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A.税务机关作出的较大数额罚款的事项
- B.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税务行政许可应当听政的事项
- C.税务机关认为需要听政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许可事项
- D.税务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事项
- A.必须是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税后利润
- B.必须自资金实际投入之日起1年内办理退税
- C.再投资的经营期限不得少于10年
- D.必须是确实缴纳了企业所得税以后的利润
- A.销售煤炭
- B.销售房屋
- C.销售汽车
- D.销售服装
- A.累进税率是指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不同的等级,随着课税数量增大而随之提高的税率
- B.采用累进税率具体做法是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规定最低税率、最高税率和若干等级的税率,不同等级的课税数额分别适用不同的税率,课税数额越大,适用税率越高
- C.累进税率一般在所得课税中使用,可以充分体现对纳税人收入多的多征、收入少的少征、无收入的不征的税收原则
- D.采用累进税率能有效地调节纳税人的收入,正确处理税收负担的纵向公平问题
- A.警告
- B.罚款
- C.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 D.责令停产停业
- E.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 F.行政拘留
- A.经营性租赁方式发生的租赁费
- B.融资租赁方式发生的租赁费
- C.租赁方支付的手续费
- D.安装交付使用后支付的利息
- A.税务机关委托扣缴义务人作出的代扣代缴税款的行为
- B.税务机关作出的责令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行为
- C.税务机关作出的扣押、查封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的措施
- D.税务机关作出的罚款行为
- A.整体性原则
- B.均衡性原则
- C.以现行法为主兼顾未制定法
- D.国际法与国内法兼顾
- A.增加税收可以抑制需求
- B.减少税收可以扩大需求
- C.增加税收可以扩大需求
- D.减少税收可以抑制需求
- A.紧急事件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
- B.紧急权力的行使以保卫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为限,并应将负面损害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 C.在合法和合理的范围内,无法消除紧急状态
- D.事后应由有权机关对紧急权力行使的有效性作出判断
- A.消费税是价内税
- B.消费税是价外税
- C.消费税可实行从价计征
- D.消费税不可实行从价计征
- A.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事项
- B.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事项
- C.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
- D.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事项
- A.适当性原则
- B.先行告戒原则
- C.最小损失原则
- D.救济原则
- A.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
- B.其他组织的负责人
- C.财务会计
- D.出纳人员
- A.维持决定
- B.限期履行决定
- C.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违法决定
- D.撤销决定
- A.被申请人是否具有执法资格
- B.具体行政行为事实是否清楚,证据、理由是否确凿、充分
- C.具体行政行为是否有法律依据或依据是否合法
- D.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程序是否合法
- E.具体行政行为有无明显不当
- A.申报纳税
- B.申请减税、免税、退税
- C.领购发票
- D.申请填开外出税收管理证明
- E.申请办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
- A.行政机关
- B.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 C.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个人
- 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 A.县级以上税务机关
- B.市(地)级以上税务机关
- C.省级税务机关
- D.国家税务总局
- A.1000
- B.2000
- C.5000
- D.10000
- A.行政法规
- B.地方规章
- C.地方性法规
- D.部门规章
- A.0.075
- B.7.11
- C.7.035
- D.7.075
- A.33%
- B.30%
- C.18%
- D.27%
- A.拘役
- B.死缓
- C.罚金
- D.无期徒刑
- A.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的行为
- B.纳税人超过了时限而没有缴纳税款的
- C.纳税人不提供纳税担保的
- D.转移、隐匿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的
- A.行政处分行为
- B.人事任免行为
- C.行政奖励行为
- D.抽象行政行为
- A.证据的真实性
- B.证据的关联性
- C.证据的合法性
- D.证据的合理性
- 33
-
下列()不属于国内法。
- A.宪法
- B.国际条约
- C.刑法
- D.外商投资企业及外国企业所得税法
- 34
-
税务行政赔偿以()为主。
- A.消除影响
- B.恢复名誉
- C.赔礼道歉
- D.支付赔偿金
- 35
-
下列属于工商税的是()。
- A.耕地占用税
- B.土地使用税
- C.农业税
- D.关税
- A.开户银行
- B.税务部门负责人
- C.纳税人
- D.工商部门
- A.警告
- B.批评教育
- C.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 D.通报批评