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两者都属于速度指标
- B.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 C.定基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 D.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 E.相邻两个环比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
- A.基本建设投资额
- B.商品销售量
- C.垦荒造林数量
- D.居民消费支出状况
- E.产品产量
- A.前者基期水平不变,后者基期水平总在变动
- B.二者存在关系式:逐期增长量之和一累积增长量
- C.相邻的两个逐期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的累积增长量
- D.根据这两个增长量都可以计算较长时期内的平均每期增长量
- E.这两个增长量都属于速度分析指标
- A.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 B.遵守质量控制准则
- C.遵守审计准则
- D.合理运用职业判断
- E.保持职业怀疑态度
- A.每百元产值利润率时间数列
- B.工业总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时间数列
- C.全员劳动生产率时间数列
- D.工人出勤率时间数列
- E.商品流通费用率时间数列
- A.增加销售量
- B.增加自有资本
- C.降低变动成本
- D.增加固定成本比例
- E.提高产品售价
- A.存在
- B.完整性
- C.截止
- D.计价和分摊
- E.准确性
- A.将被询证者的名称、地址与被审计单位有关记录核对
- B.将询证函中列示的账户余额或其他信息与被审计单位有关资料核对
- C.在询证函中指明直接向接收审计业务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回函
- D.询证函经被审计单位盖章后,由注册会计师直接发出
- E.将发出询证函的情况形成审计工作记录
- A.获利指数
- B.会计收益率
- C.动态投资回收期
- D.内含报酬率
- E.净现值率
- A.现金股利
- B.股票股利
- C.股票回购
- D.股票分割
- E.负债股利
- A.资本市场上进行随机回购
- B.举债回购
- C.现金回购
- D.混合回购
- E.荷兰式拍卖回购
- A.发行股票
- B.利用留存收益
- C.发行债券
- D.租赁
- E.民间借贷
- A.在确定净现值时选择折现率应利用无风险报酬率计算
- B.在确定净现值时选择折现率应利用考虑风险调整后的折现率计算
- C.其决策原则为当净现值大于零时,方案可行
- D.需要运用概率分析法确定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的期望值
- E.其决策原则为净现值大于零,且标准差和变化系数在可接受范围内
- A.0≤F(x)≤1
- B.当x<SUB>1</SUB>≤x<SUB>2</SUB>时,F(x<SUB>1</SUB>)≤F(x<SUB>2</SUB>)
- C.F(+∞)=1
- D.F(0)=0
- E.F(-∞)=0
- A.检查发运凭证连续编号的完整性
- B.检查赊销业务是否经适当的授权批准
- C.检查销售发票连续编号的完整性
- D.观察已经寄出的对账单的完整性
- E.观察发运凭证的完整性
- A.批准赊销与销售相互独立
- B.批准赊销与发货开票相互独立
- C.收取货款与记录相互独立
- D.批准坏账与收款、记账相互独立
- E.编制和寄送对账与收款、记账业务相互独立
- A.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性收费、基金和附加收入
- B.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及其财政、计划(物价)部门审批的行政性收费
- C.国务院以及财政部审批建立的基金、附加收入
- D.主管部门从所属单位集中的上缴资金
- E.用于乡政府开支的乡自筹和乡统筹资金
- A.财政部门
- B.上级主管部门
- C.银行
- D.非银行金融机构
- E.企业单位
- A.自行开发创造
- B.从外部购人
- C.接受捐赠
- D.投资者投入
- E.租入
- A.样本指标落在接受域内,就证明原假设是真实的
- B.样本指标落在接受域内,并不证明原假设是真实的
- C.样本指标落在拒绝域内,就证明原假设是真实的
- D.样本指标落在拒绝域内,则原假设一定是假的
- A.对总体各个单位进行调查登记得到的标志值(数据资料)
- B.数据资料所存在的那些单位的全体(调查范围)
- C.调查过程中,由它提供或填报数据资料的那些单位
- D.作为应调查登记标志值的载体(直接承担者)
- A.户均年收入变异大于户均金融资产的变异
- B.户均年收入变异小于户均金融资产的变异
- C.这两个指标的变异相同
- D.这两个指标的变异不能比较
- A.该数列众数等于中位数
- B.该数列众数等于均值
- C.该数列无众数
- D.该众数等于最大的数值
- A.年平均绝对增长量
- B.年平均增长速度
- C.时间数列年平均水平
- D.t=0时的时间序列水平
- A.如果劳动生产率高于1万元,那么工资必须等于70元
- B.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1万元,那么工资提高80元
- C.如果劳动生产率没有变化,那么工资为80
- D.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1万元,那么工资提高70元
- A.利息能节税
- B.筹资弹性大
- C.筹资费用大
- D.债务利息高
- A.加权算术平均
- B.综合形式
- C.可变构成指数
- D.加权调和平均
- A.简单随机抽样
- B.分层抽样
- C.等距抽样
- D.整群抽样
- A.简单算术平均数
- B.加权算术平均数
- C.加权调和平均数
- D.几何平均数
- A.收益性较高,资金流动性较低
- B.收益性较低,风险较低
- C.资金流动性较高,风险较低
- D.收益性较高,资金流动性较低
- A.平均工资
- B.工资总额
- C.职工人数
- D.企业个数
- A.统一性、具体性和可比性
- B.综合性、强制性和稳定性
- C.统_性、强制性和稳定性
- D.综合性、具体性和可比性
- A.编制请购订单
- B.编制购货订单
- C.控制存货水平以免出现积压
- D.检验购入货物的数量、质量
- A.组与组之间有相容性
- B.组与组之间有互斥性
- C.组与组之间有量的差异性
- D.组与组之间有量的连续性
- A.保证调查的及时性
- B.便于组织调查
- C.避免所登记资料发生重复或遗漏
- D.使历次相关调查能保持连续性
- A.购入存货支付的关税
- B.商品流通企业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保险费
- C.委托加工材料发生的增值税
- D.自制存货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费用
- A.存货的抵减项目并单独列示
- B.在流动负债类下设项目反映
- C.存货
- D.计入“预提费用”项目
- A.经常发生大额的固定资产管理损失
- B.累计折旧与固定资产原值比率较大
- C.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庞大
- D.固定资产保险额大于其账面价值
- A.甲材料资产负债表日的账面成本高于市场价格,按二者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
- B.乙材料在资产负债表日已发生贬值,但因期后高于账面成本的价格出售给关联方,为计提减值准备
- C.丙材料在资产负债表日已发生贬值,但因期后市场价格有所回升,为计提减值准备
- D.丁材料在资产负债表日已发生毁损,直接将其计入当期损益,未计提减值准备
- A.财政拨款
- B.投资收益
- C.捐赠收入
- D.经营收入
- A.抽查出库单
- B.抽查销售明细账
- C.抽查应收账款明细账
- D.抽查银行对账单
- A.追查销售发票上的详细信息至发运凭证、经批准的商品价目表和顾客订货单
- B.将发运凭证与相关的销售发票和营业收入明细账及应收账款明细账中的分录进行核对
- C.复核营业收入总账、明细账以及应收账款明细账中的大额或异常项目
- D.将发运凭证与永续记录中的发运分录进行核对
- A.询问治理层有助于注册会计师理解财务报表编制的环境
- B.询问内部审计人员有助于注册会计师了解其针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有效性而实施的工作
- C.询问参与生成、处理或记录复杂或异常交易的员工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评估被审计单位选择和运用某项会计政策的适当性
- D.询问内部法律顾问有助于注册会计师了解有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
- A.信赖过度风险
- B.信赖不足风险
- C.误受风险
- D.非抽样风险
- A.内部控制只能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供合理的保证,而非绝对的保证
- B.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时,只需关注控制的执行
- C.特别风险通常与重大的非常规交易和判断事项有关
- D.在某些情况下,仅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 A.2015
- B.15
- C.2005
- D.1999
- A.管理层和治理层对编制财务报表承担完全责任
- B.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编制不承担责任
- C.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如果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应承担完全责任
- D.审计后的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则管理层和治理层承担编制责任,注册会计师承担审计责任
- A.会计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
- B.经济活动
- C.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
- D.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
- A.剩余股利政策
- B.固定或持续增长的股利政策
- C.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 D.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 A.先将投资所需的权益资本从盈余中留用
- B.将每年发放的股利固定在一个固定的水平上并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不变,只有盈余显著增长时才提高股利发放额
- C.公司确定一个股利占盈余的比例,长期按此比例支付股利的政策
- D.公司一般情况下支付一固定的数额较低的股利,盈余多的年份发放额外股利
- A.减少1.86万元
- B.减少3.6万元
- C.减少5.4万元
- D.减少2.52万元
- A.在过量使用存货时保证供应
- B.在进货延迟时保证供应
- C.使存货的缺货成本和储存成本之和最小
- D.降低存货的储备成本
- A.0.1588
- B.0.1612
- C.0.1788
- D.0.1814
- A.限制债券持有人过分享受公司收益大幅度上升所带来的回报
- B.可以促进债券持有人转换股份
- C.可以使投资者具有安全感,因而有利于吸引投资者
- D.可以使发行公司避免市场利率下降后,继续向债券持有人支付较高的债券票面利率所蒙受的损失
- A.收益较高的新发行债券
- B.普通股
- C.优先股
- D.其他有价证券
- A.净现值大的方案
- B.投资期短的方案
- C.投资额小的方案
- D.获利指数大的方案
- A.大于1
- B.等于1
- C.小于1
- D.等于0
- A.固定价格购进或售出一种资产的权利
- B.较低价格购进或售出一种资产的权利
- C.较高价格购进或售出一种资产的权利
- D.平均价格购进或售出一种资产的权利
- A.在满足不发股票,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不变的前提下,股东权益增长率等于上年可持续增长率
- B.销售按可持续增长率增长时,负债与股东权益的增长比例相同
- C.如果某一年的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与上年相同,且不发股票,则本年的实际增长率等年的可持续增长率
- D.可持续增长率等于权益净利率乘收益留存率
- A.851.1
- B.907.84
- C.931.35
- D.993.44
- A.16.75%和25%
- B.13.65%和16.24%
- C.16.75%和12.5%
- D.13.65%和25%
- 62
-
流动风险是指( )。
- A.所持投资到期再投资时不能获得更好投资机会的风险
- B.无法在短期内以合理价格转让投资的风险
- C.证券发行人无法按时还本付息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
- D.由于市场利率变动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
- A.245.91
- B.150
- C.169
- D.79.42
- A.职工福利费
- B.离退休人员费用
- C.工资
- D.扩大的综合定额
- A.科学卫生事业费支出
- B.企业挖潜改造支出
- C.抚恤和社会救济费支
- D.国家物资储备支出
- A.量人为出原则
- B.量出为人原则
- C.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原则
- D.厉行节约、讲求效益原则
- A.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
- B.地质勘探费
- C.工、交、商业等部门事业费
- D.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
- A.利率手段
- B.平价政策
- C.投资手段
- D.转移支付
- A.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
- B.企业与受资者之间的关系
- C.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 D.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
- A.财政部门
- B.国库收付中心
- C.中国人民银行
- D.预算单位
- A.上升
- B.下降
- C.不变
- D.无法确定
- A.民事责任
- B.刑事责任
- C.行政责任
- D.法律责任
- A.产权比率
- B.资产负债率
- C.已获利息倍数
- D.带息负债比率
- A.0.000696759
- B.0.000697917
- C.0.000699074
- D.0.000700231
- A.编制季度性收支计划
- B.政府决算
- C.国家预算情况审计
- D.下一年度的预算草案
- A.按资金适用性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零余额账户
- B.在商业银行为预算单位开设的零余额账户
- C.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的国库单一账户
- D.零余额账户与国库单一账户相互配合
- A.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零余额账户
- B.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
- C.财政部门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的国库单一账户
- D.财政部门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的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
- A.选择性招标采购
- B.公开性招标采购
- C.限制性招标采购
- D.非招标式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