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党政公选《专业科目》模拟试卷(司法类)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0

下列客观现象中,(  )属于民事法律事实的事件。 

  • A.试管婴儿的出生 
  • B.失踪人下落不明 
  • C.病人死亡 
  • D.精神失常
21

派出机关是由地方行政机关所设立的派出组织,在我国可以设立派出机关的地方人民政府主要有(  )。 

  • A.市辖区人民政府 
  • B.国务院部门 
  • C.省人民政府 
  • D.县人民政府 
22

管制的特征是(  )。 

  • A.对犯罪分子不关押,只限制一定的人身自由 
  • B.受公安机关管束和群众监督改造 
  • C.由法院判决,由公安机关执行 
  • D.只适用于未成年犯人 
23

法律权利的特点有哪些?(  ) 

  • A.权利的本质是由法律规范所决定的 
  • B.权利是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 
  • C.权利与利益是紧密相连的 
  • D.权利总是与义务相关联的 
25

适用死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 A.犯罪分子有悔悟表现 
  • B.犯罪分子有立功表现 
  • C.罪该处死 
  • D.不是必须立即执行死刑 
26

有权审理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提起的诉讼的第一审法院是(  )。 

  • A.被告住所地 
  • B.侵权行为地 
  • C.产品制造地 
  • D.产品销售地 
27

下列属于行政行为要件的有(  )。 

  • A.行政行为是产生一定法律后果的行为 
  • B.行政行为必须是行政主体的行为 
  • C.行政行为必须是行政机关的行为 
  • D.行政行为必须是行使行政权力的行为 
28

构成违法行为的要件有(  )。 

  • A.必须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 B.必须是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作出的 
  • C.必须是破坏社会共同生活规则的行为 
  • D.必须是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权益的行为 
29

一般累犯的构成要件是(  )。 

  • A.前罪和后罪都是故意犯罪 
  • B.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都必须是有期徒刑以上 
  • C.后罪发生于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5年之内 
  • D.前罪和后罪均触犯同一罪名 
30

司法公正是社会主义法的适用的宗旨,实现司法公正必须遵循(  )。 

  • A.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 
  • B.刑法司法解释采用从新原则,不受刑法从旧兼从轻溯及力原则的限制 
  • C.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 D.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31

犯罪未遂的特征有(  )。 

  • A.犯罪分子已经接近着手实行犯罪 
  • B.犯罪没有得逞 
  • C.犯罪没有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 D.犯罪分子不愿意继续实行犯罪 
32

共同犯罪中的实行犯(  )。 

  • A.都是主犯 
  • B.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 C.起次要作用的是从犯 
  • D.有的可能是胁从犯 
33

下列选项中有权制定规章的有(  )。 

  • A.深圳市人民政府 
  • B.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 C.贵阳市人民政府 
  • D.长沙市人民政府 
34

下列所附条件不符合民事法律行为要求的有(  )。 

  • A.甲与乙签订一份房屋租赁合同,约定如果甲到10月还不结婚,则将房屋租给乙 
  • B.甲与乙签订一份借款合同,约定如果太阳从西边出来,就借款5万元给乙 
  • C.甲与乙签订一份种子买卖合同,约定如果种子通过鉴定,则合同生效 
  • D.甲与乙签订一份打人合同,约定如果乙将丙打一顿,甲付款1万元给乙 
35

以下关于行政诉讼中“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该原则强调的是双方当事人在行政诉讼、在司法权面前的平等,与针对原告和被告设置不同的法律制度并不矛盾 
  • B.诉讼中对原、被告适用的法律制度应完全一致,如果不一致,双方的法律地位就难言平等 
  • C.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仍处于优越于原告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地位 
  • D.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与行政机关均是法律地位平等的当事人,平等地享有诉讼权利 
36

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  )人民法院管辖。 

  • A.继承人住所地 
  • B.被告住所地 
  • C.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 
  • D.主要遗产所在地 
37

犯罪客体是(  )。 

  • A.犯罪对象 
  • B.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 
  • C.社会利益或权益 
  • D.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 
39

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 

  • A.自土地承包经营合同成立时设立 
  • B.自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生效时设立 
  • C.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在土地承包经营权设立时应当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 D.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应当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造册,未经登记造册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40

下列关于法的时间效力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法何时公布 
  • B.法对人和地域的适用范围 
  • C.法何时生效和何时终止效力,以及法对其颁布实施以前的行为和事件有无溯及力 
  • D.法何时被人们熟知 
42

我国享有国家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为(  )。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 B.国务院 
  •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 D.中央军委 
43

下列情况中,可适用假释的有(  )。 

  • A.甲因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2000年刑满释放后,2002年又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执行过程中确有悔改表现 
  • B.乙因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执行中确有悔改表现 
  • C.丙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执行中确有悔改表现 
  • D.丁因诈骗罪被判处拘役,执行中确有悔改表现 
45

对数罪中判处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采取(  )。 

  • A.并科原则 
  • B.限制加重原则 
  • C.吸收原则 
  • D.不限制原则 
46

行政复议机关在审理行政复议过程中一般应(  )。 

  • A.书面审查 
  • B.开庭审理 
  • C.听取申请人的意见 
  • D.进行调查 
48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我国国家监督体系?(  )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对法律实施的合法性的监督 
  • B.国家审计机关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财务收支的监督 
  •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不符合宪法、法律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撤销 
  • D.各级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监督 
49

行政处罚地域管辖权的划分原则是(  )。 

  • A.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人经常居住地的行政机关管辖 
  • B.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所侵害的受害人所在地的行政机关管辖 
  • C.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行政机关管辖 
  • D.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人户籍所在地的行政机关管辖 
50

行政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必须是(  )。 

  • A.公民 
  • B.法人 
  • C.其他组织 
  • D.行政机关 
51

高级人民法院管辖(  )。 

  • A.重大涉外案件 
  • B.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 C.认为应当由本院审理的案件 
  • D.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高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53

对于从犯,应当(  )。 

  • A.从轻、减轻处罚 
  • B.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 C.减轻或免除处罚 
  • D.从轻处罚 
54

下列有关债权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债的标的包括物、给付、智力成果 
  • B.债的标的为给付 
  • C.债的标的为物和给付 
  • D.债的标的为物和智力成果 
55

与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相比,以下哪个基本原则为行政诉讼所独有?(  ) 

  • A.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 
  • B.合议原则 
  • C.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 
  • D.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 
56

下列选项中属于无效民事行为的有(  )。 

  • A.销售员将标价8000元的台灯以50元售出 
  • B.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婚姻行为 
  • C.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 D.显失公平的合同 
57

甲国在其宣布的专属经济区水域某暗礁上修建了一座人工岛屿。乙国拟铺设一条通过甲国专属经济区的海底电缆。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 A.甲国不能在该暗礁上修建人工岛屿 
  • B.甲国对建造和使用该人工岛屿拥有管辖权 
  • C.甲国对该人工岛屿拥有领土主权 
  • D.乙国不可在甲国专属经济区内铺设海底电缆 
58

根据《全国人大组织法》规定,在必要的时候,下列哪一机构有权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秘密举行?(  ) 

  • A.十个以上代表团联名 
  • B.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 
  • C.全国人大主席团和各代表团团长会议 
  • D.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全国人大主席团 
59

关于宪法在立法中的作用,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 

  • A.宪法确立了法律体系的基本目标 
  • B.宪法确立了立法的统一基础 
  • C.宪法规定了完善的立法体制与具体规划 
  • D.宪法规定了解决法律体系内部冲突的基本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