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对证据进行个别审查
- B.对全部证据进行综合审查
- C.妥善保管有关证据材料
- D.将证据单独立卷
- A.证明税务案件当事人主体身份、资格的书证
- B.证明税务案件当事人违法事实的书证
- C.证明税务机关具体行政执法行为合法的证据
- D.证明税务机关具体行政执法行为合理的证据
- A.要式行政行为
- B.非要式行政行为
- C.羁束行政行为
- D.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 A.财产权
- B.人身权中的生命健康权
- C.人身权中的人身自由权
- D.人身权中的精神损害
- A.对王某处以50元罚款
- B.对王某处以2000元罚款
- C.对王某处以20元罚款,并责令其限期改正
- D.对王某处以10000元罚款
- A.领土
- B.领水及底土
- C.领空
- D.本国驻外使馆
- E.本国在外的船舶及飞行器
- A.批评教育
- B.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 C.通报批评
- D.责令待岗
- A.从事安装工程作业,凡所安装的设备价值作为安装工程产值的,其营业额应包括设备价款在内
- B.从事娱乐业,其营业额应包括门票收费、台位费、点歌费、烟酒和饮料收费及其他各项收费
- C.金融机构从事转贷业务,以贷款利息收入全额为营业额
- D.凡从事融资租赁业务,其营业额均为收取的租赁费减去设备价款的余额
- A.税收要素法定
- B.征税合法性
- C.要素明确
- D.征税合理性
- A.本人直接申报纳税
- B.委托他人代为申报纳税
- C.邮寄申报纳税
- D.电话申报纳税
- A.企业缴纳的增值税
- B.转让固定资产发生的费用
- C.经营性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费用
- D.融资性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费用
- 12
-
国家立法权包括()。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和修改其他的非基本法律
- C.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 D.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 A.造成个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15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75万元以上的
- B.造成公共财产或者法人、其他组织财产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3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以上的
- C.虽未达到以上两项数额标准,但以上两项合计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或者合计直接经济损失不满30万元,但合计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以上的
- D.造成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业、停产1年以上,或者破产的
- A.写明基本情况
- B.告知权利义务
- C.询问正文部分采用问答形式记录
- D.记录询问内容要全面、详细、具体
- A.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
- B.依法不需要领取营业执照的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
- C.纳税人因住所、生产经营地点跨县(市)区变动但不涉及税务登记机关的
- D.非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但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个人
- E.其他应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
- A.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
- B.赋予公民特定资格的行政许可,该公民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
- C.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终止的
- D.因不可抗力导致行政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的
- A.按照独立企业之间进行相同或类似业务活动的价格
- B.按照税务机关自己确定的标准进行调整
- C.按照再销售给第三者的价格所应收取的收入和利润进行调整
- D.按照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进行调整
- E.按照其他合理的方法进行调整
- A.资本利息
- B.各项所得税税款
- C.超过规定取额发生的公益救济性捐赠
- D.支付给总机构的特许权使用费
- A.违法事实确凿
- B.有法律依据
- C.数额较小的罚款或警告
- D.数额较大的罚款
- A.账簿、记账凭证
- B.报表和合同
- C.协议
- D.证明纳税人发生过与税收违法行为有关的其他材料
- A.受赠使用的免税车辆,不再缴纳车辆购置税
- B.购买自用的应税车辆的计税价格为支付给销售者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含增值税税款)
- C.获奖使用的应税车辆以核定的最低计税价格为计税依据
- D.通过拍卖方式取得并自用的小汽车,也应缴纳车辆购置税
- A.原告
- B.被告
- C.第三人
- D.陪审员
- A.对依法可能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的犯罪案件不移交的
- B.司法机关提出意见后,无正当理由仍然不予移交的
- C.行政执法部门主管领导阻止异移交的
- D.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为牟取本单位私利而不移交的刑事案件,情节严重的
- A.国防、外交行为
- B.自治条例
- C.行政机关对其工作人员的免职
- D.税务机关的行政不作为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
- B.国务院
- C.中央军事委员会
- D.最高人民法院
- E.最高人民检察院
- A.税务机关征收税款必须坚持按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的累则
- B.在任何情况下,税收都应该优先于无担保债权
- C.税收优先于抵押权、质权、留置权
- D.税收优先于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 E.相同规模的纳税人的同一税种的税款在征收入库时应该归入同一级别的财政
- A.强制扣缴
- B.强制划拨
- C.强制抵缴
- D.强制收兑
- A.独立劳动与非独立劳动的关系
- B.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
- C.积极所得与消极所得的关系
- D.经常所得与偶然所得的关系
- A.行政处分
- B.行政处理
- C.行政处罚
- D.过错追究
- A.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 B.工资薪金所得
- C.财产转让所得
- D.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 A.纳税人的核算所在地
- B.纳税人的实际经营管理所在地
- C.纳税人的货物销售所在地
- D.纳税人的营业执照注册所在地
- A.1.11
- B.0.3
- C.0.45
- D.0.96
- A.民间借贷利息
- B.个人举报、协查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而获得的奖金
- C.在商店购买商品获得的中奖收入
- D.本单位自行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 A.委托人代收代缴
- B.委托方收回后在委托方所在地缴纳
- C.委托方收回后在受托方所在地缴纳
- D.不缴纳
- A.一年一次
- B.一年两次
- C.一季度一次
- D.一月一次
- A.一至六个月
- B.一至十二个月
- C.一至十八个月
- D.一年
- A.国家
- B.各级政府财政
- C.行政机关
- D.执法人员
- A.30日
- B.6个月
- C.1年
- D.60天
- A.3%
- B.5%
- C.8%
- D.10%
- A.15日
- B.10日
- C.30日
- D.2个月
- A.行政法规
- B.地方性法规
- C.自治条例
- D.规章
- A.10000
- B.5000
- C.4000
- D.3000
- A.公定力
- B.确定力
- C.拘束力
- D.执行力
- A.中央军委
- B.全国政协
- C.国务院
- D.全国人大
- A.直接损失
- B.间接损失
- C.物质损失
- D.精神损失
- A.15
- B.30
- C.90
- D.10
- A.强行登记
- B.警告
- C.提请工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 D.提请公安机关行政拘留
- A.上年度
- B.本年度
- C.近2年
- D.近5年
- A.行政裁决
- B.行政复议
- C.行政处罚
- D.行政处分
- A.不征税
- B.按建筑业征税
- C.按销售不动产征税
- D.除按销售不动产征收营业税外,还应征收一道建筑业营业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