生命本能——生命这种使自己得以延续的本能创造了奇迹,在不可能存活的地方存活了,在不可能发展的地方发展了,
  • D、增加世界活力、给人类带来重要启示,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变得神奇辉煌。
62

38. 第四段中“生命就是这样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具体的正确一项是:

  • A、被规定着指环境使它们只能生长在石缝间,是指环境对生命成长的限制、约束作用;又被环境改变着指环境使它们成为战胜环境的强者,环境可以从外部来改变和影响生命的发展。
  • B、环境的“规定”是指环境对生命成长的限制、约束或促进作用;“改变”说明环境可以促使种子从自身来改变和影响生命的发展。
  • C、被规定着指环境对生命成长的限制、约束或促进作用;,“改变”的只是自己的生长方式,以“瘦叶”藏身自己,以“蔓藤”深埋间隙,以“伤疤”述说自己。
  • D、被规定着指这些种子命运如此,“改变着“指环境使它们成为战胜环境的强者,
63

文章阅读二:

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或者只就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因为它们寻

找不到足以使草叶变得肥厚的营养,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那细微的叶脉告知你生存该

是多么艰难;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又自己生长出根须,只为了少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

去寻找那不易被觉察到的石缝。这就是生命。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地不可扼制。

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它们的茎叶里涌动着苦味的乳白色的浆

汁,它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作野菜。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却远不似田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茁壮。

它们因山风的凶狂而不能长成高高的躯干,它们因山石的贫瘠而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它们的茎显得坚韧

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去光泽;只有它们的根竟似那柔韧而又强固的筋条,似那柔中有刚的藤蔓,

深埋在石缝间狭隘的间隙里;它们已经不能再去为人们作佐餐的鲜嫩的野菜,却默默地为攀登山路的人准

备了一个可靠的抓手。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

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拚搏。

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也许还只能引起人们的哀怜;而最为令人赞叹的,就在那石岩的缝隙

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雄伟苍劲,巍峨挺拔。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的面前显得

苍白逊色。它们的躯干就是这样顽强地从石缝间生长出来,扭曲地、旋转地,每一寸树衣上都结着伤疤。

向上,向上,向上是多么地艰难。每生长一寸都要经过几度寒暑,几度春秋。然而它们终于长成了高树,

伸展开了繁茂的枝干,团簇着永不凋落的针叶。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上,耸立在高山峻岭的峰巅,只有那

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在无声地向你述说,它们的生长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拚搏。有时,一株松柏,它的根须

竟要爬满半壁山崖,似把累累的山石用一根粗粗的缆绳紧紧地缚住,由此,它们才能迎击狂风暴雨的侵袭,

它们才终于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为自己占有了一片天地。

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凄凄艾艾。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生命正是要在

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

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它又是美学的,作为一

种美学现象,它是具有如此震慑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变得神奇辉煌。

36.“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作者为什么会对此潸然泪下?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被感动是石缝间野草的瘦叶下生根,岁岁枯荣,生机不可扼制。
  • B、作者被感动是石缝间生命的倔强、不屈服、生命力的顽强。
  • C、作者被感动是石缝间蒲公英的坚韧苍老,柔韧强固,生命就是拼搏。
  • D、作者被感动是石缝间的松柏雄伟苍劲,盘根错节,生命是坚信自己的力量。
64

37. 联系上下文,作者认为“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因为“这是一种本能”,“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 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
  • B、因为“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 “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
  • C、因为任何生命都应该坚信自己有无穷的力量,它是任何恶劣的环境都无法从根本上阻挡的。
  • D、因为“它的根须竟要爬满半壁山崖,似把累累的山石用一根粗粗的缆绳紧紧地缚住”
65

3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的农业方法并非全部都是高效率的,农业考古学提供了继承古代被湮没的优秀农业技术的可能性。
  • B.内盖夫沙漠上,纳巴塔人的农业技术获得成功在于种植的植物适合了地区环境;而的的喀喀湖周围的“凸地”体系获得成功则在于以精巧的系统解决了灌溉用水问题。
  • C.过度采伐木头,造成无法恢复的环境破坏,是导致阿那萨奇人那么先进的居住地被毁弃的惟一原因。
  • D.考古学可以传送来自远古的重大讯息,但它一切研究的目的只在于呈现过去的面貌,并不要求我们从历史中学习。
66

35. 下列不属于由于森林过度采伐而造成的生态被破坏的区域是

  • A、查科峡谷 B、的的喀喀湖
  • C、古城佩德拉 D、复活节岛
67

3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纳巴塔人占据着险恶的沙漠,能够从农业中获利,关键在于成功地发展了一套取水灌溉系统。
  • B.基于“凸地”的农业体系完全是因地制宜的产物,只要恢复这种体系,便会使人立刻感受到效益。
  • C.农业考古学的贡献只在于让人们懂得如何灌溉荒芜的沙漠,如何增加谷物的产量。
  • D.佩特拉、复活节岛、查科峡谷均遭毁弃,有一个共同原因,就是环境破坏使农业文明无法维持。
68

给人以更为深刻印象的是在秘鲁和玻利维亚高原所发生的事件。空中摄影术与发掘已经揭示出,大约在公元前一千年,在的的喀喀湖周围地区,有至少二千万英亩土地属于一种基于“凸地”的农业体系,这种体系用从地块间沟渠中挖出的泥土来抬高耕种表面。这一体系非常适合于四千米的高度,适合于地区环境,也适合于传统的块根植物。然而,这种体系在五百年前印加帝国的征服之后被放弃了,现代的农业方法涉及大量的机械、化肥、灌溉和进口谷物,这种方法被证明在这种气候下,恰恰并不成功。考古学家已经清理了与重新整修了某些古代凸地,只使用传统工具,在这些地块里种植了土豆和其他传统块根植物。这些田地迄今还没有受到严重干旱、霜冻和严重洪水的影响,而谷物产量则大约是干旱农田上的七倍。许多村庄,数以千计的人民,现在已经开始采用他们祖先的耕作方法,这要感谢考古学家的努力。

反过来说,考古学也能够指出在过去出现过的生态破坏很大程度上是由人所引起的——诸如在公元900年,拜占庭古城佩特拉在几个世纪的对森林的毁灭性开采之后突然崩溃毁灭了;复活节岛上对森林更具破坏性的开采,几乎摧毁了这个小岛惟一的石器时代文化。另一个实例来自阿那萨奇人,他们居住在美洲西南部,在查科峡谷的居住地非常先进,包括有美洲摩天大楼出现前的最大也最高的建筑。为了这些建筑,从公元10世纪开始,这里在不停地继续着无情的木头采伐。不仅如此,木材还要用于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的燃料需求。最终所造成的广泛的环境破坏是无法恢复的,这是这一居住地被毁弃的主要因素之一。

31.文中画线处“智慧”一词的意思是

  • A.纳巴塔人生活在城市里,种植着葡萄、小麦和橄榄
  • B.纳巴塔人兴建灌溉沟渠和蓄水池
  • C.从地块沟渠中挖出泥土,并用这种泥土抬高耕种表面
  • D.在被整修的凸地,用传统工具种植土豆和其他传统植物
69

32.下列不属于说明考古学实际应用的一项是

  • A.基于对古代农业方式的了解,考古学家会灌溉荒芜的沙漠,增加谷物的产量
  • B.使用传统工具,在整修过的古代凸地上种植土豆和块根植物
  • C.指出古城佩特拉因为人为造成的生态破坏于公元900年崩溃毁灭
  • D.空中摄影术与发掘揭示出的的喀喀湖周围地区,有基于“凸地”的农业体系
70

30.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是并行不悖的两大学科,但在中国却很难出现与西方一样“兰桂齐芳”的局面,古代自不必言,今天重理轻文的理念也显示出国人对两大学科认识上的偏颇,且不说文理分科时人数比例上的悬殊,也不说就业时文科生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单就从广大学生的分科心理来看,就不难窥其端倪,多数学生在分科选择时,首选理科,即使明知数理化竞争实力弱也义无反顾。反观文科,往往是成绩较差学生的首选,似乎学文是在为自己降低难度,实情果真如此吗?至少原子弹可以引爆,“神舟六号”可以上天,但中国却没有一个黑格尔,没有一部《法国民法典》。自然科学可以为我们带来物质上的愉悦,却无法提供精神上、秩序上的需求,一个国家怎能没有哲学家呢?法典怎可以没有人来批判呢?

以下选项不符合文章意思的是( )。

  • A. 与西方不一样,中国从古至今没有出现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共同繁荣的局面
  • B. 中国人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认识上是有偏差的,在一些中学生当中也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 C. 文章用黑格尔、《法国民法典》与“神舟六号”、原子弹比较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中国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同时,社会科学在滞后
  • D. 两个反问句用特例在说明了一个普遍的道理,即社会不能缺乏社会科学,也不能缺乏研究社会科学的人
71

29. 主流观点认为《三国演义》是在尊刘抑曹、是在贬魏扬蜀,但如果置身其字里行间,不难发现曹、魏实在是光辉的很,而刘、蜀在冠冕堂皇之外总能让人看到背后的阴暗。曹操的败而大笑,刘备的痛哭流涕,曹魏的人才济济,蜀汉的将寡兵微都在暗示着无论以人格魅力还是人心所向上,曹操、魏国是要远远超越于刘备、蜀汉的。写孔明足智多谋而近妖,正反映出蜀汉人才匮乏,需靠人力挽救,相对的曹营谋臣如云,任谁都能提出真知灼见,人力之重显而易见;写勇冠三军的关羽在兵精粮足情况下败走麦城,身首异处,透视出蜀汉政权人才的片面性,而相应的张辽一孤军数次迫退孙权几十万大军,人才的全面性不言而喻。罗贯中事实上一直在用褒扬的语气贬损着正面人物,有时甚至会控制不住对刘备来一句“故把亲儿掷马前”的调侃,一个“故”字,活灵活现。

下面选项最符合文章意思的是( )。

  • A. 主流观点只是看到了《三国演义》的表面意思,而没有发现作者隐含的深意
  • B. 蜀汉人才的缺乏、片面是主流观点不可能看到的,而除非透过表面看本质才能发现这种缺点
  • C.“故把亲儿掷马前”中“故”的运用充分反映出主流观点中刘备的宽容和谦和
  • D. 曹操在主流观点中是作为反面人物而出现的,但在作者观点中,他是正面人物,是光辉形象
72

三、阅读理解:共25题。每道题包含一段文字或一个句子,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来完成陈述。注意:答案可能是完成对所给文字主要意思的提要,也可能是满足陈述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的选择应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

【例题】钢铁被用来建造桥梁、摩天大楼、地铁、轮船、铁路和汽车等,被用来制造几乎所有的机械,还被用来制造包括农民的长柄大镰刀和妇女的缝衣针在内的成千上万的小物品。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

  • A.钢铁具有许多不同的用途
  • B.钢铁是所有金属中最坚固的
  • C.钢铁是一种反映物质生活水平的金属
  • D.钢铁是惟一用于建造摩天大楼和桥梁的物质&nbsp;&nbsp;&nbsp;&nbsp;解答:A&nbsp;&nbsp;&nbsp;&nbsp;28. 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几乎不存在成功的可能性,根本原因在于阶级的局限性,在于所处敌我矛盾中的地位,由于物质欲望、社会地位的诱惑,农民起义的最高目标就是使自己成为地主,“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声正是这一目标的体现,虽然在后来的农民起义中不时出现“均贫富,等贵贱”的平等、均富思想,但最后无不蜕变成为享乐主义、权力思想的奴隶,作为农民起义的结晶——太平天国的
  • A. 中国古代农民起义不能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 B.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反映出农民起义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权位和物质利益
  • C. “均贫富,等贵贱”口号的提出意味着农民起义者的最高目标发生了转变,但由于内部地主知识分子的同化,最高目标中途夭折
  • D.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地主知识分子帮助农民起义扩大并成功,但又导致了农民起义的蜕化、变质
73

  • A.司空见惯 B.习以为常 C.熟视无睹 D.见怪不怪
74

  • A、直言不讳 口蜜腹剑 朽木难雕 得寸进尺
  • B、快言快语 明争暗斗 朽木不雕 贪得无厌
  • C、直言不讳 口蜜腹剑 朽木难雕 贪得无厌
  • D、快言快语 明争暗斗 朽木不雕 得寸进尺
75

2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 B.有些人凭空想了许多念头,络绎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
  • C.在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面前,我们只有依靠科学,依法办事,才能夺取抗击灾害的全面胜利。
  • D.来到武夷山,你会感受到她的形象美、色彩美、听觉美、动态美、朦胧美,以及最终形成的天人合一、浑然天成的和谐美。
76

24.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代名医孙思邈曾说:“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便谓天下无方可用。”这确是切身经验之谈。
  • B.“民主”这个外来词,最初音译为“德谟克拉西”,《新青年》戏称为“德先生”,以后又译为“惟民主义”“民主主义”,最后“民主”一词才通行。
  • C.这首诗将两种相互对立的行为——“离别”与“相逢”,两种不同的情感——“伤心”与“庆幸”平列,展示爱情的美好与纯真,引发人们的强烈共鸣。
  • D.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的叶子(如丝瓜、番茄)是平伸的,有些作物的叶子(如水稻、小麦)是直立的。
77

25.下列各句中,括号内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保护知识产权是为了促进创新,促进发展,如果做好了这项工作,研究人员才能更有动力创造出新的成果;
  • B.熟悉王厂长的人都摸到了一条规律:如果上午十点找他,不要到厂长办公室,而要道车间和图书资料室;
  • C.哪些在求职简历里弄虚作假甚至伪造证书的学生,只要被用人单位录用,一经查出, 也要立即停止协议;
  • D.不可否认,中国正在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参与者,不仅在亚洲地区,即便在全世界,也具有日益重要的影响力.
78

2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和煦的春风带来生机盎然的季节,学校社团的招新活动再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男女同学纷至沓来,踊跃报名。
  • B.机场附近山顶的大量无线发射台严重影响飞行安全,目前虽有一些已搬下山,但这对实现机场净空不过是九牛一毛。
  • C.东方大学城在短短四年内就以2.1亿元自有资金获取了13.7亿元巨额利润,这种惊人的财富增长速度确实匪夷所思。
  • D.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在考试前一定要保持轻松的心态,采用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只能事倍功半。
79

  • A. 束缚 敬赠 防御 B. 束缚 惠赠 抵御
  • C. 禁锢 惠赠 抵御 D. 禁锢 敬赠 防御
80

  • A.1234 B. 2341 C. 3241 D.4321
81

  • A. 狙击 传颂 樊篱 既而 B. 狙击 传诵 藩篱 继而
  • C. 阻击 传颂 樊篱 继而 D. 阻击 传诵 藩篱 既而
95

5.2,9,64,625,(  )

  • A. 1728&nbsp;&nbsp;&nbsp;&nbsp;B.3456&nbsp;&nbsp;&nbsp;&nbsp;C.7776&nbsp;&nbsp;&nbsp;&nbsp;D.5184&nbsp;&nbsp;
96

2.6,11,17,( ),45

  • A.22&nbsp;&nbsp;&nbsp;&nbsp;B.25&nbsp;&nbsp;&nbsp;&nbsp;&nbsp;C.28&nbsp;&nbsp;&nbsp;&nbsp;&nbsp;D.30&nbsp;
97

3.12,36,80, 150,(  )

  • A.201&nbsp;&nbsp;&nbsp;&nbsp;B.216&nbsp;&nbsp;&nbsp;&nbsp;&nbsp;C.248&nbsp;&nbsp;&nbsp;&nbsp;D.252&nbsp;&nbsp;
98

4.23,31,44,52,66,(  )

  • A.80&nbsp;&nbsp;&nbsp;&nbsp;&nbsp;B.84&nbsp;&nbsp;&nbsp;&nbsp;&nbsp;&nbsp;C.72&nbsp;&nbsp;&nbsp;&nbsp;&nbsp;&nbsp;D.74&nbsp;
99

一、数字推理:共5题。给你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选项中选择你认为最合理的一项,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例题:

1 3 5 7 9 ( )

  • A.7 B.8 C.11 D.未给出&nbsp;&nbsp;&nbsp;&nbsp;解析:</B>正确答案是11。原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2,故应选C。&nbsp;&nbsp;&nbsp;&nbsp;请开始答题:&nbsp;&nbsp;&nbsp;&nbsp;1.3,0,5,-2,7 ( )
  • A.9&nbsp;&nbsp;&nbsp;B.0&nbsp;&nbsp;&nbsp;C.-9&nbsp;&nbsp;&nbsp;&nbsp;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