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A.海洋生物物种高度丰富的区域
- B.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
- C.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海洋自然遗迹所在区域
- D.有珍稀海洋动物生活的区域
- 正确
- 错误
- A.实行区域综合规划、预防为主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B.从污染物的浓度控制改为总量控制
- C.采用无毒、低害和闭路循环等先进工艺
- D.把污染物的排放量减少到最低限度后再净化
- A.水资源保护的水行政主管部门
- B.土地资源保护的土地管理部门
- C.渔业资源保护的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 D.矿产资源保护的地质矿产主管部门
- A.氮氧化物
- B.二氧化碳
- C.二氧化硫
- D.大气中的氨
- A.《关于治理工业“三废”外展综合利用的几项规定》
- B.《关于工矿企业治理“三废”污染开展综合利用产品利润提留办法的通知》
- C.《关于开展资源综合利用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 D.《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
- A.原生环境问题
- B.次生环境问题
- C.第一环境问题
- D.第二环境问题
- A.国家所有权
- B.单位所有权
- C.集体所有权
- D.个人所有权
- A.单位
- B.组织
- C.团体
- D.个人
- 23
-
自然资源费包括( )。
- A.开发使用费
- B.补偿费
- C.保护管理费
- D.处罚性收费
- A.治理
- B.恢复
- C.整治
- D.养护
- A.探索全球环境的演化规律
- B.研究人类活动同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
- C.研究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 D.研究区域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综合防治措施
- A.贯彻并监督执行法律
- B.制定有关条例、规章和环境标准
- C.指导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工作
- D.沟通政府与民间的关系
- A.《环境保护法》仅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同领域内
- B.《环境保护法》可以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
- C.国家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 D.国家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可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 A.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为污染源规定的最高容许排污限额
- B.排污者以符合排污标准的方式排放污染物是合法行为
- C.合法排污者在其排污行为造成环境污染损害时仍要承担民事责任
- D.违法排污行为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
- A.未来评价
- B.回顾评价
- C.现状评价
- D.预断评价
- A.环境质量标准
- B.污染物排放标准
- C.环保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
- D.总量控制标准
- A.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
- B.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
- C.治理污染
- D.改善环境
- A.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 B.公民的环境权
- C.我国公民有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权利
- D.全民有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 A.3不境标准具有规范性
- B.环境标准以定量性的数据、指标、技术规范为表现形式
- C.环境标准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 D.环境标准要由有权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
- A.煤烟型
- B.石油型
- C.特殊型
- D.油烟型
- A.环境质量标准
- B.环保方法标准
- C.污染物排放标准
- D.环保基础标准
- A.转让给他人使用的,不得收费
- B.转让给他人使用的,应当防止产生污染
- C.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
- D.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
- A.环保方法标准
- B.污染物排放标准
- C.环境质量标准
- D.环境保护基础标准
- A.环境污染防治立法中所称的大气污染既包括人为因素引起的大气污染,也包括自然在自身的变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大气污染
- B.按大气污染的范围,可将大气污染分为煤娴型污染、石油型污染、特殊型污染等
- C.大气污染物专指复合造成大气污染的物质
- D.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主要受排放总量的影响,除此之外还与排放源的高度、气象和地形等因素密切相关
- A.20世纪70年代初到20世纪80年代末
- B.20世纪80年代初
- C.20世纪80年代末
- D.20世纪70年代末到20世纪80年代初
- A.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 B.国家环境保护部
- C.国务院发展计划委员会
- D.国土资源部
- A.7天内
- B.10天内
- C.15天内
- D.20天内
- A.环保方法标准
- B.污染物排放标准
- C.环境基准
- D.环境质量标准
- A.生态系统
- B.生物圈
- C.食物链
- D.生态平衡
- A.确定力
- B.拘束力
- C.公定力
- D.执行力
- A.故意
- B.直接故意
- C.过失
- D.疏忽大意
- A.军队环境保护部门
- B.国家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
- C.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局
- D.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 A.普通侵权行为
- B.特殊侵权行为
- C.刑事犯罪行为
- D.特殊违约行为
- A.处理废弃物
- B.治理污染点
- C.减少有毒物
- D.杜绝污染源
- A.居民生活活动
- B.商业活动
- C.交通运输活动
- D.经济生产活动
- A.“三同时”
- B.许可证
- C.征收排污费
- D.经济刺激
- A.二氧化碳
- B.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 D.炭粒和含铅化合物
- A.1978年《宪法》
- B.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
- C.1982年《宪法》
- D.1989年《环境保护法》
- A.生态税
- B.开发税
- C.自然资源税
- D.排污费
- A.消费者
- B.食物链和食物网
- C.生产者
- D.分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