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20%
- B.40%
- C.50%
- D.60%
- A.4年
- B.5年
- C.8年
- D.2年
- A.20%
- B.40%
- C.80%
- D.90%
- A.1000/台
- B.2000/台
- C.1500/台
- D.2500/台
- A.250元/m<SUP>2</SUP>
- B.400元/m<SUP>2</SUP>
- C.300元/m<SUP>2</SUP>
- D.500/m<SUP>2</SUP>
- A.债券是有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及住所
- B.债券持有人取得债券的日期及债券的编号
- C.债券总额,债券的票面金额,债券的利率,债券还本付息的期限和方式
- D.债券的发行日期
- A.股东会
- B.董事会
- C.经理
- D.监事会
- A.国有公司
- B.股份公司
- C.私营公司
- D.中外合资企业
- A.公司登记证明
- B.公司章程
- C.公司债券募集办法
- D.资产评估和验资报告
- 14
-
简述市场监督管理的内容。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产品生命周期法
- B.波士顿咨询集团法
- C.通用电气公司法
- D.市场占有率法
- 正确
- 错误
- A.专业商店
- B.仓库商店
- C.百货商店
- D.连锁商店
- E.超级市场
- A.把资金运用增长量控制在应追加的货币需要量的范围之内
- B.做到资金运用增长与货币需要量增长相互适应
- C.坚持以存贷差额作为衡量信贷收支平衡的标志
- D.提高贷款质量,使新增的存款和现金具有物质保证
- A.农村基尼系数高于城市
- B.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
- C.城市基尼系数有提高的趋势
- D.城市基尼系数有降低的趋势
- A.商品按照商品生产内在规律和要求,顺畅地流通
- B.各地区、部门间不人为设置不利于商品流通的障碍
- C.国内各地区间商品流通没有任何差别
- D.国内各地区商品流通都由国营、集体所控制
- A.有利于社会对企业的监督
- B.有利于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 C.有利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 D.尽可能地宣传企业的优势,掩盖企业的缺点和劣势
- E.通过公告形式,企业可以减少广告费用
- A.公司债券的期限为一年以上
- B.公司债券的实际发行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
- C.公司债券的实际发行额不少于人民币500万元
- D.公司申请其债券上市时仍符合法定的公司债券发行条件
- A.法定准备金存款业务
- B.支付准备金存款业务
- C.财政性存款业务
- D.特种存款业务
- A.金融市场
- B.劳动力市场
- C.技术信息市场
- D.商品市场
- E.房地产市场
- A.完全竞争市场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
- B.完全竞争也会有资源的浪费
- C.行业壁垒高
- D.单个厂商对市场影响太大
- E.完全知识假设不能成立
- A.计量行为
- B.价格行为
- C.广告行为
- D.交易合同行为
- E.守法行为
- A.统一的原则
- B.效能的原则
- C.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 D.政企职责分开的原则
- E.精简的原则
- A.股份有限公司
- B.两合公司
- C.无限责任公司
- D.有限责任公司
- A.可以节约生产和市场营销费用
- B.有利于开拓市场,增加销售额
- C.可以减小经营风险
- D.可以节约研究与开发成本
- E.更好地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要
- A.品牌设计决策
- B.有无品牌决策
- C.家族品牌决策
- D.商品品牌和等级品牌决策
- E.更新品牌与推进品牌决策
- A.通货膨胀率
- B.资金利税率
- C.商品供求差率
- D.经济增长率
- E.居民储蓄余额增长率
- A.国家资本金
- B.法人资本金
- C.个人资本金
- D.外商资本金
- A.一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
- B.经济发展模式
- C.国内收支状况
- D.贸易政策
- A.防止不合格商品的出口
- B.维护国家的信誉和经济利益
- C.促进我国出口商品质量和竞争力的提高,扩大出口外汇
- D.保障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
- A.努力从自己的行销市场吸引更大比例的购买者
- B.加强广告活动,以扩大潜在市场规模
- C.向其他可行市场扩张
- D.降低产品售价以扩大可行市场的规模
- A.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 B.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 C.否定意见审计报告
- D.拒绝表示意见审计报告
- A.外国产品所应交纳的国内税捐
- B.船舶在港口的待遇
- C.商标注册、著作权保护
- D.沿海航行权
- A.密集分销
- B.集中分销
- C.选择分销
- D.独家分销
- 59
-
进口附加税是一种( )。
- A.特定的临时措施
- B.普遍采用的措施
- C.经常性的措施
- D.非关税措施
- A.生产资料数量的增加
- B.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数量的增加
- C.单位产品生产基金占用量的增加
- D.劳动力数量的增加
- A.所有制性质
- B.企业组织形式
- C.行业标准
- D.按市场主体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
- A.提价竞争和降价竞争
- B.广告促销和人员促销
- C.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
- D.产品竞争和促销竞争
- A.公民个人
- B.生产经营单位
- C.公民个人和单位
- D.公民个人和社会团体
-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各有关业务主管部门
- B.各级人民法院
-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部门
- A.县一级
- B.县级及县级以上
- C.地区一级或地区以上
- D.省级或设区的市
- A.所有的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的行为都是不正当竞争行为
- B.季节性降价时,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的行为不是不正当竞争行为
- C.歇业降价销售商品也不得低于成本价
- D.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可以降价,但不得低于成本价
- 67
-
预算赤字是指( )。
- A.编制预算时列有赤字
- B.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赤字
- C.国家有意识地用赤字来调节经济
- D.年终决算有赤字
- A.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 B.保持价格总水平稳步上涨
- C.保持价格总水平稳步下跌
- D.保持价格基本稳定
- A.提高宏观经济效益目标
- B.总量平衡目标
- C.结构优化目标
- 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目标
- A.公开市场业务
- B.改变贴现率
- C.改变银行准备金
- D.改变税率
- A.行政权力
- B.贯彻行政领导人的意图
- C.完成政府任务实施计划的需要
- D.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 A.加强立法
- B.加强监督
- C.政企分开
- D.加快改革
- A.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
- B.确定国民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
- C.确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 D.正确处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 A.所有国家公务人员
- B.所有国家企业员工
- C.所有国有单位及机关
- D.所有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
- A.国家经济职能
- B.国家统治职能
- C.国家行政职能
- D.国家财务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