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民警甲长期患病,医院建议长期住院治疗,公安机关可将其辞退
- B.女民警乙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公安机关在其哺乳期间将其辞退
- C.民警丙在追捕逃犯的时候被犯罪嫌疑人刺伤致残,被确认完全丧失工作能力,公安机关不能将其辞退
- D.民警丁怀孕期间违反纪律,公安机关可将其辞退
- A.具有现场勘验、检查专业知识和组织指挥能力
- B.具有现场指挥能力和专业知识扎实
- C.具有现场勘查知识和组织指挥能力
- D.具有专业侦察知识和组织能力
- A.征用
- B.临时占用
- C.长期使用
- D.使用
- A.公安机关
- B.人民法院
- C.检察机关
- D.国家安全机关
- A.1个月
- B.3个月
- C.6个月
- D.12个月
- A.劳动、受教育和依法服兵役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 B.休息权的主体是全体公民
- C.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未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 D.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 A.不应当受理
- B.应当接受,然后移送主管机关处理
- C.应当受理,并进行侦查
- D.不应当受理,并告知其应向主管机关报案、控告或举报
- A.与当事人进行协商
- B.可强制搜查
- C.在《搜查笔录》中注明
- D.终止搜查
- A.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
- B.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部门
- C.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 D.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 A.以走私普通货物罪进行处罚
- B.以妨害公务罪进行处罚
- C.按走私普通货物罪和妨害公务罪进行数罪并罚
- D.走私行为和妨害公务行为构成牵连犯,从一重罪处罚
- A.三天内
- B.十二小时内
- C.二十四小时内
- D.四十八小时内
- A.盗窃罪
- B.盗窃罪和盗窃枪支罪数罪并罚
- C.盗窃罪和盗窃枪支罪的竞合犯,择一重罪处罚
- D.盗窃罪和非法持有枪支罪
- A.严禁刑讯逼供或者使用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获取供述;
- B.以非法方法获取的供述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 C.刑讯逼供不用承担刑事责任,只需承担行政责任;
- D.刑讯逼供应承担刑事责任、国家赔偿责任、行政责任。
- A.1天内
- B.12小时内
- C.6小时内
- D.1小时内
- A.罪刑法定
-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C.罪刑相适应
- D.罪责自负
- A.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
- B.省级林业主管部门
- C.县级人民政府
- D.县级林业主管部门
- A.为未成年人
- B.为初次犯罪
- C.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未满1周岁婴儿的妇女
- D.主动交代犯罪事实的
- A.100以上500以下
- B.500元以上5千元以下
- C.1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
- D.500元以上2千元以下
- A.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
- B.盗窃罪
- C.故意毁坏财物罪
- D.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罪
- A.由托运的甲公司向B区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申请剧毒化学品道路运输通行证
- B.由托运的甲公司向C区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申请剧毒化学品道路运输通行证
- C.由承运的乙公司向B区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申请剧毒化学品道路运输通行证
- D.由承运的乙公司向C区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申请剧毒化学品道路运输通行证
- A.是否构成犯罪问题
- B.法律适用问题
- C.专门问题
- D.所有疑难重大问题
- A.对黄某可以作出处分的决定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 B.对黄某的处分只能由甲县监察局作出
- C.如黄某不服处分,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提出申诉或者控告
- D.对黄某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 A.必须经采集地的省级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向国务院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机构申请采集证。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发放采集证后,应当抄送环境保护部门备案
- B.必须经采集地的地市级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机构申请采集证。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发放采集证后,应当抄送环境保护部门备案
- C.必须经采集地的县级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机构申请采集证。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发放采集证后,应当抄送环境保护部门备案
- D.必须经采集地的乡级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机构申请采集证。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发放采集证后,应当抄送环境保护部门备案
- A.郑某不构成累犯
- B.对郑某可以减刑
- C.对郑某可以适用假释
- D.对郑某可以从重处罚
- A.100元以上500元以下
- B.100元以上1千元以下
- C.200元以上2千元以下
- D.200元以上1千元以下
- 26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安机关在依法执行刑事强制措中,发现被执行人是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应当暂缓执行,并报告原决定或者批准机关
- B.公安机关在执行刑事强制措后发现被执行人是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不应当立即解除,不需报告原决定或者批准机关
- C.公安机关对现行犯或者重大犯罪嫌疑分子先行拘留时,发现其是县级以上人大代表的,应当暂缓执行,并立即向其所属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常务委员会报告
- D.公安机关在依法执行刑事强制措中,发现被执行人是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应当暂缓执行,并报告原决定或者批准机关
- A.7日
- B.30日
- C.1个月
- D.2个月
- A.7日
- B.10日
- C.15日
- D.30日
- A.对扣押的物品,应当妥善保管,不得挪作他用
- B.对不宜长期保存的物品,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 C.经查明与案件无关的物品,应当及时退还
- D.经核实属于他人合法财产的,应当登记后1个月内退还
- A.看守所
- B.监狱
- C.派出所
- D.医院
- A.株洲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B.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C.市人民政府
- D.省人民政府
- A.能够确保不伤及他人
- B.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将会使犯罪分子逃离
- C.具备有利地形等条件
- D.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将发生更为严重危害后果
- A.属于犯罪预备
- B.属于犯罪未遂
- C.属于犯罪中止
- D.不认为是犯罪
- A.100元以上500元以下
- B.5千元以上5万元以下
- C.3千元以上3万元以下
- D.500元以上2千元以下
- A.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询
- B.为犯罪嫌疑人代理申诉、控告
- C.向侦查机关要求查阅、复制案件材料
- D.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
- A.在勘验、搜查中发现的可用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的各种物品和文件,应当扣押
- B.与案件无关的物品、文件,不得扣押
- C.执行扣押物品、文件的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
- D.对扣押的物品、文件等物品,经查明确实与案件无关或者不需要继续扣押的,应当予以追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