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党政领导干部公选和竞岗考试《环境保护类》模拟试题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3

第 37 题 环境质量评价一般包括(  )。

  • A.未来评价
  • B.回顾评价
  • C.现状评价
  • D.预断评价
16

第 35 题 把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  )。

  • A.原生环境问题
  • B.次生环境问题
  • C.第一环境问题
  • D.第二环境问题
17

第 36 题 我国征收排污费的目的是(  )。

  • A.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
  • B.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
  • C.治理污染
  • D.改善环境
18

第 33 题 自然资源费包括(  )。

  • A.开发使用费
  • B.补偿费
  • C.保护管理费
  • D.处罚性收费
19

第 32 题 我国环境标准体系中的“三类”是(  )。

  • A.环境质量标准
  • B.污染物排放标准
  • C.环保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
  • D.总量控制标准
21

第 30 题 下列职责中属于国家环境与资源保护机构的主要职责有(  )。

  • A.贯彻并监督执行法律
  • B.制定有关条例、规章和环境标准
  • C.指导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工作
  • D.沟通政府与民间的关系
22

第 31 题 以下关于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为污染源规定的最高容许排污限额
  • B.排污者以符合排污标准的方式排放污染物是合法行为
  • C.合法排污者在其排污行为造成环境污染损害时仍要承担民事责任
  • D.违法排污行为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
23

第 29 题 根据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以下应当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是(  )。

  • A.海洋生物物种高度丰富的区域
  • B.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
  • C.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海洋自然遗迹所在区域
  • D.有珍稀海洋动物生活的区域
24

第 27 题 在环境纠纷中,合法的证据必须与(  )中所列的限额数值具有可比性。

  • A.环境质量标准
  • B.环保方法标准
  • C.污染物排放标准
  • D.环保基础标准
25

第 28 题 “三同时”是指(  )。

  • A.同时设计
  • B.同时施工
  • C.同时投产
  • D.同时收益
26

第 26 题 环境保护的民主原则在法律上的体现和贯彻,表现在(  )。

  • A.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 B.公民的环境权
  • C.我国公民有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权利
  • D.公民有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27

第 25 题 按自然资源权属的主体来分,自然资源可以分为(  )。

  • A.国家所有权
  • B.单位所有权
  • C.集体所有权
  • D.个人所有权
28

第 23 题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  )。

  • A.实行区域综合规划、预防为主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B.从污染物的浓度控制改为总量控制
  • C.采用无毒、低害和闭路循环等先进工艺
  • D.把污染物的排放量减少到最低限度后再净化
29

第 24 题 在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特定的行政机关”包括(  )等。

  • A.水资源保护的水行政主管部门
  • B.土地资源保护的土地管理部门
  • C.渔业资源保护的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 D.矿产资源保护的地质矿产主管部门
30

第 20 题 环境科学的任务包括(  )。

  • A.探索全球环境的演化规律
  • B.研究人类活动同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
  • C.研究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 D.研究区域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综合防治措施
32

第 22 题 环境标准的法律性质体现为(  )。

  • A.环境标准具有规范性
  • B.环境标准以定量性的数据、指标、技术规范为表现形式
  • C.环境标准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 D.环境标准要由有权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
33

第 19 题 下列哪些气体可以造成大气污染?(  )

  • A.氮氧化物
  • B.二氧化碳
  • C.二氧化硫
  • D.大气中的氨
34

第 18 题 我国当前的环境污染破坏,主要来自(  )。

  • A.居民生活活动
  • B.商业活动
  • C.交通运输活动
  • D.经济生产活动
36

第 17 题 生态系统能量的流动就是通过(  )进行的。

  • A.消费者
  • B.食物链和食物网
  • C.生产者
  • D.分解者
37

第 15 题 生态学研究的中心课题是(  )。

  • A.生态系统
  • B.生物圈
  • C.食物链
  • D.生态平衡
38

第 13 题 目前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主管机构是(  )。

  • A.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 B.国家环境保护部
  • C.国务院发展计划委员会
  • D.国土资源部
39

第 14 题 在我国环境立法中,“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这种表述源于(  )。

  • A.1978年《宪法》
  • B.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
  • C.1982年《宪法》
  • D.1989年《环境保护法》
43

第 9 题 我国环保对预防为主的真正重视,大体也是在(  )。

  • A.20世纪70年代初到20世纪80年代末
  • B.20世纪80年代初
  • C.20世纪80年代末
  • D.20世纪70年代末到20世纪80年代初
45

第 7 题 《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被淘汰的设备,(  )。

  • A.转让给他人使用的,不得收费
  • B.转让给他人使用的,应当防止产生污染
  • C.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
  • D.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
46

第 6 题 确认某排污行为是否合法的根据是(  )。

  • A.环保方法标准
  • B.污染物排放标准
  • C.环境基准
  • D.环境质量标准
47

第 5 题 下列关于大气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环境污染防治立法中所称的大气污染既包括人为因素引起的大气污染,也包括自然在自身的变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大气污染
  • B.按大气污染的范围,可将大气污染分为煤烟型污染、石油型污染、特殊型污染等
  • C.大气污染物专指复合造成大气污染的物质
  • D.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主要受排放总量的影响,除此之外还与排放源的高度、气象和地形等因素密切相关
49

第 2 题 确认环境是否已被污染的根据是(  )。

  • A.环保方法标准
  • B.污染物排放标准
  • C.环境质量标准
  • D.环境保护基础标准
51

第 1 题 我国大气污染的最主要类型是(  )。

  • A.煤烟型
  • B.石油型
  • C.特殊型
  • D.油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