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表决权
- B.选举权
- C.被选举权
- D.公民权
- A.经济审查
- B.政治审查
- C.历史调查
- D.组织管理
- A.1
- B.3
- C.2
- D.5
- A.全面
- B.协调
- C.可持续
- D.以人为本
- A.基础
- B.目的
- C.政策
- D.关键
- A.制定干部工作的方针
- B.推荐好重要干部
- C.指导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
- D.指导组织制度的建立。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C.坚持改革开放
- D.坚持科学发展
- A.党的基本理论
- B.党的优良传统
- C.党的基本路线
- D.世界发展史 ??
- A.支委会
- B.支部大会
- C.党委会
- D.总支部大会
- A.党建制
- B.党的代表大会制度
- C.党内选举制
- D.党委制
- A.共产党的领导
- B.人民当家作主
- C.多党合作
- D.多党执政
- A.一般性
- B.辅助性
- C.综合性
- D.决定性
- A.0.5%
- B.1%
- C.1.5%
- D.2%
- A.长期性
- B.间歇性
- C.永久性
- D.经常性
- 15
-
党管人才不包括()。
- A.管宏观
- B.管政策
- C.管收入
- D.管服务
- A.小于
- B.等于
- C.多于
- D.小于等于
- A.十五大
- B.十六大
- C.十七大
- D.十七届一中全会
- A.坚持党性原则
- B.考虑成熟
- C.字迹清楚
- D.随意涂改
- A.基层党委
- B.党总支组织
- C.党小组
- D.党支部
- 20
-
临时党组织能够()。
- A.讨论决定发展党员
- B.预备党员转正
- C.接受党外群众的入党申请
- D.党纪处分
- 21
-
党纪处分只适用于()。
- A.所有人
- B.正式党员
- C.预备党员
- D.入党积极分子
- A.有选举权
- B.无选举权
- C.领导干部
- D.任何
- A.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 B.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 C.理论联系实际
- D.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 A.入党积极分子
- B.入党申请人
- C.群众
- D.发展对象
- A.经济发展
- B.文化进步
- C.生产经营
- D.客观需求
- A.群众
- B.干部
- C.党员
- D.领导
- A.党委员会书记或副书记
- B.党外代表
- C.纪律检查委员会
- D.党委组织部门负责人
- A.群众观点
- B.发展观点
- C.平等观点
- D.法制观点
- 29
-
申请入党人员不包括()。
- A.工人
- B.宗教人士
- C.军人
- D.知识分子
- A.1或2
- B.5或6
- C.3或4
- D.2或3
- A.组织入党积极分子讨论好党课
- B.组织党员听好党课
- C.了解党课的效果
- D.组织群众听好党课
- A.依法治国
- B.经济建设
- C.发展
- D.科学技术
- A.地点
- B.方式
- C.时机
- D.时间
- A.党章
- B.党的纪律
- C.党规
- D.宪法
- A.政治
- B.思想
- C.作风
- D.经济
- A.创新
- B.发扬
- C.宣传
- D.发展
- A.争当优秀领导干部
- B.争当优秀党员干
- C.争当优秀共产党员
- D.争当优秀公务员
- A.50
- B.60
- C.70
- D.80
- A.保留意见
- B.坚决反对
- C.不贯彻执行
- D.向本级组织反映
- A.原单位党组织应负责将其情况和有关材料,转给调入单位的党组织
- B.待限期改正期满时由新单位党组织对其进行考察
- C.原单位党组织要及时讨论其问题,并向调入单位党组织介绍清楚
- D.限期改正期虽然未满,但可提前办理组织手续
- A.3
- B.6
- C.9
- D.12
- A.0.5%
- B.1%
- C.1.5%
- D.2%
- A.赞成票
- B.不赞成票
- C.弃权票
- D.以上三项均可
- A.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 B.不交纳党费
- C.不履行党员八项义务
- D.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
- A.行为规则
- B.行为原则
- C.行为规范
- D.行为准则
- A.实质
- B.任务
- C.本质
- D.职责
- A.签署本人意见是执行党组织决定必须履行的一项手续
- B.受处置的党员是否在决定上签署本人意见,是处置决定是否有效的先决条件
- C.受处置的党员若不签署本人意见,则处置决定不生效
- D.如果处置决定不当,党员不应签署本人意见,以妨批准生效
- A.被选举人
- B.大会委员
- C.组织部门
- D.选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