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全真预测试卷六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

下列可用作这篇请示的结束语的是(  )。

  • A.妥否,请告知
  • B.妥否,请回复
  • C.妥否,请批示
  • D.特此请示,请批准
3

按照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对文中的数字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二0一二年二月二十五日”改为“2012年2月25日”
  • B.“××字[××××]七号”改为“××字[××××]7号”
  • C.“百分之五”改为“5%”
  • D.“5%调高到10%”改为“百分之五调高到百分之十”
4

对“12年底总需投资”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截至12年底总需投资”
  • B.“到2012年底总需投资”
  • C.“2012年底总需投资”
  • D.“截至2012年底总需投资”
6

A公司于2011年1月10日与B公司签订一份标的额为100万元的买卖合同,合同约定采用汇票结算方式。2011年2月1日,A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发出货物。B公司于同年2月10日签发一张见.票后1个月付款的银行承兑汇票。

2002年3月5日A公司收到汇票后向C银行提出承兑并于当日获得承兑。同年3月10日A公司在与D公司的买卖合同中将承兑后的汇票背书转让给D公司。同年3月20日D公司在与E公司的买卖合同中将该汇票背书转让给E公司,同时在汇票的背面记载“不得转让”字样。2011年3月30日E公司在与F公司的买卖合同中将该茫票背书转让给F公司。2011年4月10日,持票人F公司向C银行提示付款,C银行以“E公司在背书转让时未记载背书日期”为由拒绝付款。F公司于2011年4月12日取得“拒付理由书’’后,于2011年4月20日向E公司、D公司、B公司、A公司同时发出追索通知,追索金额包括汇票金额100万元、逾期付款利息及发出追索通知的费用合计102万元。E公司以F公司未在法定期限内发出追索通知、丧失追索权为由拒绝承担担保责任;D公司以自己在背书时曾记载”不得转让’’字样为由拒绝承担担保责任;A公司以追索金额超出汇票金额为由拒绝担保责任;B公司以F公司应当首先向E公司追索为由拒绝承担担保责任。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C银行拒绝付款的理由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2.A公司的主张是否成?并说明理由。

3.B公司的主张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4.D公司的主张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5.E公司的主张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6.如F公司于2011年4月20日才向C银行提示付款,如C银行拒绝付款,能否向E公司行使追索权?C银行的票据责任能否免除?并说明理由。

17

在行政法律关系中,(  )。

  • A.行政主体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 B.当事人一方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
  • C.客体只能是行政行为
  • D.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对等
18

徇私枉法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  )。

  • A.对明知是无罪的人使他受刑事追诉
  • B.过失地使有罪的犯罪分子逃避法律的制裁
  • C.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作枉法裁判的
  • D.对明知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其受到追诉
19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  )。

  • A.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
  • B.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
  • C.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没有固定不变的界限
  • D.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
20

真理和价值的关系是(  )

  • A.真理具有相对性,价值没有相对性
  • B.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追求的目标
  • C.真理本身具有价值,实现价值以把握真理为前提
  • D.实现价值是认识真理的动力,认识真理促使价值目标的实现
21

依照行政行为的分类,税务机关征税属于(  )。

  • A.抽象行政行为
  • B.具体行政行为
  • C.羁束行政行为
  • D.依职权的行政行为
22

行政裁决与行政仲裁的共同点有(  )。

  • A.都是作为一种民间活动出现的
  • B.都是行政机关以第三者的身份裁断的
  • C.处理对象都是民事争议
  • D.都是行政机关运用行政权力的过程
23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  )。

  • A.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 B.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C.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 D.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2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

  • A.就其主要内容而言,二者是一致的
  • B.二者没有任何区别
  • C.二者是有所区别的
  • D.精神文明是相对物质文明而言的
25

依《民法通则》规定,我国公民的住所是指(  )。

  • A.公民户籍所在地
  • B.公民的经常居住地
  • C.公民的实际滞留地
  • D.公民的居所地
26

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下列哪些是网络给我们带来的问题?(  )

  • A.信息泛滥、垃圾信息
  • B.网络犯罪
  • C.一些青少年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
  • D.严重污染环境
27

据报道,如今经济发展了,生活条件好了,校园里的一些学生出现了相互攀比摆阔、超前消费的现象。吃要进星级饭店,穿要是进口名牌。为此有关专家认为:社会需要一个双向的“希望工程”,既要让穷困的孩子能上学,又要让家庭富裕的孩子吃一些苦。这是因为(  )。

  • A.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任何事情都能办成
  • B.艰苦奋斗是创造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巨大动力
  • C.任何事业的成功和理想的实现都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 D.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一种生活态度,是任何时候都要提倡的
28

我国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的原因主要有(  )。

  • A.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B.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 C.生产力发展仍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
  • D.国际大环境限制
29

以下属于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相同点的是(  )。

  • A.它们都体现全体社会成员的意志
  • B.它们都是剥削阶级统治被剥削阶级的工具
  • C.它们都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
  • D.这些国家的劳动者都没有人身自由
30

有关危害行为,正确的说法是(  )。

  • A.它是犯罪的客观方面三个基本要件之一
  • B.它可分为两种基本形式,即作为和不作为
  • C.作为是指行为人用积极行动实施为我国刑法所禁止的行为
  • D.不作为是指负有特定义务实施某种行为而又能履行这种义务的人消极地不履行义务而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
31

下列有关法与社会关系的表述何者为正确?(  )

  • A.中国固有的法律文化深受伦理的影响;而宗教对于西方社会法律信仰,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为确立“法律至上”观念奠定了基础
  • B.“法的社会化”是西方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现象,表明法律是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手段
  • C.凡属道德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必为法律调整;凡属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则不一定为道德所调整
  • D.生命科学的发展、器官移植技术的成熟对法律具有积极影响
33

我国在外交政策中坚持独立自主,主要体现在(  )。

  • 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 B.真正不结盟
  • C.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 D.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4

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  )。

  • A.政治决定法的产生
  • B.政治体制改革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变化
  • C.政治体制决定法的体系
  • D.政治活动内容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变化
35

下列属于公文必备的基本组成部分有(  )。

  • A.发文种类
  • B.报送机关
  • C.标题
  • D.成文日期
36

为贬低他人而取绰号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  )。

  • A.隐私权
  • B.名誉权
  • C.肖像权
  • D.健康权
37

我国现阶段存在按劳分配、经营收入、资产收益等多种分配方式,其经济依据是(  )。

  • A.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B.存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 C.公有制内部实行多种经营方式
  • D.土地、资产等是创造国民收入的源泉
38

甲在夜晚射杀乙,结果将乙饲养的一匹马杀死。甲的行为属于(  )。

  • A.意外事件
  • B.工具不能犯未遂
  • C.对象不能犯未遂
  • D.能犯未遂
39

对于热水瓶爆裂造成的烫伤,下列紧急处理正确的一项是(  )。

  • A.立即脱去被开水浸湿的衣裤或鞋袜
  • B.立即用纱布包裹冰块凉敷烫伤处
  • C.立即用约20℃左右的凉水冲洗
  • D.擦干烫伤皮肤用紫药水或红汞涂搽
40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  )。

  • A.领导干部
  • B.人民群众
  • C.正确的方针路线
  • D.党的领导
42

在1953年9月,彭德怀在一份报告中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

  • A.结束了西方列强霸权主义的历史
  • B.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 C.奠定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基础
  • D.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45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  )。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 D.唯理论和经验论的标准
46

商品生产中,有一系列经济规律,其中最基本的规律是(  )。

  • A.竞争规律
  • B.供求规律
  • C.货币流通规律
  • D.价值规律
47

对哲学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  )。

  •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 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 C.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
  • D.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48

张某外出,台风将至。邻居李某担心张某年久失修的房子被风刮倒,祸及自家,就雇人用几根木料支撑住张某的房子,但张某的房子仍然不敌台风,倒塌之际压死了李某养的数只鸡。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

  • A.李某初衷是为自己,故不构成无因管理
  • B.房屋最终倒塌,未达管理效果,故无因管理不成立
  • C.李某的行为构成无因管理
  • D.张某不需支付李某固房费用,但应赔偿房屋倒塌给李某造成的损失
49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要做到(  )。

  • A.提高人口质量,控制人口数量
  • B.节约资源,坚持开发与合理利用并重
  • C.正确认识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辩证关系
  • D.大力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
50

事物内部包含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否定方面指(  )。

  • A.保持现存事物存在的方面
  • B.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方面
  • C.事物中的消极方面
  • D.事物中居主导地位的方面.
51

下列哪些情况不可以采用越级行文的方式?(  )

  • A.国家林业局致文某县林业局,要求调查该县某处森林发生重大火灾的原因,该县林业局调查清楚后向国家林业局行文报告
  • B.情况特殊紧急
  • C.需要检举、控告直接上级机关
  • D.某市人民政府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拟在某原林场内建一座具有一定规模的植物园,为此,决定向上级机关致文请求批准
52

“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原因用管理学解释是(  )。

  • A.人多了办不成事
  • B.职责不清
  • C.无人领导
  • D.没有监督
53

吴某被王某打伤后诉至法院,王某败诉。一审判决书送达王某时,其当即向送达人郑某表示上诉,但因其不识字,未提交上诉状。关于王某行为的法律效力,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 A.王某已经表明上诉,产生上诉效力
  • B.郑某将王某的上诉要求告知法院后,产生上诉效力
  • C.王某未提交上诉状,不产生上诉效力
  • D.王某口头上诉经二审法院同意后,产生上诉效力
54

我国现行宪法规定,有权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的国家机关是(  )。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B.国务院
  • C.国务院各部、委
  •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
55

行政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 A.行政目标
  • B.行政任务
  • C.行政效率
  • D.行政规定
56

一团蘑菇云伴随惊天动地的巨响翻腾而起,一个有着五千年辉煌历史的泱泱大国走进了新时代。这反映了(  )。

  • A.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 B.导弹核试验成功
  • C.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 D.第一颗人造卫星升天
57

社会主义金融市场的基础是(  )。

  • A.资本市场
  • B.证券市场
  • C.外汇市场
  • D.期货市场
58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  )竞争。

  • A.社会制度
  • B.人才
  • C.科技发展
  • D.综合国力
60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  )。

  • A.整体可以代替部分
  • B.部分支配、决定整体
  • C.整体决定部分,部分影响整体
  • D.整体是部分的总和
61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  )。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规律
  • B.对立统一规律
  • C.质量互变规律
  • 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
64

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间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是(  )。

  • A.恩格尔系数
  • B.基尼系数
  • C.道?琼斯指数
  • D.纳斯达克指数
65

一般来说,在发生通货膨胀时,靠固定工资生活的人(  )。

  • A.生活水平会下降
  • B.生活水平会提高
  • C.没有变化
  • D.幸福感会增强
6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紧紧把握我国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对(  )作出了科学判断。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 B.党的历史地位
  • C.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 D.世界政治经济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