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三年
- B.六年
- C.二年
- D.五年
- A.确调控能力
- B.考虑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政需要保中央政府的宏观
- C.调动地方政府征税的积极性
- D.构建科学合理的税制体系
- A.租赁收入
- B.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
- C.转让商标权收入
- D.转让边角余料收入
- A.执法必严
- B.政出多门
- C.以权代法
- D.以言代法
- A.纳税人合并时未缴清税款的,合并后的纳税人没有义务继续履行未履行的纳税义务
- B.纳税人分立时未缴清税款的,分立后的纳税人对未履行的纳税义务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 C.税务机关依照规定行使代位权、撤销权的,不免除欠缴税款的纳税人尚未履行的纳税义务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 D.纳税人欠缴的税款发生在纳税人以其财产设定抵押、质押或者纳税人的财产被留置之前的,税收应当优先于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执行
- A.纳税人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经有权机关批准,可以延期缴纳税款,但是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
- B.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 C.纳税人享受免税待遇的,在免税期间可以不办理纳税申报
- D.税务登记证件可以转借给他人使用
- A.税收征收范围
- B.税款入库预算级次
- C.税种大小
- D.税收制度
- A.当月1日
- B.结算当天的
- C.上次申报纳税时的
- D.事先确定并经税务机关核准的
- A.中国是选择双重管辖权的国家
- B.中国税法规定,对居民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必须征税,即实行居民管辖权
- C.中国税法规定,对非居民只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征税。
- D.我国确定纳税人的原则是属地兼属人原则
- A.两者的计算目的不同
- B.两者的依据不同
- C.两者的经济内涵不同
- D.扣除费用的时间不同
- A.租
- B.捐
- C.贡赋
- D.彻
- A.4.8万元
- B.8万元
- C.16万元
- D.7.8万元
- A.10年
- B.15日
- C.30日
- D.60日
- A.1300元
- B.1700元
- C.0
- D.400元
- A.基础
- B.前提
- C.关键
- D.保障
- A.征税对象的性质
- B.管理和使用权限
- C.税收和价格的关系
- D.预算收入构成和征税主管机关的不同
- A.消费税
- B.增值税
- C.企业所得税
- D.个人所得税
- A.3日
- B.5日
- C.7日
- D.10日
- A.7.5
- B.12
- C.16
- D.10
- A.满足政府的财政需要
- B.调节经济
- C.收入分配
- D.资源配置
- A.财政部
- B.国家税务总局
- C.省国家税务局
- D.省地方税务局
- A.100
- B.98
- C.2
- D.198
- A.财权利益分配关系
- B.其他的分配关系
- C.社会关系
- D.人际关系
- A.以商品和劳务税为主体
- B.以所得税为主体
- C.以直接税为主体
- D.商品劳务税和所得税双主体
- A.农业税
- B.消费税
- C.营业税
- D.关税
- A.利息
- B.租金
- C.营业外收益
- D.从事劳务所得
- A.33%
- B.30%
- C.18%
- D.27%
- A.消费税
- B.增值税
- C.企业所得税
- D.财产税
- A.10日
- B.20日
- C.30日
- D.60日
- A.私人需要
- B.公共需要
- C.社会需要
- D.生活需要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36
-
税收的征收主体是政府。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41
-
有国必有法,有法必有税。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