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防止掉落或倾倒伤人、伤物
- B.有利于形成三角空间以便震时藏身避险
- C.保持对外通道的畅通,便于震时从室内撤离
- D.处置好易燃、易爆物品,防止火灾等次生灾害的发生
- A.信息报送
- B.预警
- C.应急决策
- D.处置与救援
- A.大型核设施单位、大型发电厂、民用机场、主要港口
- B.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大型企业
- C.储存可燃的重要物资的大型仓库、基地
- D.火灾危险性较大、距离公安消防队较远的其他大型企业
- E.距离公安消防队较远、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的管理单位
- A.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因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 B.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因解除人事关系发生的争议
- C.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因职务任免发生的争议
- D.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因聘用合同期限发生的争议
- 21
-
下列( )属于消防设施。
- A.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 B.自动灭火系统
- C.防烟排烟系统
- D.消防栓系统
- E.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安全疏散设施
- A.抗震设防要求
- B.设防标准
- C.抗震设防设计
- D.设防规范
- A.汇集
- B.储存
- C.分析
- D.传输
- A.2014年8月31日
- B.2014年9月15日
- C.2015年1月1日
- D.2015年3月1日
- A.确定环境是否被污染的依据
- B.确定应否让排污者承担相应法律义务和责任的根据
- C.确定某环境标准是否合法有效的根据
- D.确定环境监测数据以及环境纠纷中有关各方出示的证据是否合法有效的根据
- A.7日
- B.10日
- C.15日
- D.30日
- A.政府部门工作人员
- B.与所评审预案的生产经营单位有利害关系人员
- C.应急管理方面的专家
- D.有关安全生产专家
- A.报请上一级人民法院裁决
- B.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裁决
- C.由国务院有关部、委与地方人民政府协商解决
- D.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者裁决
- A.12日
- B.15日
- C.10日
- D.11日
- A.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既可以是主犯,也可以是从犯
- B.引诱未成年人聚众淫乱,属于“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 C.教唆十五周岁的人盗窃的,应当从重处罚
- D.教唆未遂,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同时适用未遂犯的处罚规定
- A.一般公共预算
- B.政府性基金预算
- C.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 D.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 A.可以
- B.应当
- C.必须
- D.不得
- A.民事责任
- B.法律责任
- C.行政责任
- D.刑事责任
- A.个人住宅
- B.办公室
- C.人员密集场所
- A.跳车
- B.要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等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 C.站在原地拉紧扶手,等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 D.坐在原位不动,等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 A.分级响应
- B.统一指挥
- C.公众动员机制
- D.以人为本
- A.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
- B.原告所在地
- C.被告所在地
- D.上一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 A.地震时应迅速离开陡峭山坡
- B.地震时应迅速离开海边
- C.一次地震完后马上回家检查情况
- D.不幸被压,不可悲观绝望
- A.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B.企业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C.企业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40
-
地震的三要素是( )。
- A.地震发生时间、地点和震级。
- B.地震发生时间、距离和烈度。
- C.地震发生时间、震源和震中。
- A.农村
- B.城市
- C.学校
- A.1
- B.2
- C.3
- D.1至3
- A.前震
- B.震前
- C.余震
- D.次震
- A.法制机构
- B.人事机构
- C.监察机构
- D.执法机构
- A.建筑物倒塌
- B.地震的余波
- C.地震引起的火灾
- A.专家
- B.领导
- C.负责人
- D.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