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类模拟试卷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6

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

  • A.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 B.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 C.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 D.保护未成年人权利
  • E.禁止未成年人休学
18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

  • A.道德认识
  • B.道德情感
  • C.道德意志
  • D.道德行为
  • E.道德力量
19

我国中小学课程具体表现为(  )。

  • A.教学大纲
  • B.课程计划
  • C.教学目标
  • D.课程标准
  • E.教科书
20

义务教育的学制,通常有(  )。

  • A.“六三”学制
  • B.“五四”学制
  • C.“九年一贯制”
  • D.“四二”学制
  • E.“六年制”
21

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要有利于(  )。

  • A.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 B.进一步改善师生关系
  • C.对各种关系的全面调节
  • D.全面育人
  • E.教授知识
22

根据教学中使用的主要方法划分课的类型,可分为(  )。、

  • A.新授课
  • B.实验课
  • C.巩固课
  • D.练习课
  • E.演示课
23

近代社会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化,其表现包括(  )。

  • A.公立教育系统的建立
  • B.教育的世俗化
  • C.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
  • D.教育的终身化
  • E.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24

德育过程的矛盾包括(  )。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 B.德育与智育的矛盾
  • C.德育与教学过程的矛盾
  • D.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 E.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25

重视科研对教学的影响有(  )。

  • A.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灌注自己的感情
  • B.有助于教师对问题的深入分析
  • C.促使教师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 D.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 E.促使教师形成好的品质
26

从课程制定者的角度对课程进行分类,可分为(  )。

  • A.国家课程
  • B.知识性课程
  • C.技能性课程
  • D.地方课程
  • E.学校课程
27

建立良好班集体的策略主要有(  )。

  • A.对学生实行专制管理
  • B.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
  • C.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
  • D.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 E.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
28

教师的威信表现为(  )。

  • A.工作水平
  • B.知识水平
  • C.工作态度
  • D.教育作风
  • E.教学能力
29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

  • A.阶级性
  • B.道统性
  • C.功用性
  • D.专制性
  • E.刻板性
30

中小学教育评价的内容包括以下哪几方面(  )。

  • A.学生发展评定
  • B.管理水平评价
  • C.学生活动效果评价
  • D.教师授课质量评价
  • E.课程和教材评价
31

学校潜在课程主要是指(  )。

  • A.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 B.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受到的影响
  • C.校风、班风等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影响
  • D.未来社会要求的新科技
  • E.学校物质文化对学生所构成的各种影响
32

学校这个子系统包括哪些基本要素(  )。

  • A.教育者
  • B.受教育者
  • C.教师
  • D.教育影响
  • E.学生
33

舒茨提出人际交往需要的三维理论,认为基本的需要包括(  )。

  • A.成就需要
  • B.包容需要
  • C.情感需要
  • D.支配需要
  • E.生存需要
34

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包括(  )。

  • A.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
  • B.精深的学科知识
  • C.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 D.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 E.深厚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
35

教育目的的功能有(  )。

  • A.导向功能
  • B.强制功能
  • C.调控功能
  • D.示范功能
  • E.评价功能
36

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 A.思想品德课或其他学科教学
  • B.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 C.社会实践活动
  • D.共青团活动
  • E.班主任工作
37

课外活动不包括(  )。

  • A.社会活动
  • B.科技活动
  • C.文学艺术活动
  • D.选修课
38

当今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 A.教学方法改革
  • B.课程改革
  • C.教育评价制度改革
  • D.教育结构改革
39

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

  • A.教学法
  • B.沟通
  • C.教劳结合
  • D.协调
40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  )。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41

“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42

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

  •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43

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

  • A.经济收入
  • B.良好的公共关系
  • C.学校绩效
  • D.政治影响
44

(  )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

  • A.教育关系
  • B.心理关系
  • C.社会关系
  • D.师生关系
45

对单一的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进行深入剖析的研究方法是(  )。

  • A.观察法
  • B.调查法
  • C.个案研究法
  • D.访谈法
46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 A.教学工作
  • B.公共关系
  • C.行政工作
  • D.总务工作
47

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

  • A.泰勒
  • B.夸美纽斯
  • C.裴斯塔洛齐
  • D.凯洛夫
48

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

  • A.发展性功能
  • B.个体性功能
  • C.教育性功能
  • D.社会性功能
49

品德构成的基础是(  )。

  • A.道德观念
  • B.道德情感
  • C.道德意志
  • D.道德行为
50

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

  • A.注意力
  • B.观察力
  • C.思维力
  • D.想象力
53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  )。

  • A.陶冶教育法
  • B.说服教育法
  • C.榜样示范教育法
  • D.实践锻炼教育法
5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  )。

  • A.《学记》
  • B.《大学》
  • C.《论语》
  • D.<师说》
55

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 A.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 B.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 C.《义务教育法》
  • 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56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  )。

  • A.教育的社会属性
  • B.教育的本质属性
  • C.教育的阶级属性
  • D.教育的政治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