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普法知识竞赛网上答题(内蒙古)季度学法用法试题练习一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5

宪法关系包括( )。

  • A.国家与国内各阶级、各民族、团体和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
  • B.国家机关内部的关系
  • C.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 D.国家机关与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
18

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下列哪几项是全国人大的职权?( )

  • A.修改宪法和监督宪法的实施
  • B.选举、决定任命中央国家机关组成人员
  • C.监督中央国家机关的工作
  • D.制定和修改国家基本规章
19

行政复议期间,行政复议机构认为申请人以外的公民管某与被审查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根据行政复议法及相关规定,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 A.该行政复议机构可以追加管某为行政复议申请人,通知其参加行政复议
  • B.该行政复议机构可以通知管某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
  • C.管某不参加行政复议的,该行政复议终止
  • D.管某不参加行政复议的,不影响该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
20

中国地震活动的特点是()

  • A.频度高
  • B.强度大
  • C.震源浅
  • D.分布广
2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发生以下哪些行为,应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 A.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
  • B.阻碍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人员执行职务
  • C.拒绝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指定的专业技术机构进入突发事件现场
  • D.不配合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
23

非法集资的“社会性”特征所包含的两个层面分别是( )

  • A.指向对象的广泛性,即非法集资对象的众多性
  • B.指向对象的不特定性,即非法集资的对象为不特定多数人
  • C.直接传播信息
  • D.放任信息扩散
25

有下列行为( )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

  • A.违反有关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销毁易燃易爆危险品
  • B.非法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乘坐公交系统工具
  • C.谎报火情
  • D.阻碍消防车、消防艇执行任务
  • E.阻碍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
27

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有( )

  • A.上消化道出血
  • B.严重的电解质紊乱
  • C.感染
  • D.低血容量与缺氧
3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未履行报告职责,对突发事件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应给予的行政处分是:()

  • A.对政府主要领导人及其卫生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
  • B.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开除
  • C.追究其刑事责任
  • D.可以免予处分
31

以下的地震应急准备做得不好的是( )。

  • A.小明平时在家总会经常学习和掌握防震减灾知识
  • B.红红家制定了自己的“地震应急预案”
  • C.肖华所在的居民楼道等逃生通道内的杂物很多
  • D.晓华觉得枕头、沙发坐垫等,都是避震护身的“头盔”
32

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 )人民法院管辖。

  • A.被告所在地
  • B.原告所在地
  • C.第三方所在地
  • D.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
34

下面说法中不在全民守法范围中的是( )。

  • A.“杀人偿命”等同态复仇的传统观念
  • B.国家法律
  • C.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等社会规范
  • D.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必须遵守宪法
35

关于主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 A.管制、拘役的执行机关都是公安机关;其刑期都是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起算。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死刑缓期执行期满次日起计算
  • B.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被判处拘役和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 C.甲(生于1936年4月5日)在2010年11月11日毒杀被害人张某,次年案发,于2011年5月6日进入审判程序的,对甲不能判处死刑
  • D.甲(女,19岁)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逮捕,并在羁押期间流产,由于证据不足予以释放。后来发现新的证据再起诉的,根据案件情节,可以判处其死刑
36

世界军人运动会在( )年举办。

  • A.1994
  • B.1995
  • C.1996
  • D.1998
37

病原携带者是指:( )

  • A.急性期传染病病人
  • B.恢复期传染病病人
  • C.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 D.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38

( )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

  • A.国务院
  •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 C.地方政府因地制宜
  • D.公安机关
40

下列哪个部门是法定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员的机关?( )

  • A.全国人大
  • B.全国人大常委会
  • C.最高人民法院
  • D.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41

()应当根据所在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

  • A.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
  • B.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
  • C.乡级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 D.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其他法人组织
42

对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卫生部根据危害程度、流行强度,依法及时宣布为()

  • A.法定传染病
  • B.甲类传染病
  • C.乙类传染病
  • D.丙类传染病
43

国家对传染病防治的方针是()。

  • A.预防为主
  • B.防治结合、分类管理
  • C.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 D.以上三项
47

()做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工作。

  • A.国务院
  • B.国务院民政部门
  • C.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 D.民政部门
48

()部门接受救灾捐赠款物,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指定社会捐助接收机构、具有救灾宗旨的公益性民间组织组织实施。

  •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 C.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 D.省级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