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职业道德应该有明确的行为规范
- B.职业道德教育可以直接转变为职业行为规范
- C.职业道德规范应当转变为机关工作人员自觉的主体活动
- D.职业道德内化过程与职业道德传统有关
- A.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 B.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建设要建立健全一整套约束机制
- C.职业道德建设关系到每一个机关工作人员
- D.加强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点在领导干部
- A.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需要内化
- B.机关工作人员道德失范可能走向职务犯罪
- C.贪财是一切犯罪的根源
- D.要防止职务犯罪,只有采取“高薪养廉”措施
- A.职业道德完全是个人修养的表现
- B.职业道德需要一定的制度保证
- 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 D.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必须依靠经济手段
- A.物质奖励是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的决定因素
- B.任何制度都不如实物奖励的作用大
- C.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的制度规定应尽量完善
- D.对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机关工作人员应有激励措施
- A.预防行政垄断,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 B.《反垄断法》反对企业做大做强
- C.《反垄断法》旨在保护竞争机制
- D.《反垄断法》允许自愿联合,依法实施集中,扩大经营规模
- A.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进效率,统一产品规格、标准或者实行专业化分工的
- B.为提高中小经营者经营效率,增强中小经营者竞争力的;为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救灾救助等社会公共利益的
- C.因经济不景气,为缓解销售量严重下降或者生产明显过剩的
- D.为获得更大利润,进行合并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A.“市场竞争法”
- B.“市场宪法”
- C.“经济宪法”
- D.“反不正当竞争法”
- A.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重大变化
- B.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重大变化
- C.从指令性计划向指导性计划的重大变化
- D.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重大变化
- 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 C.事物发展的质量互变规律
- D.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 A.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B.人均国民生产总值5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 C.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一
- A.改革开放是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 B.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 C.要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社会主义具有优越性
-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 B.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
-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
- D.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重视不够,扶持不足
- A.农业 农村 农民
- B.农村 农业 农民
- C.农村 农民 农业
- D.农民 农村 农业
-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 B.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 C.我国稳定的关键在农村,农村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
- D.农业是国民经济积累的主要来源
- A.4
- B.5
- C.6
- D.7
- A.A市法院
- B.B市法院
- C.C市法院
- D.D市法院
- A.由丙和乙各继承一半遗产
- B.全部由养子继承
- C.遗产应收归国有
- D.遗产应收归集体所有
- A.有权继承全部遗产
- B.有权继承部分遗产
- C.无权继承遗产
- D.需要法院确认
- A.该债务随甲死亡而自然消灭
- B.应当由乙清偿
- C.应由村委会负责
- D.应由村委会在获得遗产的范围内承担清偿责任
- A.丙应向甲履行
- B.丙应向乙履行
- C.丙既可向甲也可向乙履行
- D.丙应根据乙的请求向甲履行
- A.甲的遗嘱有效
- B.甲的遗嘱部分有效
- C.甲的遗嘱无效
-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 A.丙可行使乙对甲的抗辩权
- B.甲可行使自己对乙的抗辩权
- C.丙可行使对甲抵销权
- D.丙可对甲行使自己对乙的抵销权
- A.是甲自身的权利
- B.是基于乙而享有的代理权
- C.是甲所享有的诉讼权利
- D.是甲享有的一种固有权利
- A.甲对乙的债权到期
- B.乙对丙的债权到期
- C.甲对乙的债权可到期可不到期
- D.乙处于破产状态
- A.甲为原告
- B.乙为被告
- C.丙为被告
- D.乙丙为共同被告
- A.丁是在攻击党,应该严厉查处
- B.丁没有捞到好处,所以对一部分腐败的党员很是不满
- C.丁的发言攻击了党,应当受到法律上的追究
- D.丁的发言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反映了民众呼声,不受法律追究
- A.必须和其他代表共3人以上联名才可提出
- B.必须和其他代表共5人以上联名才可提出
- C.必须和其他代表共10人以上联名才可提出
- D.必须和其他代表共20人以上联名才可提出
- 32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19名代表提出人大主席候选人甲合法有效
- B.9名代表提出镇长候选人乙合法有效
- C.25名代表无权提出召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 D.丙等人提出的议案不能撤回
- A.25名代表
- B.人大主席候选人甲
- C.镇长候选人乙
- D.本届人大主席团
- A.1998年3月至1998年6月
- B.1998年3月至2001年3月
- C.1998年3月至2002年3月
- D.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
- 35
-
本文中的错别字有( )。
- A.1个
- B.2个
- C.3个
- D.4个以上
- A.主送机关不符合“一头主送”原则
- B.附件的位置不对
- C.落款处的发文机关少了“中共市委”
- D.正文层次逻辑有误,二三自然段颠倒
- A.1个
- B.2个
- C.3个
- D.4个
- A.关于表彰2003年度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的……
- B.关于2003年度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表彰
- C.关于表彰2003年度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
- D.关于2003年度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表彰
- A.大多数居民信奉佛教
- B.人口众多,粮食主要依赖进口
- C.核能、航空航天工业已初具规模
- D.以计算机软件为主的信息产业蓬勃发展
- A.《背影》
- B.《白杨礼赞》
- C.《绿》
- D.《荷塘月色》
- A.环太平洋地震带
- B.环大西洋地震带
- C.地中海一一东非裂谷地震带
- D.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 A.提倡民主和科学
- B.提倡白话文
- C.提倡新文学
- D.宣传男女平等和个性解放
- A.营造上海外环线绿带
- B.实行垃圾分类收集
- C.消除苏州河黑臭现象
- D.建立现代农业园区
- A.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
- B.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 C.坚持资源的开发和节约并举
- D.提高资源利用率
- A.收文机关的名称
- B.收文编号
- C.收文时间
- D.档号
- A.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 B.坚持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
- C.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 D.坚持共同富裕
- A.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 B.天赋人权高于一切
- C.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 D.中国不同任何国家结成同盟
- 49
-
市场的基本功能有( )。
- A.配置资源功能
- B.激励功能
- C.调节功能
- D.评估功能
- 50
-
犯罪客体是( )。
- A.犯罪对象
- B.社会利益或权益
- C.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
- D.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
- A.苏铁
- B.银杏
- C.核桃树
- D.云杉
- A.打击主张实行分封制的保守派
- B.为了加强对思想的控制
- C.为了镇压儒家和道家学派
- D.为了巩固奴隶主专政的政权
- 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 B.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 C.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 D.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 A.十七届三中全会
- B.十六届三中全会
- C.十五届三中全会
- D.十四届三中全会
- A.法国、瑞典
- B.瑞士、美国
- C.中国、越南
- D.韩国、荷兰
- A.一封书信一般应有“称呼”、“正文”、“祝语”、“署名”、“日期”等部分
- B.给老师写信,称呼部分如果连名带姓写上,就显得不够恭敬
- C.书信的“祝语”部分,如写“此致敬礼”应将“此致”退后两个格的位置,“敬礼”则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 D.书信的“署名”部分,写信人应连名带姓都写上,否则就显得不够恭敬
- A.书记处 董必武
- B.中央局 毛泽东
- C.书记处 李大钊
- D.中央局 陈独秀
- A.英国 法国
- B.美国 英国
- C.俄罗斯 美国
- D.美国 法国
- A.1988年的第一个宪法修正案
- B.1993年的第二个宪法修正案
- C.1999年的第三个宪法修正案
- D.2004年的第四个宪法修正案
- A.元谋人
- B.蓝田人
- C.北京人
- D.山顶洞人
- A.产品如何分配
- B.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 C.生产方式怎样
- D.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如何
- A.行政系统以外的国家权力机关监督
- B.行政系统以外的司法机关监督
- C.行政系统自身的监督
- D.行政系统以外的国家权力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监督
- A.圣西门和欧文
- B.马克思和恩格斯
- C.列宁和斯大林
- D.毛泽东和邓小平
- A.否定或取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 B.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
- C.实现现代化军事强国的战略目标
- D.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 B.加强思想遭德建设
- C.努力发展社会经济,最大限度地提高物质生活水平
- D.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 A.香港问题
- B.澳门问题
- C.台湾问题
- D.西藏问题
- 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
- 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
- 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 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 A.布告
- B.通告
- C.公告
- D.通知
- A.企业法人
- B.公司的债主
- C.企业的经营者
- D.公司的所有者
- A.国家
- B.管理者
- C.企业
- D.生产者
- A.《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B.《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若干意见》
- D.《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改意见》
- A.“地球共此时”
- B.“节约一小时”
- C.“地球一小时”
- D.“你我一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